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外部是制约,内部是激励,而外部条件变好时,孩子不一定就会变好,影响孩子向上,向善的动力来源于内部的自我认知,内部的自我认知是起到决定性作用。</p> <p>张飞亮老师用3张图来引导我们更好的理解这堂课的内容,第一张图从客观的角度讲解了孩子好习惯和坏习惯的养成都是持续N次才会形成,不同之处在于好习惯是有意识的行为结果,是在家长有意识的引导和帮助孩子持续体验好习惯带给他的快乐情绪,这种情绪感觉就是孩子持续保持到养成好习惯的动力,坏习惯是无意识的行为结果,是孩子本身自己根据喜好而为之的行为,带给孩子的情感感受其实也是和好习惯一样,也是持续保持到最后养成了坏习惯。作为家长我们都对孩子的坏习惯头疼,我也不例外,虽然闺女才4岁,就有一个不爱刷牙的习惯,刚开始时我觉得年龄小,一次不刷两次不刷没关系,这样一来,她就更不爱刷牙了,这时候引起了我的重视,不再认为小孩不爱刷牙是常态,开始有意识的去引导她刷牙,首先带她去超市里逛牙刷和牙膏的区域,利用孩子好奇和视觉传达,引起她的好奇心,引起她想刷牙的欲望,购买她喜欢的牙刷和想尝试的牙膏口味,回家后她迫不及待的拆开就要刷牙,在刷牙的过程中耐心的陪她一起用牙膏泡沫吹泡泡,建立起刷牙是快乐的链接,每当孩子遇到不想刷牙的时候,就用语言带她回忆当初刷牙时快乐的场景,持续的加深快乐链接,维持一段时间后,现在闺女每当到了刷牙时间都是主动去刷牙,快乐的享用她心爱的小牙刷带给她的快乐。通过这件事也体现了作为家长观念和引导很重要,我们的观念决定了孩子的行为习惯,孩子的行为带来的感受就是她的动力,进而慢慢形成一种她自己的观念。</p> <p>第二张图是董进宇博士的认识人的三分法,从物质层面–智能层面–精神层面详细讲解,第三张图是自我价值,这里让我想到我家老三,我家三姐妹,老三现在在读中专,为了老三上学的事之前妈妈也没少劳心劳力,先从物质层面来讲,老三167体重接近170,应该来说算是"身强体壮"吧,可是这也只是肉体方面的营养,智力层面是绝对没问题的,老三从小爱唱歌跳舞,音乐方面的天赋是很好的,初二之前都是班级里前十名左右,问题也是出在了初二,初二时正好面临学校迁址合并,妈妈当时身体不舒服没有及时关注到她面临新校新班级时的情绪,成绩也一级一级的下降下来,直到初三毕业时才发现了她的问题,她整个初二和初三的知识点相对于来讲是空白的,而且又因为处于她青春期叛逆,问题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在她这个青春期叛逆期间她的精神营养供给不足,又加上从小没有引导树立她人生榜样,所以导致了她初二时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低下的主要原因。幸好她是一个自我价值还算不低的孩子(初二之前妈妈一直陪伴,家人也一直认可鼓励,家庭氛围一直都是在有爱的环境下),没有在学习和家庭的压力下选择放弃自己,选择了自己擅长和喜爱的音乐专业学习,而现在我也参加了博瑞智家庭教育学习,经常和妈妈一起分享学习内容,妈妈对于妹妹的精神营养也比以前充足,妹妹现在虽说还是比较爱玩,但是专业课的练习和学习从来没拉下,还开始踏上了减重的路程,慢慢的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p> <p>生命不息,学习不止,通过学习对照生活,反思一次,进步一次,实践一次,进步一次,终身学习,终身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