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又是一年春草绿,一切都在醒来,在生长,这份饱含生命热情的希望让人不忍辜负。居家学习的第六周,孩子们每天都在“卖力”成长,相信不负光阴,一定会有满满的收获。</p> <p> 二十四节气已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绵延了几千年历史的中国节气之美,不仅蕴含着深厚的人情、物理、信念,也在诉说着那些源远流长,世代流传的精神与信仰。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中国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在国际气象界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让二十四节气走进课堂,不仅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秘,感受生命的神圣,更重要的是追寻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我们跟这个世界深刻的联系。</p> <p>一、知节气 扬文化</p><p>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智慧结晶,在没有天气预报的中国古代,节气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本周的语文实践活动主题紧扣“二十四节气——春天来了”,学习了春季的前三个节气:立春、雨水和惊蛰,带着孩子们领略了时节之美。每天孩子们都会按时认真阅读手中的相关书籍和老师精心准备的材料,经过几天的学习,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喜欢上探索节气中的奥秘,有的孩子开始自愿背诵节气中的“三候”,想要掌握大自然的变化规律,还有的孩子有了越来越多的“为什么”,我想这就是兴趣所至吧。</p> <p>二、展收获 促成长</p><p> “运用一分知识,需要十分积累”,面对纷繁的相关知识,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每天学到的知识进行积累。有的孩子选择手抄报的形式,精心安排,一笔一画的制作,在加深对知识理解的同时,让锻炼了他们动手、动脑的习惯。也有的同学自觉尝试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每一个节气的知识,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使记忆深刻,更开拓了思维。</p> <p>三、画诗情 悟诗魂</p><p> 二十四节气源远流长,古人也自然会以诗词歌赋来表达他们在节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那一首首经典流传的古诗词不仅短小精悍、合辙押韵、琅琅上口,更能意蕴深长的传达节气的相关特点。与节气有关的古诗词很受孩子们的欢迎,他们用诗配画的形式,身临其境借画品诗。在诗与画互动中感受着美的熏陶。</p> <p> 有位作家这样赞美数学:“(数学)是空谷中的幽兰,高寒中的杜鹃,老林中的人参,冰山上的雪莲,绝顶上的灵芝,抽象思维的牡丹”。数学的字里行间都充满神秘莫测和无穷尽的乐趣。为了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同时有效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本周设计了“探索数学奥秘——找规律”系列活动。找规律必须摆脱以单纯的讲授、记忆为主的接受教学模式,采取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以生动有趣具体操作,发现为主的探索式教学为主。“居家学习”恰给学生一个充分探究的空间与时间。孩子们在一个个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中,体悟着数学规律的趣与美。</p> <p>一、手脑并用 触动思维空间</p><p> “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动脑不动手,快要被打倒。动手不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开天辟地的大好佬。”陶行知先生这首脍炙人口的《手脑相长歌》道出了动手与动脑统一的重要性。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鼓励孩子们动手操作、乐于思考,让每个孩子都能爱上数学,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里不断地探索奥秘。</p> <p>二、学生讲题 魅力之云课堂</p><p> 孩子们探索规律的过程,方法多样,各具特色,不仅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表达能力,更为了能够交流互通,集众人之所长,深层次挖掘题目的内涵和外延,设计了“讲题小达人”活动。学生会解题,但比一定理解题的本质。通过讲题可以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为了把题讲好,孩子们反复理解题意,深入挖掘题目内涵,寻找最佳解决方法。一次次讲解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孩子们的探索精神。</p> <p> 春风已至,百花已开,相信开学的日子不久将来。在接下来的居家学习中,我们三二班师生会继续努力,踏着坚定的步伐,一直往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