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总得有人去擦星星,</p><p> 他们看起来灰蒙蒙。</p><p> 总得有人去擦星星,</p><p> 因为那些八哥、海鸥和老鹰</p><p> 都抱怨星星又旧又生锈</p><p> 想要个新的我们没有。</p><p> 所以还是带上水桶和抹布,</p><p>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p><p>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p> <p> “世界啊,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孩子,多年以后你将还给我一个怎样的青年?”这是台湾作家张晓风在《我交给你一个孩子》中的叩问。2020年3月27日,莒南县组织线上新教育培训,近6000名教师聆听王兮老师讲《班本课程之美》。感受新教育课程穿越岁月,编制生命的魅力!</p> <p> 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往往会附上我们的感觉,因为有了感觉,我们所经历的事情才会在记忆里久留。我们所有的教育行为,就是在努力把美好的记忆留给学生。<i><b><font color="#ff8a00">朱永新教授说:“教室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font></b></i>”关于“课程”,众说纷纭,王兮老师重点阐释佐藤学的课程观:<i><b><font color="#ff8a00">课程是学习的轨迹,也是学习的履历。</font></b></i></p> <p> 班本课程,就是要使班级每天都处于动态之中,每天都充满鲜活的元素,每天都以学生为主角。教师参与了学生的生命历程,影响了学生的生命体验,教育是作为生命独立个体的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与相互促进的过程。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就是不遗余力的把美的东西带给孩子,让每一个孩子向美而生,向美而上!</p> <p> 新教育说到课程时,喜欢用“<b><font color="#ff8a00">穿越</font></b>”和“<b><font color="#ff8a00">编织</font></b>”。穿越是从时间的维度上去强调课程的过程性,而编织立足于组织、实践过程中课程与当下生活的深刻交互性。如果把迈进校园的孩子看作是一个起点,未来那个阳光积极的孩子看成是课程的终点,在起点和终点之间,我们与孩子一起去体验,让学生内心中生长出一种快乐的情绪——认同、理解、期待,这就是穿越与编织,这就是课程。</p> <p> 怀特海的过程教育哲学认为:<i><b><font color="#ff8a00">人类的认知包括浪漫、精确、综合不断循环往复相互包含的阶段。</font></b></i>在这个过程中,课程用最初的浪漫迎合了孩子。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对知识有了美好的向往,对美好生命的觉察,为语文的学习铺上了美好的精神底色。王兮老师从模仿与践行中走向学习与反思,在学习与反思中走向创新与探索。通过“自然笔记”班本课程,让我们看到了<i><font color="#ff8a00"><b>一个好的课程是全息的,它可以跨学科,可以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潜能,还能融洽师生关系,让教育生活真正丰富而灵动起来,真正诠释了“课程之美”。</b></font></i></p> <p> 黄雪萍老师研发“茶文化课程”,让孩子们走进茶园、采摘春茶、认识春茶,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在共情中磨砺锻炼自己,这正是新教育所倡导的教育就是改变学生生命的状态和生命的欲求。让学生吟诗诵茶,通过美好的事物来点亮学生的内心,激励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从而获得一种内心对美好事物的体验,让学生的思想情操在行走与绽放中得到锤炼。</p><p> 李霞老师的向日葵班在行走中阅读,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收获。他们在卓越的班本课程里实践、对话、生长、拓展……</p> <p> <i><b><font color="#ff8a00">朱永新教授说:“教室是河道,课程是水流,两者相得益彰,才会涌现教育精彩。课程以人为中心,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历程。”</font></b></i>让我们穿越岁月,编织生命,让每一个被交到我们手中的孩子,向美而生,向阳而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