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翘首以盼,春风徐来。因为有梦,所以星夜兼程。3月27日晚七点半,莒南县气脉山小学全体教师又一次扬帆起航,在王兮老师的《班本课程之美》中找寻成长中的无限可能。</p> <p> 朱永新老师曾在《新教育》一书中提到:如果把教室作为学生生命发展的重要“场”的话,那么,课程本身就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 而班本课程是以班级为单位,师生双方共同开发的富有班级特色的课程。</p> <p> 教室是一根扁担,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教室何尝不是一种纽带,连接着现在与未来。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将美的东西带给孩子,用美滋润孩子的心灵。</p> <p> 课程是用一个又一个的活动串联而成的,而每个活动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是一次单纯的说教,也不是一次简单的班会课,亦或者仅在构思中的课程计划。课程需要学生的参与、体验、感受……</p> <p> 王兮老师从三个阶段介绍了班本课程:班本课程的模仿与践行、班本课程的学习与反思、版本课程的创新与探索。</p> <p> 模仿是一切创新的源泉,向优秀的人学习,就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远方。王老师的“单元主题统整”在绘本中将传统文化与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打开话题。</p> <p> 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进行反思。在计划、执行、检查与行动中体会班本课程朴素而不简单的美。</p> <p> “学习联动”让班本课程不在局限于一门学科,在跨学科的学习中,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程变得丰富。</p> <p> 黄雪萍老师的《茶文化课程》让学生在采茶中体会辛苦,也在观看手工制茶、吟诵茶诗的活动中慢慢激发学生的兴趣,敢于展示自我。</p> <p> 李霞老师的《我有一间行走的教室》走进阅读大课堂,走近家乡,了解历史文化,感受诗的魅力,在阅读行走中加深文化与自然的联系。</p> <p> 木不凿不通,人不学不懂。知识好像沙石下面的泉水,越撅的深泉水越清。一间小小的教室,一个大大的梦想。在班本课程的践行与探索中,一点一点靠近梦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