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闲人—谌秋沅的美篇

山水闲人—谌秋沅

<h3> 春游逸谈<br> 这个春天比往年的春天无味许多。这是新冠病毒疫情把人们困在屋里的缘故吧!现在国内疫情控制基本平稳了,许多人应该有我一样的心情,趁着晴好天气能去郊外好好地走走。<br> 我这四五年来特别喜欢登山,过去虽然也喜欢,但缺少了“特别”二字。一直有很多家乡人说故乡没有什么好游赏的去处,他们每年在春天里会选择去市外、省外的地方旅游。其实故乡的风景也很美好,同样也能吸引不少外乡人来这里旅游观光,只因为我们生长于斯,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河一路太过熟悉了,才觉得没有任何的新 鲜感而己。这也是人之常情,我能理解的。<br> 春天是郊游的好时节。古代的人民早就有了春游的爱好和习惯。众所周知的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中大书法家王羲之就记述了当时春郊雅集的盛状。一开首就交待了时间、地点。“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而最早以绘画形式出现的春游画面就是隋朝大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唐、宋之后的春游绘画更是举不胜举。<br> 可见春游活动是古代士大夫、文人骚客偏爱的人文行为。宋、元之后的很多落泊文人或有意归隐的文人政客更加钟情于山水之间。他们寄情于山水中,或吟诗作赋,或挥毫作画,均借山水之幽境抒发胸中之逸情。到了当今时代,游山玩水更是归于寻常百姓家了。这也是因为国强民富的根本原因,百姓都过上了幸福灿烂的好日子,手有余资就会去游遍天下名山。<br> 我每每登山临水都有一种古代文人墨客的情怀。或站在高、险、奇、绝的石壁上四处环顾,久久不思移步,婉如一尊雕像。或一边行走一边吟诗觅句。在我眼中一草一木都是风景。我曾有诗云:万物皆有性,草木亦通情。奇松伴怪石,方见画者心。画画的人当然更是要游历山水的。<br> 画,是一个名词,也是一个动词。画山水画最易见画者之胸怀。宋代院体画家常在皇家院庭做青绿山水,生平也有不猎足自然山川的人。所画山川或不接地气,或满纸雍贵之气,只为皇家所喜爱。元人黄公望,年近八十,饱历山川,始绘千古佳作《富春山居图》。清初四画僧之一的石涛,有作曰:搜尽奇峰打草稿。饱游天下名山只是为了后来创作而准备。由此可见,春游、秋游对一个画山水画的艺术者而言有多么地重要。至少提升了一个画者的艺术情操。<br> 元明清甚至民国的画家依然爱在山水画中画一些古代服饰的人物上去,或㩍扙而行,或携琴访友,或席地而坐,或对饮搏弈,或名曰:松荫高士图,无不展露出一种文化气息。画家们为什么要画古代士大夫的形象,那不过就是在抒写自己的情怀而己。他们不必把宫院楼台设于画中,仅在三五株老树枯枝中筑一草庐就足以流露出自己的高逸之情。正如唐代布衣诗人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诗: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在这种归隐山林的情怀志趣中虽然使我们感受到诗人的内心孤寂却也深深品味出诗人的清远气象。<br> 春日正明媚,遥想古人远逝的登临山水的画面,我不禁又想来一次远的春日乐游。<br> 谌秋沅于2020.3.21<br> <br>  </h3>

春游

山水

画者

鹿门

画家

古代

情怀

而己

文人

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