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各位摄友好!</p><p><br></p><p>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照片,虽然画面看上去很抢眼,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但形式美只是营造具有审美价值的一种手段和技巧,而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应该是主题鲜明,内涵深刻,有震憾力,能打动观者的心弦,有社会价值的,因此摄影作品的内容和主题是第一位的,对形式的讲究应该放在其次,这正说明了"重要的是情深,而不是景深"。</p><p><br></p><p><br></p> <p>《记忆时光》 摄影:吕泉</p><p><br></p><p>佳作感言:</p><p><br></p><p>摇摄艺术影像创作于摩洛哥。前期用摇摄“18法”演绎了内心对时光流逝的记忆,作品与目光的互动造就了如此的奇妙。这种奇妙,摇曳着情绪、舒缓了心结、打开了思索不及的门窗、幻化着心底模糊的狂放…… 这是牵着探索的观赏。</p><p><br></p><p>共话评析:</p><p><br></p><p>意境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内心情感的外在呈现和表达。摇摄艺术将具象、抽象、和意象的绘画形式和摄影师的主观感受与情感融入,美学修养与智慧体现,相互结合,运用摄影艺术语言将现实生活中的画面进行提炼和升华,从而达到意境表达。</p><p><br></p><p>这张摇摄作品,色块过渡自然,冷暖相宜,画意十足。弯曲的小路,引导视线聚焦在行人身上,在摇摄所雾化模糊处理的背景里,人物有一种渐行渐远的动感,展现给人们一幅《记忆时光》的意境画面。</p><p><br></p> <p>《海滩余晖》 摄影:江新华</p><p><br></p><p>佳作感言:</p><p><br></p><p>海滩,夕阳慢慢滑向海中,金色余晖洒向滩涂上劳作的人们,渔民们正合力推着那孟加拉国特有的弯弯的捕鱼船。画面是静止的,但又感到耳边传来人们的呼号声,轮子的滚动声…中景、远景还显露不少的“月亮船”,画面的信息是丰富的,环境的交代是必须的。</p><p><br></p><p>共话评析:</p><p><br></p><p>这幅作品,船、桅杆、和推船渔民形成了一个三角形构图,这样看上去有一种上小下大的沉重感觉,隐喻了生活的压力山大,渔民们齐心奋力推舟,表现了一种不畏艰辛的积极向上精神,整个照片环境交待清楚,大小景别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有一定的纵深感。</p><p><br></p> <p>《红色飞人上蓝天》 摄影:徐建平</p><p><br></p><p>佳作感言:</p><p><br></p><p>当遥感30号06组卫星发射成功的第二天早晨,外滩风筝队长小顾的“红色飞人”在外滩起飞,人们有的叫它“红色幽灵”,据说此风筝能给人们带来好运,还有驱邪避灾的功能,在朝霞的映托下非常漂亮!</p><p><br></p><p>共话评析:</p><p><br></p><p>这幅照片,色彩炫丽、冷暖对比适宜;构图均衡、动静结合得当;背景标志性建筑,既交待了拍摄之地点,也衬托了飞舞的风筝,值此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之际,外滩也渐渐恢复了往日的晨练景象,红色飞人风筝展现着勃勃生机和满满的正能量,象征着人民平安,国运昌盛的美好愿景!</p><p><br></p> <p>《追逐》 摄影:徐一海</p><p><br></p><p>佳作感言:</p><p><br></p><p>这张照片拍摄于2018年冬季的坝上。在零下37度的极端天气下,牧民骑马穿过树林,我抓拍到了这一短暂的瞬间。</p><p><br></p><p>共话评析:</p><p><br></p><p>这张作品,光影婆娑,明暗对比适度;色调柔和,冷暖协调统一,两边树林形成的围合感,突出了中间奔驰的双马,照片有很强的电影画面感,给观众一种故事探寻的渴望,营造了进一步想象的神秘氛围。</p><p><br></p> <p>《一帆风顺》 摄影:谢伯铨</p><p><br></p><p>佳作感言:</p><p><br></p><p>这是一幅创意摄影。某日,我参观了一个微型作品展览。展览中一个个小模型富有生活情趣,也很有创意。我拍摄了不少作品作为素材。近日在家防疫宅居,浏览照片。对一张橘子照片,稍作处理,名之为《一帆风顺》,愿大家生活美好,抗击疫情,一帆风顺。</p><p><br></p><p>共话评析:</p><p><br></p><p>疫情期间宅在家里,创意小品的拍摄,己成为广大摄影爱好者的有益选择。创意摄影贵在立意,但执行力必不可少,只有两者完美的结合,通过影像将想象实现,才能形成一幅创意摄影佳作。</p><p><br></p><p>这幅照片,构图均衡,色彩暖亮,画面里的人或物相互呼应,产生了趣味性和故事感。作者运用一定的后期,将各种素材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了这个有一定寓意和充满童趣的创意摄影作品。</p><p><br></p> <p>《新世界新景观》 摄影:沈建明</p><p><br></p><p>佳作感言:</p><p><br></p><p>2020年1月14日下午,我来到开业24年以来重新装修改造的新世界商业城。商城在保持原有欧式风格的基础上,对现在的装修融入了“现代、时尚、大气、豪华”的设计元素,凸显了线条与块型的有机结合,通透明亮,焕然一新!我手持佳能5D3相机和老蛙定焦12F2.8的镜头,仰面拍摄了这一壮观的场景。</p><p><br></p><p>共话评析:</p><p><br></p><p>这张作品,作者采用了低机位仰拍技巧来展现建筑物内部的结构之美,这种独特的视角,增加了画面的冲击力和深邃的空间感;照片的黑白处理使影像更加简洁,进一步突显了围合式构图里各种线条的轮廓和张力,影调明暗对比,既增加了照片的层次,又为烘托了明亮的中央天窗,使之成为视觉焦点。</p><p><br></p> <p>《丰收》 摄影:郁春生</p><p><br></p><p>佳作感言:</p><p><br></p><p>这张照片是共青森林公园菊展时拍摄的,它是用几根藤条勾勒出的抽象画一样的形状,像层层叠叠的梯田似的,上面挂满了花盆和果实,象征着金秋丰收的景象,给人一种丰收后的喜悦的心情油然而生。</p><p><br></p><p>共话评析:</p><p><br></p><p>人们常说:"摄影这门视觉艺术,主观性比较强"。在看到一幅影像作品的时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有的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而有的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拍的“象”很容易,拍的不象也不难,好的作品,往往在“象与不象”之间,达到“似象非象”的意境!</p><p><br></p><p>这幅作品,远看,好像一艘艘小船穿行于海边滩涂上的围网之中,一派忙碌的场面;近观,又如同作者所看到的丰收景象,具象和抽象是这张照片的特点,留给人们多种想象空间。</p><p><br></p> <p>《鼎湖春色》 摄影:顾巍</p><p><br></p><p>佳作感言:</p><p><br></p><p>我比较喜欢画意摄影,通过前期拍摄和后期处理,可以在作品的构图、影调和色彩上融入自己的创意和想法。此图把老片鼎湖处理成黑白再与新片彩色柳条合成,既有烟雨飘渺的意境又突出了春意盎然的气氛。</p><p><br></p><p>共话评析:</p><p><br></p><p>数码科技的发展,为画意摄影创造了"第二春"。画意摄影的精髓在于立意和传神,从而表达出一种深远的意境。</p><p><br></p><p>这张照片,巧妙地将前、后期有机融合,让人仿佛置身于清晰的水墨风景画之中,有一种宁静而又悠远的感觉。作者以嫩绿的柳枝为前景;农夫和牛为中景;远处隐约的山峦为背景;桥上的牵牛农夫悠闲自得,生动有趣,成为视线的焦点和主体。整幅画面有一种洗尽铅华的感觉,呈现出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情画意!</p><p><br></p> <p>《影》 摄影:昌南海上</p><p><br></p><p>佳作感言:</p><p><br></p><p>我一直在关注画面的造型间的相互关系,曲直、长短、黑白、节奏等等都需要合理安排或有机缘巧合,这一切都建立在经典阅读与知识贮备之中。</p><p><br></p><p>共话评析:</p><p><br></p><p> 街头摄影的偶然性和不期而遇,赋予了所拍摄照片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的价值,这需要摄影师善于观察和捕捉稍纵即逝的精彩瞬间,这也正是让人为之着迷的地方。</p><p><br></p><p>这张街拍作品,作者从杂乱的现实中提取了有规律的秩序,照片在构图上,将被摄对象……排队的人们及其投影,精心安排构成了一幅具有韵律感的映射图案。画面周围的人影,组成了框架结构,将中间排队的人物实体包围起来,形成视觉焦点,引伸出某种关联、对比、乃至对话,使观者产生一定的联想和探究故事情节的愿望。</p><p><br></p> <p>《忙碌的送餐小哥》 摄影:吕大伟</p><p><br></p><p>佳作感言:</p><p><br></p><p>这照片是我在去年11月20日右眼得了视网膜动脉血管梗后拍的。我基本上是半失明状态,当时真的感觉天塌下来一样,这对我一个最喜欢拍鸟和自驾的人来说是很大的打击,后来在不少摄友老师的开导下,我又拿起了相机,右眼不行就用左眼拍,飞版不行就拍人,在请教了大灰兔赵老师后在3月2日第一次用索尼a9100一400的镜头在马路边拍了一些送货小哥忙碌的照片。</p><p><br></p><p>共话评析:</p><p><br></p><p>拍摄有时只是几分之一秒的事情,根本没有考虑的时间,所以摄影师必须多磨练,学会掌握拍摄技巧和拍摄时机,才能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拍出精彩的照片。</p><p><br></p><p>这张追焦照片,主体清晰,背景模糊,动感十足,抓拍到位。作者很好地表现了非常时期,外卖小哥不畏疫情,解决人们居家隔离的生活困难,积极送歺的忙碌状态。这是一幅艺术化的纪实佳作。</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