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2020年寒假高二学生线上课程</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在研究性学习中体验“平语” 感悟力量</b></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甘肃省张掖中学 岳永生</b></h5><p><br></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从用典中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力量</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从用典中领悟习式执政风格与智慧</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居家防疫中我们共同学习与提高</div> [预备阶段]观看微视频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好家风 兴国风</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平语近人》第五集 报得三春晖</font></b></h1> 要求:<br>1.认真观看视频,记住其中习近平讲话提到的中国古代名句典故,并把它写下来。(视频发在学习平台,一次没记下可以打开再看一遍。)<br>2.不要只记典故,要注意相关观点。<br>示例:<br>[典故1]<br>[典故2]<br>[典故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五集 报得三春晖</h3> 学生在线展示学习结果,教师检查结果,并集中展示。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h3> [典故1]<br>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br>[典故2]<br>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br> [典故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br>[典出]唐·孟郊《游子吟》<br>[原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br>[释义]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br> 孟郊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这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人们的共鸣,千百年来脍炙人口。<br> 此诗写在溧阳,到了清康熙年间,有两位溧阳人又吟出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感》)。可见《游子吟》留给人们的印象,是历久不衰的。 [试题跟踪] <p>[例1]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写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此诗中的线与衣( )</p><p>A.有时是商品有时不是商品 </p><p>B.有的是商品有的不是商品</p><p>C.都是人们的劳动产品 </p><p>D.是饱含母子亲情的纯自然物品</p> [例2]古时游子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中萱草,希望减轻母亲的思念之苦。唐代孟郊《游子》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这是借萱草表达思子之情。这表明( )<br>A.并非所有意识都是对物质的反映<div>B.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能动性<br>C.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div><div>D.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br></div> [典故2]<br>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br>[典出]<br>《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一节》<br>[原文]<br>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br>[释义]<br>迩(ěr):近。孟子说:本来很近的路,却偏偏要跑老远去求;本来很容易的事,却偏偏要往难处去做:其实,只要人人都亲近自己的亲人, 尊敬自己的长辈,天下就可以太平了。<br> [试题跟踪]<br> [例3]与“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思想不一致的是( )。<br>A.“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 <div>B.“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br>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div><div>D.“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br></div> [例4]“百善孝为先” 《说文解字》说“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中国社会历来重视孝文化的传承,流传着许多关于孝的典型故事,也提出一些“孝”的基本要求,这些要求与当今时代已经不相适应,如“父母在不远游”,今天我们提出“常回家看看”“常和父母聊聊”“常陪父母走走”,这说明( )<br>①“孝”的基本内涵要因时而变<div>②“孝”基本内涵具有相对稳定性<br>③“孝”是中华文化的精华,要全面传承</div><div>④要传承“孝”的基本精神,而不是具体形式<br>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br></div> [例5]“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在当今这个互联网社会,子女孝顺不仅仅是物质赡养,更要注重情感赡养和知识赡养。事实证明,从绘制图文并茂的“微信操作说明书”,到教父母熟练使用各种出行软件,来自后辈的“文化反哺”,既能避免老人因知识脱节而被边缘化,也能大大减缓其身处数字时代的寂寞空虚。这表明( )<br>①“孝”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div>②“孝顺”的具体内涵应该因时而变<br>③对“孝顺”的判断因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不同而不同 </div><div>④情感、知识赡养比物质赡养更重要<br>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br></div> [典故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br>[典出]《孟子·梁惠王上》<br>[原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br>[释义]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br> 孟子说: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我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一切政治措施都由这一原则出发,)要统一天下就像在手心里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br> [试题跟踪]<br> [例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是因为( )<br>A.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div>B.传统文化既具有丰富的内涵,又能因时而变<br>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iv><div>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r></div> [例7]看到一位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如今这问题让入纠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国人的美德,但近年来曝光的多起助人为乐反遭讹诈的事件,让这一传统美德陷入了莫名的尴尬。上述事实说明价值判断( )<br>①具有导向作用,影响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br>②具有相对性,对同一事物人们会作出不同的判断<br>③具有不确定性,每个人应根据自身实际作出判断<br>④要建立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之上,遵循社会发展规律<br>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r> [政治学科知识综合分析]<br> 1.文化影响人,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远持久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公民素质,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br><br><div>2.传统文化具有传承性和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其基本特征,具体内涵又因时而变。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br><br></div><div>3.弘扬和践行社会主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家庭美德,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培育文明风尚。<br></div> 4.意识具有能动性,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的活动,促进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的意识。<br><br><div>5.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r><br></div><div>6.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能动性,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br><br></div><div>7.正确的价值观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MTV《小小一个家》</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愿山河无恙,世人皆安!!!</b></p> <font color="#ed2308">[跟踪试题参考答案]1.C 2.B 3.D 4.D 5.A 6.B 7.A</font> [课后作业]<br><div><br></div><div>补充完成三个典故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典出、原文、释义、政治学科分析。开学后统一检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