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俱是看花人

清欢

<h1> <font color="#39b54a"> 对白玉兰的喜爱由来已久。<br> 最喜欢她半开的姿态,伸出的一两片花瓣是澄澈皎洁的,似乎是月亮把自己一瓣儿一瓣儿地掰成月牙儿,浸在清泉里睡了一夜,清晨,再一片儿一片儿聚拢在一起。<br> 那种白,融合了月的白、雪的白、荷的白,艳不可近,纯不可渎,却又独具风情,温润不寒凉。<br></font><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39b54a">每逢玉兰花开,总让我看不透,赏不足。<br></font><font color="#39b54a"> </font></h1> <h1> <font color="#39b54a"> 从前学校花圃里有几株玉兰,站在三楼的教室不必仰视就可以和她两两相望。有一年,玉兰开得奇好,千树万树密密匝匝,似狂草里少了飞白。她旁边的紫玉兰存在的价值相当于东施之于西施。一杯清水若是白玉兰,那不小心掉入了一块胭脂就变成了紫玉兰。 <br> 很多画家喜欢在花底,画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草,使作陪衬。在这个世界,白玉兰不需要刻意寻找陪衬,所有仰视她的都是她的陪衬。 <br> 因为喜欢白玉兰,总是想哪个女子像它呢。<br> 温瑞安在《群龙之首》中形容李师师: 李师师笑, 笑出了妩,笑起了媚, 笑意带点倦,带点好静的香, 能笑出了静香,那是绝色的音容。 远山眉黛长, 细柳腰肢袅。我没见过李师师,但是温瑞安所描述的不就是白玉兰吗?</font></h1> <h1> <font color="#39b54a"> </font><div><font color="#39b54a"> 宋朝南渡后,李师师下落不明,有人说她捐出家产抗金,自己遁入空门;有人说她被金军掠走,吞金自杀;也有人说她随便嫁了个商人,后来在钱塘江淹死了。<br> 我相信第一种说法。<br> 喜欢陈数很长一段时间了,觉得她净如清荷、色若白云。 沉醉于陈数演的方艳芸,像雨中的白玉兰,一样的清雅和妩媚,俗人看到的是她的水灵白嫩,是周旋在冯敬尧们身边的、一曲红绡不知数的名伶,但这只不过是她的形体,她的魂魄早已遗世独立于千里之外的灯火阑珊处,凝望这给她希望、给她幻想、更给她耻辱的嘈杂的尘世。那曾经为她蓦然回首的人,已经在另一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花丛中懒回顾了 。</font></div><div><font color="#39b54a"> 那一颦一笑的背后藏的是不耐五更寒的苍凉,更有明净清绝的傲然。</font></div></h1> <h1> <font color="#39b54a">冯程程和方艳芸,是孩子手中的玻璃球和静默千年的寒玉,是新鲜松脂和温润的琥珀,是赵薇的《拨浪鼓》和王菲的《幽兰操》。后者眼神里有前者永远也无法企及的妩媚。 <br> 近期刚刚结束的《完美关系》,口碑有好有坏,但无人吐槽的却是陈数饰演的斯黛拉,看过斯黛拉我发现再也不能用玉兰花来比喻她,应该用玉兰树了,一棵开花的树,一棵植根大地、拥抱苍穹的树。<br> 秋风来不悲,我更妖娆,冬雪飘不叹,我更明媚;开花时美丽,落花时壮丽,雪落时默立;不管跟这个世界怎么交手,都光彩照人有底气,兴趣盎然有霸气;PS掉寡淡薄情的渣男我依然要换一个地方深情辽阔地活出万种风情! <br> 平凡女子在意的人事,害怕的江湖,在她眼里是那么的寻常!</font></h1> <h1> <div><font color="#39b54a"> 春光易逝,有人绚烂一生,有人来去不明;有人是花,掰下一块是花瓣儿,有人是饼,掰下一块依然是一块饼。<br> 天然璞玉,只有经过时光的雕琢才会拥有自己的锦瑟人生,这样的女子在乱世风烟中淘洗一番,不会被熏染摧残,只会更加净润端丽、优雅从容。<br> 岁月不饶人,也休想让她饶过岁月。<br> 余光中也喜欢花,是一种叫宫粉羊蹄甲的花:“是秀逸皎白的,每次雨中路过,我总是看到绝望才离开。”看白玉兰,我也是看到绝望才离开。<br> 有没有一种花,一个人,美到让你绝望?</font></div></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