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在江雪主任和张靓护士长的带领下临时二病区成立了,在一个临时修建的楼栋里,一群临时组建的人,门口甚至连科室名称都没有,更没有华丽的装饰只有路标告诉你即将进入清洁区</p> <p>我们的第一批病人小到十三岁大到六十多岁,有在家冲动自伤的 ,有在外伤人的,有精神发育迟滞得,也有流浪的 ,但大多数都是合并躯体疾病的,要求我们在关注精神疾病的同时还要留意躯体症状,工作的二个星期里我已经接到了四个危急值</p> <p>但好在这个临时的团队很快融合在了一起 医生尽职,护士尽业,不是夸赞 ,是每个日日夜夜不熄灭的灯</p> <p>医生查房几乎每天都是一上午,江雪主任带着当班医生除了量血压,问病情, 还给病人送水,关怀病人,我想只有这么细致的安慰才能安抚病人躁动的心。</p> <p>护士真的也是优秀给力的一群人,刚建科就收了告病危的病人,躯体情况很不好,一天十二组输液,都要按点打,还有一天六次的鼻饲,出入量的统计,刚开始也没陪护一切生活护理都靠护士</p> <p>大家还要做好其他病人的生活护理和治疗,刚开始最困难的工作就是每天进去帮病人处理大小便,用护士的话说就是最怕粪发涂墙的病人,但真的也没听他们抱怨过,更多的是听他们夸奖能自己照顾自己的病人 ,看着病人一天天能自理大概就是我们最大的欣慰</p> <p>也没有处理垃圾的师傅 一切都靠护士们自己来,每天脱衣间的垃圾,病人尿湿的被服和每个病房的生活垃圾,都是一个个护士一间一间去收拾整理的</p> <p>每个病房走廊的消毒也是每天必须完成的工作 这个小背包并不轻 ,但承载的是每一个护理人员对每个病人的责任和义务</p> <p>每一个治疗背后都是护士在模糊的护目镜中寻找的希望</p> <p>仓促中建起的病房设施并不是很适合急性期的精神病患者 ,门已经被不同的病人踹开了几次,每次算都很幸运把病人带回了病房</p> <p>但也不是每次都很走运,病人踹开病房门时手里还拿了马桶当工具,护士长和他相对,不幸中的万幸是很有经验 ,将病人制服 ,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这样的事情并非偶然 ,我们也时时刻刻在担心和警惕着</p> <p>还有爬窗户的病人 ,工作人员的一根弦时时刻刻紧绷着,好在发现的问题都能解决。而及时发现,及时预防,及时处理才能规避一些隐患,我们也建立了隐患文档,每个人都能说出自己上班遇到的问题,众筹众策。在硬件不完善的前提下尽其所能。</p> <p>虽然这是一个小小团体却有着大大的力量,张靓护士长几乎每天都带领护士进隔离期排查督导,身体力行的完成工作,龙老师总说这小伙子怎么什么都会,不只护士长其他男护士也很棒,打针,插胃管,导尿样样都行,张默一个人做了二十多个病人的心电图,还有男护士会很细心核对用药情况,病人床号和治疗。</p> <p>女护士们不仅有颗细心的心灵还都有一双灵巧的手,邹雪老师做的纸巾盒,佳鑫做的输液盒,新宇做的小包包,大家一起做的传药盒,还有江主任孟医生和我们一起做的鞋架,每一个都是独特的金点子,都值得拥有一份专属图,虽然不精致但都能看出大家都很用心让这个临时的家变的更好</p> <p>才发现我们都没有时间照一张合照,甚至连三个人的都没有,大家总是匆匆的进舱,与其说成是为了使命不如说是希望,希望能快点实现防护服上的愿望,卸下这身荣装,走向平凡去拥抱想爱的人</p> <p>未来的路或长或短,谁也无法预料,但我相信我们一定能用最好的状态迎接最困难得境遇,让满路的荆棘变成这个春天最鲜艳的花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