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木朵朵

木朵朵

<p>《老家》</p><p>文/木朵朵</p><p><br></p><p> 老家蔚县,又名蔚州,是“燕云十六州”之一的古城,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以前,在浩瀚的时间长河里,保留了质朴的文化元素,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里加紧着前进的步伐。历史承载了记录,文明一直在延续,那些风风雨雨的过往,无言的诉说,成了对后人激励、鞭策的昭示。</p><p><br></p><p> 蔚县地处恒山、太行山、燕山三山交汇之处。北通坝上,南进中原,全县北丘陵,中河川,南部山区。奇峰异谷,雄伟险要,植被富饶,生态完好,素有“养在深闺人未识”之说。</p><p><br></p><p> 老家有一个自然的大屏障,翠屏山,原名大南山,自东向西绵延一百四十多里,其中有石门山、灵仙山、萝山、玉泉山、翠屏山、北口峪山、七姑娘山、莲山、马头山(磨箅山)、永宁山、松枝山、小五台山和天罡山,共13座山头。最高峰海拔可达两千八百多米,是京津冀一些爱好户外探险者的乐园,我唯一去过小五台山对外开放的南台。</p><p><br></p><p> 老家有一条母亲河叫壶流河,全长一百多公里,支流众多。壶流河水库便是我骑车最喜欢去的地方,这里眼界开阔,东边是平坦的农田,县城掠影依稀可见,南边是一望无际的翠屏山,一年四季大致两种景致,除去夏季和秋季的丰茂,就是略显荒凉的苍茫,可谁又能说苍茫不是一种美呢?扭头,就是壶流河水库蓝盈盈的水面,我时常借助它,感受波澜壮阔。</p><p><br></p><p> 三月底的春天,正一点点从冬的怀里往外挣脱。老家这边春天很短,等到绿遍山野时,差不多就夏天了。即便如此,依然感受不到一丝丝气馁,即便与春天时常隔着一场场狂妄的风沙,隔着温暖,但并不缺太阳的光照,所以她坚强、向上,她以她的样子春天着。</p><p><br></p><p> 蓝蓝的天空,时常被风吹得一丝不苟。风,绝对是冬天凛冽遗留的产物,它顽劣、机智、勇敢,春天的大门,都是靠它一寸寸吹开的。贺知章说“二月春风似剪刀”,他这二月的春风,一定是位心灵手巧的姑娘,而老家的春风,更像一个冒冒失失,愣头青的后生,风里裹挟刀锋,生硬而有力。</p><p><br></p><p> 当南方花红柳绿(我习惯把老家以南的地方都叫做“南方”),浓烈释放春天的信息时,这里依然在温度的颠簸里起伏不定,零下是常客,于是风雪也是春天的常客,那些一把“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春雪里几番挣扎,打几个滚才冒出了头的芨芨草;那些在沟沟岔岔,随便有个避风的山坡就安家落户,自开自落与风调情的野桃花;那些在狂劲的春风里奋不顾身脱掉旧装换新衣的杂草;那些成片成片素洁淡雅挤进四月的杏花……无一不是果敢又落落大方。</p><p><br></p><p> 在春天,所有的生发、生长、怒放,或者衰败,都与人一样,为了活着和尽量好的活着,这是一种原生的力量。只是后天,人又学会了咽下不甘,隐忍委屈。</p><p><br></p><p> 也许正是老家独特的环境和气候,才造就了这里独特的人文景观,也造就了这一方水土上一群正直、善良、淳朴,也豪迈着的人。</p><p><br></p><p><b></b></p> <p>木朵朵,河北人,现居西藏,诗歌和散文散见《诗刊》《诗歌月刊》《诗潮》《西藏文学》《西藏日报》《浙江诗人》《贡嘎山》《中国诗影响》等,偶有获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