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从小让孩子们多动手做实验,能够很好地开发孩子的潜能。很多科学原理都可以通过有趣的实验清晰明了地演示出来,通过这些实验孩子们将会发现,原来学习就是这么简单,只要动动手指多用脑,就能将科学和生活巧妙地联系起来。</p> <p> 假期里,我们的丁老师为同学们录制了许多科学实验的视频,让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实验是在家里就可以完成的...</p> <p>实验一 :《杯子提杯子》</p><p><br></p> <p><br></p><p>材料:纸巾3张、玻璃杯2个、水</p><p>步骤:</p><p>1.将其中一只玻璃杯倒放。</p><p>2.将另一只玻璃杯放到倒放的玻璃杯上,用力压紧并提起,观察现象。</p><p>3.在倒放的玻璃杯杯底放纸巾,将另一只玻璃杯放到到访的玻璃杯上,用力压紧并提起,观察现象。</p><p>4.往纸巾中间倒少许水,浸湿纸巾。</p><p>5.将另一只玻璃杯叠到倒放的玻璃杯上,注意杯底对齐。</p><p>6.双手用力按压一会。</p><p>7.提起水杯观察。</p><p>原理:</p><p> 两只玻璃杯杯底之间的空隙被浸湿的纸巾填充,空气就无法进入,它们同时受周围气压的作用,“紧紧”地粘合在一起了。</p> <p>实验二:《纱网兜水》</p><p><br></p> <p>材料:瓶子、水、纱网、橡皮筋、牙签</p><p>步骤:</p><p>1.往瓶中倒入水,先别倒满。</p><p>2.折叠纱网布并用橡皮筋扎紧于瓶口部分。</p><p>3.将瓶子倒转,观察现象(水并未流出)。</p><p>原理:</p><p> 水的表面具有张力,这使得纱网和瓶口完全贴合,即使纱网有小孔但水流不出来;同时瓶中水对纱网表面产生压力,这个压力小于瓶外的大气压力,因此大气压力帮纱网托住了水。</p> <p>实验三:《浸不透的纸巾》</p> <p>材料:水杯、纸巾(一张)、水、水盆</p><p>步骤:</p><p>1.将手中的纸巾对折。</p><p>2.将纸巾放进杯底,标准是杯子倒放纸巾不掉落。</p><p>3.将杯子垂直放入水中,等待几秒后拿出,观察现象。(纸巾没有被浸透)</p><p>原理:</p><p> 杯子里面除了有我们刚刚放进去的纸巾以外,还有一个我们生活当中无处不在的物质,那就是空气。空气有一个性质叫做占据空间,所以当杯子垂直放入水中的时候,空气也被压入水中,且因为它占据空间,所以水无法进入杯子,而纸巾也就没有被水浸透。</p> <p>实验四:《戳不破的纸巾》</p><p><br></p> <p>材料:两张纸巾、橡皮筋、纸杯、食盐、马克笔、剪刀</p><p>步骤:</p><p>1.将纸杯底部剪掉。</p><p>2.将纸巾扎在纸杯口子上。</p><p>3.用马克笔稍用力捅纸巾,观察现象(纸巾很容易就被捅破了)</p><p>4.重新绑一张完整的纸巾,往纸杯里倒盐(1/3纸杯体积的盐)</p><p>5.抖一抖,压一压,将盐抖严实了</p><p>6.再次用马克笔捅纸巾,观察现象(纸巾没有被捅破)</p><p>原理:</p><p> 食盐起到两个作用,一是阻碍了马克笔向下作用于纸巾的力,二是通过食盐颗粒将马克笔的力分散到整张纸巾,相当于减少了每个位置的作用力,这样纸巾就不容易捅破啦。</p><p>(食盐不是万能的哦,如果用的力太大,纸巾还是会被捅破的,所以要保持前后两次的力要相同)</p> <p> 怎么样,是不是让人脑洞大开?这些实验生动有趣,容易操作,用家里常见的材料就能完成。</p><p>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动手试一试吧~</p> <p> </p> <p> 许多科学原理都可以通过简单有趣的方法来实现还原,这几个简单的小实验,不仅能让孩子们掌握更多的科学现象和知识,还能勾起孩子们对科学的渴望与探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