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火车去莫斯科,深度体验一个中国之最和一个世界之最

晨钟

人真是个怪家伙,没钱的时候想致富,有钱了又为钱花在哪儿纠结;没时间的时候盼空闲,有空闲了又为该干什么烦恼。对于出行也是这样,走路时想骑自行车,骑自行车时想坐汽车,坐汽车时想坐火车,坐火车时想坐飞机。但人的欲望和心思可不像技术发展那样纯线性推进,往往会有后退和旁门左道。这不,在坐飞机出国走了40多个国家以后,我对坐火车游俄罗斯的行程着了迷。是怀旧,是慢旅,是放空?抑或还有其他什么。筹划一年多的俄罗斯火车之旅终于启程。 <h5>团友和领队在北京站合影</h5> <i><b>中国铁路K3次国际列车,号称中华第一车的绿皮火车</b></i> 俄罗斯火车之旅第一段,乘坐的是K3次绿皮国际列车,它是目前中国铁路运行里程最长的一次列车,号称中华第一车。跨越欧亚大陆,穿行中蒙俄三国,全程7692千米,停靠46站,行车127小时,大约是6天5夜。不过,为了把西伯利亚美景慢慢看、慢慢品,也为了中间的调整休息,旅行社给我们安排的是中途经停伊尔库茨克(Irkutsk)、新西伯利亚(Novosibirsk)两座城市,游览一二天后再上车的行程,可说是经典的火车慢旅。 <h5>K3国际列车线路示意图,取自网络</h5> <h5>K3列车上的国徽和列车车牌</h5> 俄罗斯火车之旅第一段,从北京至伊尔库兹克,大约行驶两天半时间。感谢中青旅的贴心安排,给每人发了一件K3纪念T恤,墨绿的颜色,与K3列车车厢颜色是一样的,胸前的字体与列车车牌字体是一样的!更感谢缘分,巧遇几家媒体采访即将退休的模范乘警章赫警官,邀请我们穿K3纪念T恤的几位团友出镜,使我们得以了解这个职业的辛苦和不易,更见证新老交接的庄严一幕。 <h5>刊有章警官事迹及与我们合影的北京铁道报电子版截图</h5> 章警官值乘33年,没有请过一次病假事假,轮休期间还无数次顶班上岗,让人很容易掂量出,他和他的家庭做出了怎样的奉献。他说退休后的最大愿望是骑上心爱的摩托车,带着妻子去旅行。原来,在威武严肃的外表下,警官也有一颗向往诗和远方的心。 <h5>我与章警官的合影,北京铁道报记者武亚卫拍摄</h5> 章警官值乘33年,没有请过一次病假事假,轮休期间还无数次顶班上岗,让人很容易掂量出,他和他的家庭做出了怎样的奉献。他说退休后的最大愿望是骑上心爱的摩托车,带着妻子去旅行。原来,在威武严肃的外表下,警官也有一颗向往诗和远方的心。 <h5>在蒙古国境内K3列车加挂的蒙餐车内景,团友姜老师拍摄</h5> 这些大老爷们儿,提醒旅客注意这、注意那时,却是格外细声慢语的“暖男”腔调。有时我们自己忘了,他们会跑来通知,下面这站停的时间长,可以下去照相,在我们下车时再关照一下会停多少时间。他们的扫把和抹布,使设备陈旧的列车保持着整洁的状态。只是,他们偶尔的稀松,譬如天太热时脱光了赤裸上身,譬如晚饭多喝了点酒被敏感的美女闻到,都让人感觉还有提升的空间。 在整洁美丽的中蒙边境城市二连浩特,K3列车要进行换轮作业,因为中国列车采用的是标准轨距1435mm,而蒙古国、俄罗斯采用的是宽轨距1520mm,导致每次过境必须换匹配的车轮和转向架。换轮作业历时4小时,要将列车分节倒进换轮库。允许乘客观看,但必须关在车厢内,又热又渴,不敢喝水,噪音也很大,但比起工人师傅的辛苦,就不算事啦,也是难得的人生体验。同车车友有几位工程界的理科男,在他们的指教下学着观看门道。 <h5>我在K3列车上这样拍照,下面保驾的是42公岁文艺兵出身的团友</h5> <h5>在中蒙边境城市二连浩特,观看列车换轮作业</h5> <i><b>俄罗斯铁路81次、99次列车,异国情调的灰皮火车</b></i> 俄罗斯火车之旅第二段,从伊尔库茨克至新西伯利亚,乘坐的是俄罗斯铁路81次列车,时间大约一天;第三段,从新西伯利亚至莫斯科(MOSKVA),乘坐的是俄罗斯铁路99次列车,时间大约两天半。俄铁车皮颜色是灰色,上压红色斜体字母,姑且叫它灰皮火车吧! <h5>俄铁火车的车头是这样的,团友山丹花拍摄</h5> <h5>俄铁火车的车身是这样的</h5> 俄铁乘务员,有帅小伙、美少女,也有胖大妈。一位大妈级的列车员,慈爱地给我们的小团友梳小辫儿,不是那种从根部就分成三股的两根中式小辫儿,而是随抓随分股的独根俄式小辫儿,小姑娘的头顶美得像一朵花蕾。听导游调侃“俄罗斯十大怪”,其中有一怪是“街上要烟不见外”。我有心尝试又不会抽烟,就在美女乘务员停车下去买瓜子后,伸手跟她要,不拿自己当外人地体验了一把。感觉这些乘务员不像传说中的刻板、教条,比较随和,搞卫生也很勤快。 <h5>俄铁大妈给小团友瑶瑶梳小辫,团友香的影子拍摄</h5> 列车员的工作服很漂亮,与火车的内外颜色很搭。当他们着制服站在车边值乘时,昂头挺胸,显得很精神。当然也很职业化,公事公办。我们眼睁睁地看见一个小伙儿,肩背、手提拉扯着六七个包包,在列车刚拉响汽笛、开始启动的那一刻,赶到我们对面那列火车车门前,列车员却坚决地将他拦下了。虽然车速还很慢,我们着急地喊着快上快上,但列车员不为所动,小伙儿也不做纠缠。 <h5>因迟到被拦下的小伙子</h5> <h5>彼尔姆车站的“大壳帽”,团友香的影子拍摄</h5> <h5>彼尔姆车站玻璃窗上画着红色火车头</h5> 我观察到,不知是随意还是有意,远途的,俄罗斯乘客和外国乘客(我们在这儿就算外国人),是分开车厢的。短途的,则是混合的。在混合车厢中,虽语言不通,有不少人还是会想办法打招呼,聊两句,有团友夫妇俩拿出翻译机,和同车厢的俄罗斯夫妇聊得火热。团友中一个打呼噜的老兄告诉我,为了不影响同包厢外国友人休息,他熬到半夜才进包厢躺下,天不亮又爬起了。但自认为重量级的他没想到,与后来上来的一个俄罗斯人相比,只能算小巫见大巫。只有极少数俄罗斯人不太愿意搭话,还有的经常关起包厢门,我们的团友也就入乡随俗,不去打扰他们了。 <h5>巴列济诺车站的售货车</h5> <h5>巴列济诺车站的维修工人</h5> 团友中有扛长枪短炮的摄影发烧友,有在车上竭力克制着烟瘾的老烟民,有想多尝几种奶香浓郁冰激凌的馋嘴吃货,我们的共同难题是,进入了完全陌生的俄语世界,怎么知道停靠的是什么车站,又怎么知道要停靠多少时间?我发现,车上有俄语的列车时刻表,但它认识我我不认识它,连读音都蒙不出来。仔细看,后面有英语站名,再拿着我带的中英文对照的大幅俄罗斯地图,绕个弯子,解决了问题。这样,我自告奋勇担任了情报员,提前预报以便大家做好准备。不过也有出错的时候,一次烟民老兄早早做好准备,左等右等就是不停车,我只好比划着去问列车员,原来是换了时区,要推后一小时。 <h5>下乌金斯克车站</h5> <h5>手机的风景似乎更吸引人</h5> 还想特别提提俄罗斯的边检。从蒙古国的边境城市苏赫巴托(Suhe-Bator)出境,到达俄罗斯的边境城市纳乌什基(Naushki)入境,大约是半夜12点多。边检的兵哥哥制服合身,皮靴油亮,面部表情严肃但不严厉。牵缉毒犬的人时刻绳索在手,可看出刻意用皮靴把警犬紧紧圈在包厢门边,以免惊扰旅客。具体检查的人,穿工作服,戴手套、鞋套,专业更敬业,每个包厢都脚踩下层床铺,爬上去检查。包厢位于火车走道顶部的空间,是放置行李杂物的,连那上面的螺丝都被拧开,以便卸下天花板检查。就这样一个个包厢查过去,一个都不能少,难怪要停车两小时。我们虽困得哈欠连连,还是心生敬意。 <h5>我们停车两小时接受边检的俄罗斯纳乌什基车站</h5> <i><b>广袤的西伯利亚大地,跃动的世界最长铁路的脉搏</b></i> 结合这次火车旅行,拜读了英国著名交通事务作家、交通史学者克里斯蒂安•沃尔玛的《通向世界尽头——跨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故事》(以下简称《尽头》),明白我们的视野必须从我们乘坐的列车再拓展开去,从全球视角,来了解这条世界最长的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br>我们从进入俄罗斯境内开始,就进入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支线,从伊尔库茨克的前一站乌兰乌德(Ulan-Ude)开始,即进入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主干线。我们从伊尔库茨克向西至莫斯科,实际只走了全程的一半,而身后,从伊尔库茨克至东边的太平洋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Vladivostok),还有一半里程。<br> <h5>伊尔库茨克车站</h5> <h5>鄂木斯克车站,团友香的影子拍摄</h5> 西伯利亚,乌拉尔山以东地区统称,一个宽泛的区域概念,我们从记事起就不断从天气预报中听说的寒流策源地。横跨七个时区,面积805万平方千米。全长9298千米,1891年开始修建。1904年,连接中国东北中东铁路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竣工,1916年,俄国境内西伯利亚大铁路全部竣工。 K3次国际列车在蒙古国行驶一天一夜后来到俄罗斯地界,明显感觉植被比前一天看到的茂密了许多。到达伊尔库茨克前大约五个小时的行程,基本是环绕贝加尔湖的,或贴着岸边行驶,或望见湖水在树林的枝叶间露出波光,在古朴的小木屋间荡着涟漪。火车像一位矫健的舞者,或向左边扭动腰身,或向右边伸出臂膀,与贝加尔湖嬉戏着、打闹着,奔向前方。透过打开的车窗拍摄,那湛蓝的湖水就像要涌进车厢、涌进胸膛。 <h5>透过打开的车窗拍摄,贝加尔湖的湖水像要涌进车厢</h5> 这一路的风景,看的最多的好像是白桦林和红松林,前者摇曳多姿,后者笔直挺立。与我们在国内常见的栽种林不同,没有整齐划一的行间距,而是密密麻麻地簇拥着,地上铺着厚厚的落叶。有的许多枝干很细的树挤在一起,显然没经过间苗,呈现原生态林的样貌。九月中旬,树叶多数还是绿色,也有部分开始变黄、变红。再一个突出印象是人烟稀少,隔很长距离不见一个村庄。俄罗斯原野,广袤空阔;俄罗斯乡村,安宁静谧,俄罗斯木屋,古拙朴素。 <h5>从我们住宿的宾馆俯瞰贝加尔湖</h5> <h5>车过白桦林,团友山丹花拍摄</h5> 火车旅行,有一种近地的丈量感,那一处处车站,就是一个个坐标点。套用走马观花的成语,我们可以说是走车观站。开始纳闷,怎么这一路的车站虽颜色不同,但样子较统一。淡色的外墙,建筑物面向站台的部分成一字排开的形状,小站是一层,大站有二三层,主站台上部挑高。站台宽度适度,上覆简洁雨棚,高度也适度。天桥多数是敞开的,只有一两条主要天桥是封闭带棚的,可能是考虑风雪严寒季节上车的方便。看了《尽头》一书才知道,原来从建设初期,就专有规划部门,对铁路及沿途车站的工业建筑、旅客建筑和办公建筑进行规范。 <h5>伊兰斯卡雅车站卖松子的小贩</h5> <h5>每个车站都有这样表示与莫斯科距离的牌子</h5> 印象最深的是新西伯利亚火车站,据说是俄罗斯铁路最大一座火车站。高大宽敞,富丽堂皇像宫殿。大理石地面和立柱,反射着豪华吊灯的光芒。宽阔的楼梯,两边是大理石和木雕镶嵌的扶手。大厅展板墙挂满孩子们的绘画。我还误打误撞,走进一个大展厅,看到了俄罗斯古典服饰展览,美轮美奂,与车站建筑相得益彰,氤氲着浓浓的艺术气息。 <h5>新西伯利亚车站的豪华候车室</h5> <h5>精美的服饰展览更增添了新西伯利亚车站的文艺范儿</h5> 就地取材的火车头展示,似乎是这里车站装饰的一大特色,最漂亮的当属巴拉宾斯克(Balabinsk)站。尊重传统、崇尚英雄的民族性格,在车站的方寸天地也展露无疑:在彼尔姆(Perm)站,墙上的铜牌似乎与卫国战争中的英雄有关;在基洛夫(Kirov)站的警务室外面,挂的可能是在此工作过的模范人物的头像。想起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女兵们的对手德国空降兵,目标是突袭基洛夫铁路,不知是不是就在现基洛夫车站附近?这里的黎明依然静悄悄,愿烈士英魂安息。不过,也有美中不足,所有车站上下车,都需拎着行李箱走两段上坡和下坡的楼梯,楼梯上能加个不怎么好用的窄窄坡道也让人谢天谢地了。 <h5>巴拉宾斯克车站的火车头</h5> 上图:模范人物头像;下图:可能与卫国战争有关 听从领队小薛的提示,从叶卡捷琳堡(Yekaterinburg)站驶出,我就站在两个车厢结合部,将手机贴在冰冷的车窗玻璃上做好准备,大约半小时,距莫斯科1777公里处,终于拍到亚欧分界线碑。在莫斯科的雅罗斯拉夫车站,早就做好功课的团友杰西卡,为我们拍下了西伯利亚铁路0公里起点的标识。还有伊兰斯卡雅(Ilanskaya)站卖松子的小贩,基洛夫车站热情招手的司机和比着剪刀手的搬运工,巴拉宾斯克车站隔着铁丝网高声叫卖的胖大妈,还有在每个停车站都见到的表示与莫斯科距离的标识牌……都让我们的旅途一路合着这条铁路的脉搏一起跃动。 <h5>亚欧分界线碑</h5> <h5>莫斯科的西伯利亚大铁路0公里标识,团友杰西卡拍摄</h5> <br><i><b>渐行渐远的人和事,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另一种坐标</b></i><br> 新西伯利亚市原本是为修铁路建的小镇,1895年定名为新尼古拉耶夫斯克,1926年更名为新西伯利亚,现在是俄罗斯第三大城市,俄罗斯东部最大城市。导游带我们来到鄂毕河畔,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青铜雕像矗立河边,当年正是他下令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人们为表示纪念,特意在雕像身后保留了一段鄂毕河铁路桥的旧桥身,不远处,列车正从新铁路桥上飞驰而过。 <h5>鄂毕河边的亚历山大三世雕像</h5> <h5>鄂毕河旧桥身下的手机广告画</h5> 在西伯利亚大铁路之前,俄国已修建了圣彼得堡(Sankt-Peterburg)至莫斯科的铁路,至华沙的铁路,至车里雅宾斯克(Chelyabinsk)等地的铁路,但横贯俄国东西国土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却屡屡提起又屡屡摆不上日程,原因自然很多:国际和国内的战事频仍,财政拮据,技术落后,部门掣肘……亚历山大三世为何会勉为其难,举全国之力来修这条铁路?有学者认为,首先是俄国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西伯利亚开发的经济价值凸显;其次是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兵败,向西夺取黑海和巴尔干地区受挫,于是在东北亚地区与英法德意日等国角逐的战略意义凸显。也有学者认为,沙皇考虑的主要是调运军队等军事和政治目的。 <h5>新西伯利亚市市标雕塑:紫貂、大铁路、大剧院</h5> 沙皇不会想到,俄国境内西伯利亚大铁路全线竣工的第二年就爆发了十月革命,在红色政权对抗白军武装、在卫国战争中的军队调运和最后的对日宣战中,这条铁路的军事价值都得到充分体现。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后,几周内大部分重工业工厂就通过铁路转移到中东部,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最紧急的时刻,车站的一些火车头始终冒着蒸汽,准备中央政府可能的东撤。而我们参观过的新西伯利亚国立模范歌舞剧院,就是当时的备用克里姆林宫。 <h5>曾是备用克里姆林宫的新西伯利亚国立模范歌剧舞剧院</h5> 西伯利亚大铁路这个庞大工程,光有沙皇的决心是远远不够的,经办人的能力和忠诚也至关重要。而历史恰恰就在这个时间节点上贡献了一位天才——先后担任交通和铁路大臣的维特。具备财政和铁路双重管理经验,绝顶聪明睿智。他拉大旗作虎皮,请皇储尼古拉担任铁路委员会主管(后登基成为沙皇后还在任了两年),实际自己掌控,有效排除干扰,集中权力运作。西、中、东几个分段的总工程师,也属复合型人才,敬业且有奉献精神,用现在的话说,他们是戴着镣铐跳舞。 <h5>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车站</h5> <h5>巴拉宾斯克车站隔栏外高声叫卖的胖大妈</h5> 这让我想起去年参观过的、与西伯利亚大铁路差不多同时期修建的巴拿马运河工程,想到失败的英雄——法国人雷赛布。他因成功主持苏伊士运河工程而名扬四海,74岁高龄时接手巴拿马运河,但因工程勘测设计草率,经营管理混乱、大量人员病亡,巨额资金不知去向,十年后公司破产。20年后美国人才将运河修成。历史人物的作用,在比较中更见分量。 <h5>基洛夫车站,我爬上天桥拍到我们乘坐的和旁边一列火车</h5> <h5>火车司机远远地向我挥手</h5> 西伯利亚大铁路沿线气候恶劣,地质条件复杂,要经过泰加森林、沼泽地带、永久冻土层和数以百计的湍急河流。看了《尽头》一书,了解了许多施工中的艰辛和磨难,才觉今日的风景格外艳丽。曾纳闷,怎么火车一路没穿什么隧洞?原来是为了规避工程难度和节约费用。仅从伊尔库茨克至车里雅宾斯克的一段,就建造了635座单孔桥和23座多孔桥。多数桥是木桥,后来才慢慢替换成铁桥。 <h5>铁路桥梁建设的老照片</h5> 由于资金短缺,贪腐盛行,许多路段有严重的偷工减料,致使路堤过窄、弯道过急、道渣过少、坡度过陡,排水不充分——现在想想还让人后脖梗子发凉。弯道急了,掌握不好减速技术,火车就会脱轨;道渣少了,冻土层夏天解冻后,枕木会因缺少石头支撑陷入泥中,再在重压下断裂;坡度陡了,火车头能带动的车厢可能要减少一半。与我们耳熟能详的手法如出一辙,虽然有合同审核规定,那时的承包商也会玩儿将大合同化整为零的把戏,轻而易举就使规定成了废纸,发财可一点不耽误,而铁路初期的事故数量却多得惊人。 <h5>贝加尔湖畔的劳作者</h5> 铁路陆续分段竣工,分段通车,一些权宜之计也应运而生。环贝加尔湖南麓线修通前,火车要在湖上乘轮渡。一些河流上曾在冬季铺轨,火车经过时,人员全部下车步行,少数工作人员押车,还打趣说,若冰面断裂,也是他们先“光荣”。车厢下的空间,成为偷懒之人走捷径的通道,车厢顶部更是想免费乘车者的坐席,无数人因此丧命。 <h5>我们在贝加尔湖上乘坐的游艇</h5> 尼古拉二世在还是皇储时,受父皇亚历山大三世派遣,于1891年到达海参崴出席西伯利亚大铁路奠基仪式,然后历时三个多月,穿越西伯利亚地区返回圣彼得堡。在伊尔库茨克旧城中心的基洛夫广场,我们看到一座青铜微型城市模型。文字介绍中提到曾有一座皇储尼古拉大门,猜测应与他此行有关。尼古拉二世是唯一一位踏上西伯利亚土地的沙皇,但又是在不具备沙皇名分的情况下,这一次是皇储,下一次就是退位后的流放,最终全家在叶卡捷琳堡被处决——历史常常会这么捉弄人呀! <h5>伊尔库茨克的莫斯科凯旋大门</h5> <h5>莫斯科凯旋大门边拍照的情侣,很友好地让我蹭拍</h5> 随着大铁路的修建,西伯利亚大片无人区涌来了移民潮,建了村镇,涌现出一批城市。1896年—1905年的十年间,就有超过100万的移民迁居此地,约等于此前一个世纪移民人数总和。到1906年—1915年的下一个十年,移民人数则超过300万!也有资料说,20年间移民西伯利亚的人数至少在500万!到一战开始时,这里的耕地面积翻了一倍以上,牲口数量翻了三倍多,小麦和黑麦也有很高的产量。西部的圣彼得堡和莫斯科居民的肉食供应,一半来自西伯利亚。黄金和煤炭成为这里首要的采矿业,毛皮占世界毛皮贸易40%以上。 <h5>叶卡捷琳堡车站的灯光站牌,俄英文双语</h5> <h5>基洛夫车站搬运工向我的镜头比划剪刀手</h5> 西伯利亚,在古突厥语中意为“宁静的土地”,何止是宁静?它还曾是荒芜、偏远、落后、罪孽的代名词。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极大促进了这一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使旧貌变新颜。我们在车厢中交谈的对象,我们在车站上擦肩而过的当地人,许多应该就是西伯利亚移民的后代,就是各行各业西伯利亚建设者的后代。他们创造了历史,历史也成全了他们。 <h5>西伯利亚一处美丽居民点</h5> <h5>这个要到雅罗斯拉夫尔看外婆的小朋友常来我们包厢串门</h5> <h5>莫斯科的雅罗斯拉夫车站</h5> 温馨提示<br>1.关于拍照<br>K3列车的硬卧包厢,走道和包厢窗户上部,都可打开大约20厘米左右,列车行驶过程中,相机镜头可伸出去拍摄,软卧包厢则不能开窗。俄铁81次和99次,都不能开窗,行驶过程中只能隔着玻璃窗拍,效果不太好。等到停车了下去拍,也仅能拍到车站的景致。所以,建议想拍照的朋友尽量坐硬卧包厢。听说K3列车设备较陈旧,恐怕离更换已为时不远,能开窗的福利也不知还能享多久。心动不如行动,有意向的小伙伴可要抓紧时间了。<br>2.关于餐饮<br>不论中国列车还是俄罗斯列车,开水全天都是保证供应,自己到烧水炉自取。餐食建议自备充足,因餐车花费较大且不合口味。车站月台售卖东西十分有限,仅可尝个冰激凌或买袋小零食而已。连续几天吃不好饭中国胃都会受不了。建议品种:方便面、自热米饭、自热火锅、八宝粥、牛奶、真空包装熟肉类、真空包装面包蛋糕、罐头食品。<br>3.关于洗漱如厕<br>卫生间均是马桶,有个小洗手池供洗漱,不太方便。建议可带折叠脸盆、一次性湿纸面巾、可悬挂洗漱包,多带一次性马桶垫。餐具建议也多用一次性的,避免洗涤的麻烦。<br>4.关于辛苦度<br>网上许多朋友表示向往这个行程,还有说要带退休的爸妈来体验,认为坐火车卧铺会比较舒服,不累。实际体验下来,感觉还是有一定辛苦度。过中蒙、蒙俄边境都是半夜,换轮及边检时间又很长,熬到后半夜才能躺下。包厢隔音效果较差,同包厢或其他包厢若有打呼噜的人,睡眠不好的朋友可能会感觉较难受。连续几天吃快餐食品,会有人感觉不舒服,而且车上的空间有限,运动量明显不足,也会影响食欲。建议睡眠不好的朋友准备安眠药、耳塞和眼罩。行车到站停靠时间较长时,尽量下车活动活动。带本书看也是不错的选择。<div>5.关于行程日期<br><div>我参加的是中青旅“国际列车-俄罗斯+贝加尔湖16日游”旅行团,团期9月4日至19日,中途停伊尔库茨克和新西伯利亚市两站,到达莫斯科。再加乘坐莫斯科至圣彼得堡城际卧铺列车,游览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两市。据说中青旅每年只在秋季发二三个俄罗斯火车团。<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