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安全工作是全社会安全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尤其目前处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之际,更要时刻敲响安全教育的警钟!<br> 校园之内,疫情防控措施绝不松懈:<br> (1)回到学校后,与同学之间说话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br> (2)在教室上课时,佩戴好口罩,不交头接耳,不串座走动;<br> (3)课间不打闹、不扎堆,避免参加聚会等集体活动;<br> (4)食堂吃饭不共享,不嘻哈,尽量减少逗留时间;<br> (5)加强饮食营养,注意饮水充足;<br> (6)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保持住所的通风良好,勤洗手,不要随地吐痰;<br> (7)如果出现发热、咳嗽、流涕、腹泻等症状,请立即向老师和医务室医生报告。 校园安全常识之“六防”:<br> 1.防磕碰。教室中置放了许多桌椅,所以不应在教室中追逐、打闹,做剧烈的运动和游戏,防止磕碰受伤。<br> 2.防滑、防摔。教室地面比较光滑的,要注意防止滑倒受伤;需要登高打扫卫生、取放物品时,要请他人加以保护,注意防止摔伤。<br> 3.防坠落。无论教室是否处于高层,都不要将身体探出阳台或者窗外,谨防不慎发生坠楼的危险。<br> 4.防挤压。教室的门、窗户在开关时容易压到手,也应当处处小心,要轻轻地开关门窗,还先留意会不会夹到他人的手。<br> 5.防火灾。不带打火机、火柴、烟花爆竹、小鞭炮等危险物品进校园,杜绝玩火、燃放烟花爆竹等行为。<br> 6.防意外伤害。不带锥、剪等锋利、尖锐的工具,图钉、大头针等文具,使用时必须有老师指导,用后应妥善存放起来,不能随意放在桌子上、椅子上,防止有人受到意外伤害。 火灾逃生中的五种错误行为:<br> 1.原路脱险,这是人们最常见的火灾逃生行为模式。因为大多数建筑物内部的平面布置、道路出口一般不为人们所熟悉,一旦发生火灾时,人们总是习惯沿着进来的出入口和楼道进行逃生,当发现此路被封死时,才被迫去寻找其他出入口。殊不知,此时已失去最佳逃生时间。<br> 2.向光朝亮,这是在紧急危险情况下,由于人的本能、生理、心理所决定,人们总是向着有光亮的方向逃生。而这时的火场中,90%的可能是电源已被切断或已造成短路、跳闸等,光和亮之地正是火魔肆无忌惮地逞威之处。<br> 3.盲目追随,当人的生命突然面临危险状态时,当听到或看到有什么人在前面跑动时,第一反应就是盲目紧紧地追随其后。克服盲目追随的方法是平时要多了解与掌握一定的消防自救与逃生知识,避免事到临头没有主见而随波逐流。<br> 4.自高向下,俗话说:”人往高处走,火焰向上飘”。当高楼大厦发生火灾,人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火是从下面往上着的,越高越危险,越下越安全。殊不知,这时的下层可能是一片火海,盲目地朝楼下逃生,岂不是自投火海。<br> 5.冒险跳楼,人们在发现火灾时,大多的分析与判断还是比较理智的。但是,当发现判断失误,逃生之路又被大火封死,所选择的路线逃生失败,且火势愈来愈大,烟雾愈来愈浓时,人们就很容易失去理智采取过激行为。此时人们不要盲目跳楼、跳窗,而应另谋生路,以避免未入火海而失去生命。 地震来了在学校怎样避震:<br> 1.一切行动听从老师的指挥;<br> 2.同学之间要互相照顾,大同学要照顾小同学;<br> 3.在课桌下避震,有顺序地撤离,千万不要拥挤。<br> 假设我们正在教室里上课,突然发生地震了,该怎么办?<br>首先,我们要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头部躲进课桌下,讲台旁,绝不要乱跑。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应当马上在老师指挥下有顺序地撤离,撤离时把书包顶在头上,前后同学要保持一定距离。特别在教室门口、楼司等狭促地方,一定要放慢速度,发现有摔倒的同学要相互帮助,并及时通知后面的同学以免发生拥挤。跑到室外后,一定要躲在尽量空旷开阔的地方,周围和头顶没有易掉落物的地方。如果我们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千万不要因忘拿某些东西回到教室去。 学校安全工作,是全社会安全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我校一定严格落实校园安全防控工作,为师生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