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韶州中学化学组</b></p><p><br></p> <p>敢问苍天谁胜场,初心永存使命当。</p><p> ——— 题记</p> <p>习惯了早上不到八点去学,</p><p>习惯了在学校上课讲解,批改作业,提问学生,单独辅导……</p><p>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离别了在学校的“苦”日子,一切的习惯变得那样的不习惯。</p> <p>疫情隔离了我们交流的空间,却阻挡不了我们学习的步伐。</p><p>老师不变,内容不变,服务不变。虽然我们都有丰富的讲台经验,但是面对无形的网络,也只有一路摸索一路尝试,致力于个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p><p>一条条无形的电波把我们和学生连接在一个无形的课堂,我们和学生共同适应着“线下”到“线上”的新的教学模式。</p> <p>为了每节课的讲授内容,我们反复讨论,几易其稿,不放过里面的每个细节;</p><p>为了制作出知识点更全面的课件,我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不允许有一丁点的失误出现。</p> <p><b>看,我们的“负责人”张松青。</b>网课刚开始,她身先士卒,录制了第一节课。以后的每一天,一次次不厌其烦的组内微信会议、钉钉会议,布置具体任务和分工,细说备课要求和作业布置。由于白天的网速问题,也为了避免外界的干扰,她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字斟句酌,精心录课。眼睛不离屏幕,在干涩中迷蒙,但她一直坚守着,坚守着那份责任和担当。</p> <p><b>瞧,我们的“大忙人”皮欣平。</b>作为一名毕业班班主任,她每天的事情特别多:给家长答疑解惑,参加学校的视频会议,检查记录班级学生健康报表,统计汇总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督促联系不按时上课学生......她的课程准备都是见缝插针的进行着。为了录制一节高质量的课,她要在电脑上爬好几天。嗓子疼了,咽炎犯了,吃药坚持,从没有落下一次任务,耽误过一节课。</p> <p><b>瞅,我们的“细致人”马伟平。</b>从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逐渐适应话筒和摄像头,这其中的滋味,恐怕只有她自己才深有体会。为了上好每一节课,她把三岁的小女儿圈在客厅;为了整合优秀的教学资源,她让上高中的儿子教会了视频的剪辑。每次的课程录制都要在小女儿进入梦乡以后,录好了听,不满意了重新再录,反反复复的进行五到六次才满意,而这时候基本已经深夜了。</p> <p><b>还有,我们的“审核人”梁爱红。</b>为了不在网络调试、课堂资料切换、信息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等方面影响知识的传递效果,我们组内每次选择一个人主讲,其余老师答疑辅导。而课程的审核把关就由经验丰富的“老梁”承担了。每次的课件上传以后,他要反复观看,找出遗漏的问题,给出改正意见。同时,他还要寻找、甄别各类有限的教学资源,把握中考动向,使我们的备课更有针对性。</p> <p><b>最后,我们的“制作人”郑建军。</b>视频的录制是连贯的,一时的口误就要重新录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家把分别录制好的视频展现在“小郑”面前,他要把几个视频剪辑合并成一个完整的视频,还要把上课的作业制成ppt,配上重点的解释。每次的合成都容不得丝毫的马虎,化学上的符号更是奇形怪状。上课用的课件就是这样在与键盘的无数次撞击中产生的。</p> <p>作为教师,我们只是力求让孩子们在屏幕的那一边感受课堂的气氛,感受我们的课堂依旧,感受我们时时刻刻陪伴在身边。只因为我们心中有一个朴实而又坚定的信念------不能耽误我们的学生。</p> <p>你知道金刚石的硬度有多大吗?它再硬也比不了我们对学生的耐心;</p><p>你知道浓硫酸的酸性有多强吗?它再强也强不过我们对学生的决心;</p><p>你知道氢氧化钠的腐蚀性有多zao吗?它再zao也腐蚀不了学生在我们心中的地位。</p> <p>“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我们必须坚守,因为我们的坚守叫做初三。只有我们的坚守,才能让家长和孩子更安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