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札记】 桃花是春天最美的一首诗

敬.静.净.境

<h3>  春天来了,桃花开了。开在旷野,开在阡陌,开在柳岸,开在村旁。或一树几树,万绿丛中一抹嫣红,房前屋后几丛粉色;或漫山遍野一片桃林,居远眺望灿若霞霓。进而入得桃林间,桃花争艳,落英缤纷,蜂飞蝶舞,其香醉人。倘若再有牧童横笛,其音袅袅,其韵悠长,桃源牧歌,可谓春之天籁也!</h3><h3><br></h3> <h3>  我一直以为,桃花是春天里最美的一首诗。它的田园牧歌似的美好,是人间最美的三月天,能不歌之咏之,吟之诵之!不能想象,倘若春天没有桃花,柳绿就痛失了桃红,姹紫嫣红也没有了凭依,春天的美景或许因此而黯然失色了呢!</h3><h3><br></h3> <h3><font color="#191919">  桃花,想必是中国的国粹。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种植桃树,房前屋后,田间阡陌。且把桃花的娇妍用来比喻女子容貌的姣好,并将桃花盛开的季节定为女子出嫁的吉时。《诗经·桃夭》里唱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古代的女子,即使出生在父母家也只是暂住,等到嫁到夫家,才是真正的“归家”了。这恐怕是最早用花比喻美人的诗作了。</font></h3> <h3>  由于桃花总是种植于山间旷野,田间阡陌,这就使桃花在先民的心中有了田园牧歌式的美好,而成为农耕社会祥和美好的情感寄托。魏晋时期,社会动乱,政治黑暗。有一位彭泽县令名叫陶渊明的,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故里,归隐田园,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田园诗人。他虽然日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却在心里向往着一个开满桃花的世外桃源。于是,他在《桃花源记》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田园牧歌式的美好画卷:“···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在这个美好的桃花源里,有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村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幅美景,很自然地让我想起一首歌来:“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故乡。桃树倒映在明净的水面,桃花映红了姑娘的脸庞···”。桃花的美好,古今依然;桃花之爱,宜乎众矣!</h3><h3><br></h3> <h3>  桃花,盛开在阳春三月间,尤以江南为盛。自明以降,吟诵桃花的诗人渐多。苏州有个著名的“桃花坞”,每到春三月,便桃花盛开。这里曾是江南才子唐寅的故乡。唐寅以酷爱桃花出名,他曾在《姑苏八咏》中醉心地描绘“桃花坞”的美好:“花开烂漫满村坞,风烟酷似桃源古。千林映日莺乱啼,万树围春双燕舞”。作为江南才子的唐寅,有别于一般文人雅士喜爱梅兰竹菊的高雅,特别喜欢桃花,且干脆在桃花林里盖起了自己的别业,取名“桃花庵”,并自称“桃花仙人”。在桃花庵里,他日日呼朋唤友,喝酒吟诗,常常喝的酩酊大醉。他在《桃花庵歌》中唱道:“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骆玉明先生在《桃花仙人》一文中说:唐寅是一个即不羡富贵,也不自命清高,自由自在的桃花仙人,是个世俗的神仙。兰的幽雅、竹的清拔、莲的出俗、梅的高格,都配不上的。细想也是。清高的雅士总是少数,芸芸众生岂能脱俗。江南才子如是,何况芸芸众生乎!</h3> <h3>  在众多的吟咏桃花的诗作中,大多写的清丽明媚,鲜艳缠绵。要说把桃花写的清怨哀绝的莫过于同是姑苏人氏的林黛玉了。在《红楼梦》的第七十回中,林黛玉改“海棠诗社”为“桃花诗社”,并写下象征自己性格和命运的诗作《桃花行》:“···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诗中,桃花的鲜妍与美人的憔悴,桃花的明媚与哀伤的情感形成强烈的反差,诗人寄人篱下和漂泊无依的情感,就好似“花落花飞飞满天”的桃花,“鲜妍明媚能几时,一朝漂泊难找寻”。在这首诗中,还能读到高雅之士所说的桃花的“轻俗”甚或是“轻薄”吗?在诗人的笔下,桃花是多情的、伤感的、清雅脱俗的、让人垂怜嗟叹的。诗人留恋花的美好,又有一些“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无奈,只能哀叹“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h3> <h3>  春天,赏着桃花,就想起曾经读过的这些吟诵桃花的诗文来。这些诗文,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是在歌颂桃花的美好,春光的美好。反复吟诵,便觉桃花是春天最美的一首田园诗、抒情诗。如此,借用民国才女林徽因的《一首桃花》作为此文的结尾,是再恰当不过的了:</h3><h3><br></h3><h3> 桃花,</h3><h3> 那一树的嫣红,</h3><h3> 像是春说的一句话:</h3><h3> 朵朵露凝的娇艳,</h3><h3> 是一些</h3><h3> 玲珑的字眼。</h3><h3> 一瓣瓣的光致,</h3><h3> 又是些</h3><h3> 柔的匀的吐息,</h3><h3> 含着笑</h3><h3> 在有意无意间,</h3><h3> 生姿地顾盼。</h3><h3> </h3><h3> ······</h3><h3> </h3> <h3> (2020年3月28日于申城;文中图片选自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