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书卷,“疫”路前行——罗家小学教师读书活动

付小鱼

<p>   2020年的加长版寒假,注定成为我们人生中最不平凡的一段时光。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大家深居家中。为配合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防控部署,我校教师在家齐阅读、共分享,开展了“手捧书卷,‘疫’路前行”活动。教师通过线下自主阅读、线上分享感悟,在阅读中汲取生长力量,在分享中开拓视野,促进专业成长。</p> <p>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这战“疫”关键时期,阅读成为了老师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墨香滋润心灵,让专业引领成长。</p> <p>  朱雨婷老师阅读了丰子恺先生的《缘缘堂随笔》。此书收录了丰子恺先生的一些随笔性文章,文章大都叙述丰先生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和事,以及子恺先生对于生活经历的一些所见所想。</p><p><br></p> <p>  丰子恺先生写的事虽平常,却有独到的见解。比如小时候在私塾里的趣事,比如做学生时的寄宿生活,比如看家里的孩子们欢笑嬉戏……他所经历过的,和我们正在经历着的一样,有欢欣,有无常,但都不可复得。关于这个人间,他觉着,在一本“宇宙的大账簿”里,一切都被记得清清楚楚,这种秩序使他感到安宁。所以他说,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这样的喜悦与安宁,真心希望我们都可以拥有。</p><p> 丰子恺先生很看重、羡慕孩童。他觉得,孩子们总是天然地活在当下,而不受过去、未来的牵绊,孩子的世界是那么广大自由。有这种认知,可见他多么爱孩子,真是一位好老师,值得我学习。</p><p> 书中文章大都叙述丰先生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和事,笔触恬静,令人不自觉沉浸其中。</p> <p>  《窗边的小豆豆》给予了陈蕾老师很大的启发。</p> <p>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小豆豆的孩子,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从人人放弃的怪孩子成长为一个优秀人才。</p><p> 身为教师,如何用各种优秀的教育手段培养出优秀学生或者改变一个怪学生,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深思的。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激情。老师就是要拥有善于发现学生优点的眼睛,&nbsp;要相信着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和优点,我们应该极力去发挥孩子的优点,让他们在规矩下可以尽情释放天性。</p><p> 读了这本小说后,我想生活中的你,无论身为家长,或是老师,都能细心地呵护孩子们,希望他们能像小豆豆在“巴学园”里一样快乐地长大。</p> <p>  毛安琪老师阅读《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她被书中李镇西老师独特的教育理念深深打动,那就是“时刻保持对学生的爱,始终坚持将这种爱付之实施的心态与行动”。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p><p> 老师爱学生并不难,难得是把这份爱在我们生命中延续,让我们向他们学习,一起做一名真正爱学生的老师!</p> <p>  傅佳莉老师读《浮生六记》后,有这样的感悟:现在的我们,对那个年代的人生观、价值观包括爱情观当然都有各种不理解和不明白;但我还是感受到了一件不受时空限制的事儿,那就是——变故。</p><p> 无论你走上的是哪条沉浮之路,成也好,败也罢,你的内心都要清醒自知——成败得失都是过眼云烟,接下来的变故,又会带你到不同境地。</p><p> 所以沈复的《浮生六记》在我看来就是起于波澜,止于不惊。看的时候——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想的时候——却是从容与安宁。</p> <p>  从《温儒敏语文讲习录》中,傅瑜老师意识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为学生的一生打底子。</p><p> 阅读教学,甚至整个语文教学,教师都要高度注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品味。对于课外阅读的指导,强调在阅读问题上“尊重天性,培养兴趣,提高能力”。</p><p> 我们要把培养读书兴趣,作为语文教学头等大事。</p> <p>  读了《一本正经又怪诞的行为心理学》后,曾星星老师在生活遇到的很多难题,都找到了答案。</p><p> 比如:如何调节情绪到增强记忆,如何说服他人到克服拖延,如何保持愉快的心情等。他觉得:不管你的人生遇到何种难题,都能在本书中找到答案。</p> <p>  如果说这场疫情给我们生活按下了暂停键,能促使我们产生一些思考、发生一些改变,那么我们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懂得珍惜时间读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老师们每天都在自律读书、沉淀学习、提升专业,让自己在重返工作岗位时候,更加从容、自信、有力量。</p> <p>制作人:傅瑜</p><p>审核人:曾星星</p>

老师

阅读

学生

小豆豆

孩子

丰子恺

我们

先生

培养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