<h3> 童年是美好的,难忘的,童年生活中充满了童真童趣。这学期我们五A.五B班的同学们-起走进《呼兰河传》感受到了萧红不一样的童年。</h3> <h3> 作者介绍<br>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1935年在鲁迅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她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著有《呼兰河传》《生死场》《马伯乐》等传世名著,多部作品入编语文教材。</h3> <h3> 主要内容<br>《呼兰河传》共七章,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北方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呼兰,以及普普通通的人的普普通通的生活。<br>第一、二章对呼兰河城风情的描绘。第一章以宏观的俯瞰视角,按照空间顺序勾勒呼兰小城的总体格局:十字街、东二道街、西二道街、若干小胡同,将呼兰固定在了寒冷而荒凉的东北大地上。第二章勾勒呼兰小城的总体面貌。<br>第三、 四章是“我”童年的回忆,展现“我”在呼兰河城度过的童年时光。<br>第五、六、七章则是由景物转到人物,写出了团圆媳妇、冯歪嘴子、有 二伯等一系列悲惨的故事。</h3> <h3>周老师通过云平台与同学们在线共读第一章,“大泥坑子”的有趣,成功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针对不同章节,采用有趣情节分享、读后感、思维导图、朗读、在线答题等形式扎实开展整本书阅读。</h3> <h3>有趣情节分享</h3> <h3>张皓翔:卖馒头的的老头,背着木箱子,里面装着热馒头,太阳一出来,就在街上叫唤。他刚一从家里出来的时候,他走得快他喊的声音也大可是过不了一会,他的脚上挂了掌子了,在脚心上好像踏着一个鸟蛋似的,圆滚滚的原来要跌倒了。就是这样,也还是跌倒了。跌倒了是不很好的,把馒头箱子翻了,馒头滚了出来,旁边若有人看见,便趁着机会,趁着老头子还爬不起来的时候,就拾了几个一边吃着就走了。他明白了,向着那走不太远的吃他馒头的人说:“好冷的天,地皮冻裂了,吞了我的馒头了。”</h3> <h3>蔡徐楚乐: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树,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果树渐渐地死了。到我有忆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棵樱桃树和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太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br><br>我玩累了,就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h3> <h3><br>况朝阳:在呼兰河城中有一个学校叫农业学校,学校在龙王庙内。但很不幸,校长的儿子被雨水淹着死了,于是有很多人开始议论此事,有的说是那学校里的学生给龙王爷的石像上放了顶草帽惹怒了老龙王,还有的说是学生在龙王像手里放了一个桑蚕。</h3> <h3>杨晓榕:在小胡同那里很少有人去那儿买东西。一天,有一个卖麻花的人走过,他吆喝的声音很大,卖麻花的人经过每一家门口时,每一家都会有人出来看一看,但没有人买,到第三家她的几个孩子买了,那一个老大拿了一个大的麻花,但是最小的孩子想要大的就去赶她的姐姐: ,她们一不心摔到了猪粪里,旁边人都笑了,后来那五个孩都吓跑,那个她们的妈妈想把第四个孩子的麻花退了,可是那老板不愿意,那个妈妈花了三个麻花的钱把那人赶走了,她到下一个人家,一个老奶奶买了一个麻花喊他的孙子出来吃,卖麻花的说刚刚从锅里面那出来的还很热。可明明前面很多人摸过了。<br><br></h3> <h3>小团圆媳妇儿人物形象分析</h3> <h3>李梓棋:<br><br>从外观来说“小团圆媳妇的头发又黑又长枕着很长的辫子”别的姑娘的辫子都是及腰长的,小团圆媳妇的辩子已经快到膝盖边了。这是她的不同点。说明她身体十分健康。<br><br>从性格来说小团因媳妇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女孩,她性格刚烈,倔强,面对婆婆的种种虐待和毒打,她敢于挣扎,敢于反抗。<br><br>小团圆媳妇前期是一个见到人不它害羞的道,天真活泼,灵巧的姑根。后面在遭到婆婆将近一个月的虐待后,虽然依旧适泼,但变得黄瘦,容易生病,失去了往日的灵巧。这种后期的虚弱和前期的活发形成了显而易见的对比。<br><br>小团圆媳妇躺在床上,接受别人提出来五花八门的“偏方”,最后“夜里睡觉,她要忽然坐起来”“看了人会害怕”中可以体会到小团圆媳妇的可怜可悲。小团圆媳妇命运十分悲惨,年仅十二岁就死了!</h3> <h3>为你讲呼兰河</h3> <h3>思维导图展示</h3> <h3>线上交流</h3> <h3>读后感</h3> <h3>《呼兰河传》读后感 5B 曾杨一菲<br><br> 呼兰河传是萧红对童年深情的回忆,也是对家乡浓浓的思念。萧红的童年是冷漠而黯淡的,但也因为有了祖父的出现,而为她暗然失色的童年增添了许许多多的色彩。<br><br> 呼兰河 城里的人冷漠而自私,他们虐待着仅此十二岁的团凰圆媳妇,最后在痛苦中死去,令人记忆深刻。<br><br> 萧红 的童年是短暂的,所以大家要珍惜童年的大好时光。<br></h3> <h3>《呼兰河传》读后感 5B 姚梓涵<br> 呼兰河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百花争放、树木葱茏、河水清澈。然而,那里也有不美好的一面,呼兰河城居住的人太相信迷信,如:团圆媳妇就是被虐待而死,团圆媳妇才十二岁,就被人招来做媳妇,因为她很高就告诉别人自己十四岁,她的婆婆认为媳妇儿越打越听话,于是便经常打团圆媳妇。后来,她因梦到婆婆打她而惊醒,她的婆婆却认为媳妇精神失常,最后,她被婆婆请来的迷信大师在开水里泡了三次澡昏了三次,最后悲惨的死去了。这个故事情节如同阴云笼罩在我心头,每当想起来,我便觉得现在的生活多么幸福,还有,大家要相信科学,不要迷信。</h3> <h3>《呼兰河传》读后感 5B宋词<br><br> 从《呼兰河传》,我们又看到了萧红的幼年是何等的寂寞!读一下这部书的寥寥数语的尾声,就想得见萧红在回忆她那寂寞的幼年时,她的心境是怎样寂寞。<br><br> 萧红的童年是寂寞的,一位懂事很早的小女孩子每天的生活多么单调啊!年年种着小黄瓜、大倭瓜,年年春秋佳日有些蝴蝶、蚂蚱、蜻蜓的后花园,堆满了破旧的东西,黑暗而尘封的后房,是她消遣的地方;慈祥而又有童心的老祖父是她唯一的伴侣; 清早在床上学舌似的念老祖你口授的唐诗,白天缠着老祖父进那些实在已经听厌了的故事,或者看看那左邻右舍的千年如一日的刻板生活,如果这样死水似的生活中有什么突然冒出来的浪花,那也无非是老胡家的团圆小媳妇病了,老胡家又在跳神了,小团圆媳妇终于死了;那也无非是磨倌冯歪嘴子忽然有了老婆,有了孩子,而后来,老婆又忽然死了,剩下刚出世的第二个孩子。<br><br>萧红一直写着,“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这就为里面的人物悲剧埋下了伏笔。读完了《呼兰河传》,我觉得作者的童年太悲哀了。</h3> <h3>《呼兰河传》读后感 5B 刘子萱<br> 初读《呼兰河传》,我便被书中的故事深深地震撼,心灵受到了重极大的冲击。有对呼兰河城人民更多的好奇,也有对萧红失去祖父后又接连失去最亲的人的可怜。<br><br> 在萧红的带领下,我逐渐走进80多年前东北的村庄。二十世纪初的呼兰河城。在那里,人们的迷信和愚味无知促发着一个个悲剧……<br><br> 这个小城并不繁华,春夏秋冬无聊的交替,没什么好惊讶,就像发生在这个小村庄上的那些事一样平凡。为了生活,天真可爱、勤劳能干的小姑娘千里迢迢来到呼兰河卖给老胡家做童养媳。只因爱笑吃得多就被婆婆毒打了一顿。读到这里,我多想大喊声“住手!”12岁呀!还未开放就已经凋零。<br> 希望当今社会不要再发生这种事情。</h3> <h3>写在最后:<br>《呼兰河传》里的故事,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真想永久停留在童年。可是时光总是要走的。童年留给我们的终将是一种回忆。不过这是一本好书,好书不厌百回读。读一遍就有一遍的收获。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阅读这本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