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诗发声·让古诗有画——绿地小学三年级语文学习主题活动

仲秋拾陆

<p>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诗词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其自身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p><p> 古典诗词之美,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美化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p> <p>  邵雍的《山村咏怀》用数字列锦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独立风景巧妙组合成一幅清新淡雅的田园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数字运用意达声谐,浑然天成。</p> <p>  郑板桥《咏雪》好在作者出其不意将笔锋一转,写雪花飞入梅林融入梅花,消失不见。逆转后的诗意和前文构成一幅完整画面,形成一种苍茫深邃的意境。第四句逆转是点睛之笔,不仅使前三句的数字堆砌变成一种有意为之的铺垫,而且更见雪花狂舞的气势和寒梅傲雪的精神,读之使人宛如置身大雪纷飞的广袤天地。</p> <p>  唐代李峤《风》“三秋”“二月”实写时令,“千尺”“万竿”夸张状物,突出风力之大——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经过江河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能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同时四个数字两两相配,形成两组精致的对偶。</p> <p>  心中有诗,笔下有画。为古诗配图,充分激发了孩子们学习古诗的热情和兴趣,同时也更好地提高了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和理解!</p> <p>  一句一景,一景一个数字,构成了一个优美、和谐的意境。数字入诗不仅能给诗歌增添浓厚的数趣,而且能发挥出独特的修辞功效,解读数字的修辞功用不啻成为开启古诗数字意象的一把密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