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做一个有“心眼”的老师</b></p> <p> 3月28日,19:30——21:00,相邸小学的教师们继续相约CCtalk,聆听《新网师云大学公益课程》,今天是第7讲特级教师刘广文的《眼中有教材 心中有学生》。</p> <p> 在日常教学中理解和把握教材首先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 “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要以课标为依据,以新教材的内容为凭借,选择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内容。</p> <p> 根据统编语文教材怎样更好的使用?怎样恰切地确定教学内容?怎样创设恰当而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今晚我们和刘广文老师一同思考、探究!</p> <p> 刘老师从课程标准、教材意图、具体学情三个方面做具体的分析讲解。</p> <p> 理解和钻研教材,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把握好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做到“眼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从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听说读写。理解把握语言文字的意义,学习阅读其实也就是学习如何对文字进行解码,写作就是自己运用文字表情达意。 </p> <p> 教学从属于课程,在教学中要用课文教而不要教课文。那么课程要教什么呢?要教语言文字的运用。刘老师针对具体课文具体进行指导:</p> <p> 刘广文老师列举大量教学设计片段,以实例说明怎样创设恰当而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p><p>例如《草》一文,对比两位老师的教学,虽然都是教诗意的理解,但是后一位老师让学生真正的和文字亲密接触,老师创设情景,给学生一个届时的帮助。这样,不仅使学生读懂了内容,还让学生明白了怎样的读懂它。</p> <p> 我们在语文课上要教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语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语运用为基础,也就是说,语文这一切的发展都是以语言建构的运用为载体。</p> <p> 学生具备了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是除了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外,还为了解决现实问题。为了落实课程目标及要求,我们的教学应该与时俱进。</p> <p>针对六上第四单元小说单元,结合生活体验理解主题,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p> <p> 结合古诗《赠刘景文》利用结合画面等多用方法理解词语的含义。对于古诗教学,教学内容不是诗的内容而是学生不会的知识点。</p> <p> 刘老师的讲座,带给我们思想上的洗礼,理念上的革新,指导我们在备课时必须仔细推敲,做到眼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使我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堂驾驭能力等方面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小语人,我们要坚守初心,清晰自己的目标、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语文课。愿你我,都成为诗意的、幸福的小语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