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第二编</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探秘黄河第一县~玛多</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到青海旅游,人们熟悉的是"大环线"游和“小环线"游。大环线和小环线都没有将"黄河第一县~玛多"包含进去。笔者认为,在身体情况允许、没有高原反应的条件下,如果有可能,黄河源头第一县~玛多,值得旅友们去探探秘,这可是"十个最值得去的中国小镇"呦!更何况,这里的"星宿海、扎陵潮、鄂陵湖"自然景观奇妙,是天然趣成的山水画卷,美得让人惊叹!</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下图为进玛多县城公路牌坊~玛多人民欢迎您)</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玛多县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下辖两乡(扎陵湖乡、黄河乡)两镇(玛查镇、花石镇),地理坐标北纬33度50分~35度40分,东径96度50分~99度20分。北依积石山支脉布青山,与海西蒙古族自治州都兰县相接,东部与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和果洛州玛沁县毗邻,南与果洛州达日县和四川省石渠县接壤,西靠玉树藏族自治州的麻莱县,西南以巴颜喀拉山为界,与玉树藏族自治州称乡县相连,南北宽约207公里,东西长约228公里,全县总面积25253平方公里,占果洛藏族自治州面积的20.8%。全县总人口14400人,藏族是主体民族,占人口的90%以上。</b></p><p><br></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下图为冰雪覆盖下的玛多县城)</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据地质资料记载,玛多县多石峡以上地区为黄河河源区,面积为2.28万平方里,是青海高原的一部分,属湖盆宽谷带,盆地四周,山势雄浑,西有雅拉泽山,东有阿尼玛卿山(又称积石山),北有布尔汗布达山脉,南以巴颜喀拉山与长江流域为界。境内的星宿海以上有支流河源:扎曲、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黄河像一个婴儿的胚胎,吟唱着潺潺细流的生命童谣,从源头卡日曲一路欢歌,向东流淌16公里长的河谷,投入到黄河源头第一县~玛多县的星宿海盆地怀抱,散落成无数水泊和海子,酝酿着成为一条大河的最初梦想,沿途千百条溪流追随它一路向东奔流,恰如一个叫做黄河的少年,最后相约姊妹湖,从这里开始它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旅,在神州大地上演着壮丽千年的大河之舞……</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玛多县境内河流密集、湖泊众多,共有大小湖泊4077个,素有"黄河之源"、"千湖之县"的美誉。其中,闻名遐迩的扎棱湖和鄂棱湖两"姐妹湖",于2005年被联合国《湿地公约》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黄河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和约古宗列曲发源后,经星宿海和玛曲(又名孔雀河),首先注入扎陵潮。</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星宿海,历史上曾被用来表示整个黄河源头地区,实际上可以说是黄河出山往东行后的第一个加油站。这个"海"是一个盆形湿地,东西长约30公里左右,南北的距离较短,仅几公里至十几公里之间。说是"海"并非到处有水,而是在盆地中相对更低洼的地方聚集有水,拥有众多的大大小小水坑和水塘,多到用满天星斗来比拟也不显得过分。另外,扎陵湖和东边与它相距不远的鄂陵湖,是河源地区最大的两个湖。</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星宿海图一)</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星宿海岸边生长着茂密印灌木,有的灌木有1米多高,不知要多少年这些灌木在这寒冷的高原地带才能长这么高?清澈的水里可见很多鱼儿在游荡,可以说鱼类繁多,水鸟成群的喜戏,湖边的草滩上,不时有黄羊、野驴出现……</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星宿海图二)</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星宿海里的野驴</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星宿海里的水鸟</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扎陵湖是黄河上游大淡水湖。又称“查灵海”。藏语意为白色长湖。位于青海高原玛多县西部构造凹地内,居鄂陵湖西侧。扎陵湖和鄂陵湖海拔4300多米,比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青海湖高出一千多米,是名副其实的高原湖泊。这里地势高寒、潮湿,地域辽阔,牧草丰美,自然景观奇妙,是难得的旅游观光胜地。盛夏季节,碧空如洗,苍穹无垠,玻璃般的天幕上,不时地飘荡着樱桃似的朵朵白云,天是那样蓝,云是那样白,山是那样青。蓝天白云之下,起伏连绵的青山和褶褶闪亮的碧波,交相掩映,分外妖娆。数以万计的天鹅、大雁、野鸭、鱼鸥等在平如明镜的湖面上嘻戏飞翔,数不清的牛羊象点点珍珠在翡翠般的湖畔滚动,令人心醉。</b></p><p><br></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扎陵湖东西长,南北酷似一只美丽的大贝镶嵌在黄河上,湖的面积526平方公里,蓄水量46亿立方米。扎陵湖水色碧澄发亮,湖心偏南是黄河的主流线,看上去,仿佛是一条宽宽的乳黄色的带子,将湖面分成两半,其中一半清澈碧绿,另一半微微发白,所以叫"白色的长湖"。</b></p><p><br></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下图为黄河源"白色的长湖"~扎陵湖(图一)</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扎陵湖(图二)</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鄂陵湖位于扎陵湖之东,与扎陵湖的形状恰好相反,东西宽、南北长,犹如一个很大的宝葫芦,湖的面积628平方公里,比扎陵湖大100平方公里,蓄水量为107亿立方米,相当于扎陵湖的一倍多。鄂陵湖水色极为清澈,呈深绿色,天晴日丽时,天上的云彩,周围的山岭,倒映在水中,清晰可见,因此叫"蓝色的长湖"。扎陵湖和鄂陵湖海拔4300多米,盛夏季节,碧空如洗,苍穹无垠,玻璃般的天幕上,不时飘荡着樱桃似的朵朵云彩,天是那样蓝,云是那样白,山是那样青。蓝天白云之下,起伏连绵的青山和褶褶闪亮的碧波,交相掩分外妖娆。啊,唉呀呀!好一片黄河源头那一汪蓝!</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下图为黄河源"蓝色的长湖"~鄂陵湖)</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鄂陵湖是青藏高原上一个大型微咸水湖,重要的是渔业,也是鸬鹚、雁鸭类(包括斑头雁和赤麻鸭)和鸥类(棕头鸥和渔鸥)的重要繁殖地。鄂陵湖位于扎陵湖之东,平均水深17.6米,最深可达30多米。鄂陵湖及其植被组成,属于湿地生态系统。黄河切穿扎陵湖、鄂陵湖间的巴颜朗玛山时形成峡谷长300余米。峡谷以东至湖滨有广阔沼泽。湿地中植被丰富,动物种类繁多,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核心部分。</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下图为鄂陵湖石刻标识)</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这两个湖仿如一双明珠镶嵌在黄河的上游。在两湖的中间是黄河源头的标识"牛头碑",如今,这三个景点已统一划为"黄河源"风景区。在这里,你会领略到~中国黄河源头身着雄浑社丽的自然美,无疑会使你陶醉倾倒!</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实际上,历史上这里曾经有三个湖,即史称三姐妹的扎陵、鄂陵、卓陵三湖。由于受地质、气候等因素变化的影响,卓陵湖已干枯成一个很小的湖。传说中称这三湖为格萨尔三个王族即加洛、俄洛、卓洛的寄魂湖。因此,藏语称这三湖为"措加让、措加让、措加让"。现在格萨尔王王妃珠牡家族的遗址~扎陵湖边的加洛村城堡遗址依稀可见。</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虽然扎陵湖、鄂陵潮地处高寒缺氧地区,但这里在历史上并不寂寞,远在唐代,人们称这两个湖为"柏海",《旧唐书》载,贞观九年(公元636年),唐王朝与西北游牧民吐谷浑发生战争,唐将候君集和李道宗追击吐谷浑的军队,就曾到达这个地方。古代这里是中原通往西藏地区的交通要道。东来西往的使者和汉、藏民族的商人,常在湖边搭帐篷休息。据《新唐书.吐谷浑传》记载,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藏王松赞干布时,松赞干布率兵在柏海迎接文成公主。当地藏族同胞中有这样一个神话传说,在扎陵湖湖水出口处的西岸一个小山包,松赞干布曾到这里设帐扎寨,与文成公主会面。李道宗以皇叔身份为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主持了婚礼。当时草原的夜晚灯火通明,歌声飞扬,舞影婆娑,十分隆重而热烈。一对古代的风流人物在黄河源头的松柏之畔,度过了最甜蜜的日子。然后松赞干布便陪同文成公主从扎陵湖起程,溯黄河源头而上,翻过巴颜喀拉山,渡过天险河,翻过唐古拉山的查吾山口,逶迤四经黑河(那曲)抵达当时的吐蕃的国都逻些(今拉萨)。由于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在藏区是倍受尊崇的人物,因此在湖边也陆续建起了寺庙、白塔和信徒们供奉的长达数百米的玛尼石墙及遍山的经幡,形成了如诗如画的朝拜圣地。</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历史的印迹不去一一叙说,我想,随着祖国的强盛,对"三江源头"的保护利用一定会增强;随着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空中、陆地交通的改善,旅游者可以很自如地到湖边眺望湖水奇观,领略高寒草原风光,还可以登上两湖之间的那座山,南望巴颜喀拉山的银色群峰,北眺连绵起伏的绿色草原。</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玛多县黄河源牛头碑竖立在扎陵湖、鄂陵潮之间的措哇尕什则山,海拔4610米,碑座高2米,碑体重5.1吨。分别用汉文和藏文题写"黄河源"四个大字。选择原始图腾崇拜物~牛,以其角粗犷、坚韧、有力的造型,概括了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依偎在古朴、雄浑、粗犷的牛头纪念碑国栏旁,白雪压顶的巴颜喀拉山遥遥在望,皑皑雪山下,草原碧绿如洗,撒满牛羊;帐篷点缀在绿绒绒的地毯上,青烟缭绕,优美恬淡的风景,使人心荡神驰,乐而忘返。</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这里是高海拔地区,气候如猴子的脸说变就变,忽晴忽雨,忽冷忽热,毫不夸张地说:一天可以经历春夏秋冬四季。</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在玛多县的西郊有一座横垮黄河的大桥,桥下黄河水清澈见底,如果能漫步桥上,定会"思忆遥迢,情趣别样"。</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在黄河源风景区,顺黄河大桥沿流而上,水清天阔,沿途一派藏乡牧区风光,牧草丰美,牛羊成群,有星宿海、约古宗列渠及著名的黄河源头正源~卡日曲。若是冬春至,可凿冰捕鱼,见候鸟数万。</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玛多县格萨尔文化博览园作为玛多县委、县政府竭力打造的一处经典品牌文化和第一座室外露天的格萨尔文化展示地,始建于2012年8月,园址坐落于县城以东的地藏王经山,建筑面积53790平方米,绕园周长875米。博览园以《格萨尔》史诗为主题,主要建设有英雄格萨尔登基威慑三界宝座、王后珠姆、童年英雄格萨尔觉如赛马、独角神马铜像各1座,英雄格萨尔生平事迹展示墙32面,各种图案浮雕89幅,佛塔115座,八宝祥瑞、五妙欲、七珍宝等雕刻图案22幅,彩绘16幅,经筒608尊,六字真言石刻19952平方米25300块,煨桑台1座,神箭80根,还设有敖包1座,休息亭4座,休息长廊1处,整体再现了岭国八十员大将的音容尊貌,充分挖掘和展示了史诗中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情节。历时两年完工供游客参观游览,成为了海内外游客认识格萨尔文化的乐园和学者探究格萨尔精神的领地,更是弘扬民族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格萨尔文化博览园图一)</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格萨尔文化博览园图二</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格萨尔文化博览园图三</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格萨尔文化博览园图四</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格萨尔文化博览园图五</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来到玛多县城,玛多县黄河源广场值得去看看;时间允许的话,更应该去看看玛多县的古城风貌。</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下图为玛多县黄河源广场图)</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玛多古城建筑延续了古代的建筑特色,看上去很古朴!</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下图为古城图一</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古城图二</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古城图三</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玛多县一共有十大旅游景区,要想走完还真不容易,黄河源、扎陵湖、鄂陵湖、牛头碑、格萨尔文化博览园等五个景区我们巳经作了介绍,下面,给朋友们再将其它五个景区介绍如下:</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一)巴颜喀拉山</b></p><p><b style="font-size: 20px;">巴颜喀拉山在青海中部偏南,为昆仑山脉南支,西接可可西里山,东连岷山和邛峡山,是长江与黄河源流区的分水岭,北麓的约古宗列渠是黄河源头所在,南麓是长江北源所在。巴颜喀拉在蒙古语的意思,是“富饶青色的山”。</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巴颜喀拉山海拔五、六千公尺,北坡平缓,南坡幽深,多峡谷。山区地势高,气候寒冷,属高寒荒漠草原,人烟稀少,只有-在此从事畜牧。山间谷地上,牦牛、绵羊远近成群。向阳的缓坡上一块块草滩,像翠绿的绒毯,偶见零星牧包房点缀其间。</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这里有许多终年积雪的高山,处处冰河垂悬。每年春天以后,在强烈的日光照耀下,高山冰雪渐渐消融,融水汇成一股股溪流,滋润干燥的沃土,为长江和黄河供水。</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黄河源流细水涓涓,清澈平缓,注入星宿海。在这片广阔的沼泽流过时,速度缓慢,不成河道,从前一般以为星宿海是黄河源头。</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二丿玛多冬格措那湖国家级湿地公园</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冬格措纳湖”为藏语,蒙语称为"托索湖",意思均为黑海。座落在玛多县花石峡镇西北约16公里处,也意为"一千座山围成的湖"。该湖地处海拔4117米的高原之上,湖水呈深蓝色,淡水,可饮用;湖底凸凹不平。站立山巅,遥望湖面,如同一块跌落人间、千山环抱的碧玉翡翠。这里山势险峻,怪石林立,湖光秀丽,水天一色,岛上栖息着多种鸟类,尤见野生黑颈鹤,也时见棕熊出没。湖鸟泛波嬉戏,闲鱼逐浪遨游,恍如世外桃源,人间仙境,被当地藏族群众奉为"神湖"。</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三)托索湖</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托索湖为半咸水湖。位于花石峡西北约15公里处,呈边长约20公里的等边三等形,面积25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1.5米,最深107米,蓄水量129.3亿立方米,是果洛州第三大湖泊,水最深,湖面呈现青色,故名“黑海”,湖内产鱼最多,与其北部的可鲁克湖有水道相连。湖中部偏北有面积2平方公里的小岛,每年4~10月,岛上珍禽异鸟。在湖的北岸边,有一温泉。四季温暖,严寒的冬季,大部分湖面被厚冰所封,唯有温泉附近的湖水热气腾腾,总有天鹅在温暖的湖水中觅食嬉戏。</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托索湖四面被高大而险耸的群山所环绕,湖泊沼泽地段除有各种鸟类外,还有一定数量的藏原羚、藏野驴、岩羊、白唇鹿、雪鸡、盘羊、雪豹、猞猁、黄羊等。</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四)莫格德哇古墓群遗址</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莫格德哇古墓群遗址位于玛多县花石峡境内,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对象。长期以来,由于无专门管护人员,莫格德哇古墓群遗址受到盗墓者疯狂挖掘,古墓遭受到严重破坏,遍体鳞伤,千疮百孔。莫格德哇古墓群遗址就像一幅忧伤而风情万种的画卷镶嵌在水草丰美的草原上,默默地注视着草原的万千变化,倾诉着它对世人的寄托,显得是那么的沧桑和无奈。莫格德哇古墓群遗址是玛多县旅游业名胜景点之一。</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五)阿尼玛卿山国家地质公园</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阿尼玛卿山脉是昆仑山系支脉,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州玛沁县西北部。阿尼玛卿山脉总长28公里,宽约10公里,共有1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峰突兀在莽莽高原,山上冰雪连绵,终年不化,阿尼玛卿主峰“玛卿冈日”由三个海拔6000米以上的峰尖组成,最高峰海拔6282米。藏族人民称阿尼玛卿为“博卡瓦间贡”,即开天辟地九大造化神之一,在藏族人民信仰的二十一座神雪山中排行第四,专掌“安多”地区的山河浮沉和沧桑之变,是藏族的救护者。“格萨尔王传”史诗称阿尼玛卿山神是“战神大王”,说他是史诗主人公格萨尔所在的神山。在青海藏区,经常可以看到阿尼玛卿山神的画像,山神白盔、白甲、白袍,胯下白马,手执银枪,他武艺超群,降魔济贫,拥有无穷的智慧。因此每年都有无数的朝山者跋山涉水、顶风冒雪瞻拜神山,信徒们以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绕山礼佛,他们在亘古不变的转经路上体验着前世和来生的时空转换,穿过肆虐的风雪,他们可以在山神的怀抱里找到美好的精神家园及通往这个家园的天堂之路。他们可以在痛苦的轮回中获得幸福的再生!这就是山的智慧和朝圣者一往无前的动力。</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在宾馆休息时,看了青海日报刊载的本报记者采写的一则消息,用在本文的结尾恰如其分,实为一种巧合。全文如下(笔者稍作删减改动):</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①玛多,藏语意为黄河源头。黄河从巴颜喀拉山发源后,数百条河流汇聚到高地玛多,由此,玛多也被称为黄河源头第一县。</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守护母亲河, 建设幸福河,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地政府和人民的行动。当您到达黄河源头牛头碑时,会看到碑上挂着很多哈达,这是人们向母亲河源头牛头碑敬献的哈达。</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在藏族习俗里,哈达代表纯洁、诚心、忠诚。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面积占玛多县总面积的78.01%,这么大的保护面积,玛多人民无话可说,坚决执行。“牛头碑”由玛多县人民政府于1988年9月修建于措日尕泽山顶峰,玛多人民为牛头碑敬献哈达,是为表达对黄河的热爱、感激和崇敬。</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②玛多是黄河经过的第一座城镇。黄河养育了这里的各族人民,也成就了黄河上游独特的地域文化。</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历史上的玛多是由内地进入西藏的一处驿站,也是一个古渡口,生活着汉、藏、蒙古、回、撒拉等多个民族,同时也孕育了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相传,这里是格萨尔策马称王的圣地,也是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地方,现在在玛多县域依旧保留着迎亲台。</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除了有丰富的民间故事、歌谣外,被称为格萨尔故乡的玛多,也不乏格萨尔王传的说唱艺人和说唱故事,现已成为公认的艺人最多、版本最集中、说唱形式最活跃的地区之一。</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人文专家居.格桑说:"玛多还有很多有关世界形成、人类起源、生产生活、风物习俗等方面的传说以及山水颂、祭祀歌等"。 他还说:"这方土地创造了独特而优秀的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有理由让这些精神财富的传承,成为这片歌舞之乡最美的文化生态"。</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③黄河孕育了这片土地,这片土地的人民也像热爱自己的母亲一样热爱着这条河流的发源地。</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君在黄河尾,我在黄河源。如果在黄河源头放上一个漂流瓶,也许漂流瓶不会真正飘到黄河下游,但身处平均海拔4300米黄河源头的牧人们,也正是通过这种朴素的表达方式,呼吁大家保护母亲河,建设幸福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完稿时间:2020年3月27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修改时间:2020年5月20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再次修改:2021年1月25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背景音乐:走进黄河</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