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父母喜爱京剧,我或多或少地也受了些影响。</p><p> </p> <p> 上学前,曾跟着父亲到北京剧院观看过好几部现代京剧——样板戏,诸如《杜鹃山》《海港》《沙家浜》等,其他的那几大样板戏更是耳熟能详。</p> <p> 上班儿后,又同父母一起看过几届梅花奖比赛。边看父母边讲是哪一出戏,哪一流派……看上几次,便也分出了生旦净末丑,辨出了梅、程、荀、尚及谭派的不同,听出了京胡的意境、神韵、情趣与风味。</p> <p> 看戏时,母亲欣赏的重点是唱腔、扮相,每一出戏名都报得上;父亲在欣赏的同时,总会将戏剧与历史与著作、作家相联,有意无意地问问我们。兴起时父母还会唱上那么几句。</p> <p> 最后一次陪母亲看京剧是在医院。每天下午我都会将电视调到戏剧频道,看上那么一两出。时至今日,看的什么早已记不清了,但母亲看戏时的样子依然清晰:上身穿着父亲专门送去的带着淡粉色小碎花的家居服,腿上盖着被,半躺半靠在床头,手上偶尔打着节拍,微微晃头,轻轻地跟着唱那么几句,流派、戏名依然报得出……</p> <p> 而今,京剧依旧生、旦、净、末、丑地演着……</p> <p> </p> <p> 学生时代的妈妈</p> <p> </p> <p> 60年代的妈妈</p> <p> 写于2015年10月25日</p><p> 京剧图片均采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