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纪(八)第一中学

江城

<p class="ql-block"> 江城纪(八)第一中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8年9月,社会变革把揭阳县二十多所农村中学的50名成绩优等生召集在一起,编排为高中二年(8)班,从此,这个班开创出“勤奋学习、敢于拚搏”的《高二8班精神》,为后来的一中学子讲述着一个个传奇故事,树立了一个学习的典范,也为揭阳人创立了一个又一个的第一:</p><p class="ql-block"> 全国物理竞赛第一位获奖人</p><p class="ql-block"> 高考理科总分第一名</p><p class="ql-block"> 全班升学率第一名</p><p class="ql-block"> 第一位北京大学学子</p><p class="ql-block"> 第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 县城读书。我15岁离开家乡,到揭阳县第一中学就读高中二年级,父亲和一位工友各踦一辆单车为为我送行,五十多里路走了一个半小时,宿舍安排在学校老礼堂旁边阁楼二层杂物间,开启远离家门的独立生活。</p><p class="ql-block"> 2. 县城印象。第一次进城,商品琳琅满目,街边小吃香味四溢,剧场戏院巨幅海报,白净好看的城里女子衣着鲜亮,着实让我耳目一新。不过,陈旧的楼房、杂乱的商铺、坑洼的街道,还有街头成群结队、游手好闲的小混混,伺机欺负进城的农村人,路边小摊贩将香烟包装拆开,将香烟整齐地摆开,吸引着路过又好奇的男童,花二分钱买一根尝一尝。</p><p class="ql-block"> 3. 名校名师。揭阳一中创立于清乾隆(公元1743年),前身为“榕江书院”、粤东名校之一,县教育工作者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提高全县高考成绩,同时向全国名牌大学发起冲击,组织筛选并召集全县所有高中学生成绩优等生,调集全县优秀教师,共同汇集到揭阳第一中学。</p><p class="ql-block"> 老家读书我一向自信的学习成绩,到一中读书我就完全没有优势,几次测试只排到中游水平,高材生就在身边, 有时甚至感到无法逾越,数学吴同学、物理洪同学、语文谢同学等,平生第一次开始望着同学的项背奋力追赶。</p><p class="ql-block"> 4. 校园印象。校园纵横各200米左右,占地约40000平方米,位于榕城西部偏北,榕江北河畔,距西门口三四里路。校区中心设置硬质沙地操场和水泥地面篮球场,中间耸立着三株百年梧桐树将二块场地分开。西面三幢二层教室楼,木棉树挺拨正气,东面是师生宿舍、食堂和一座老式礼堂,学校正大门临江而开,北侧二幢南洋风格楼房,作为学校行政和老师办公。记得早春时节,教室旁边的木棉树还没长出一片叶子,枝头就先开满红彤彤的大瓣花朵,我每次路过总会驻足树下,仰头凝望那火红洁净的大花冠,尽情品味自然赐予的美丽。</p><p class="ql-block"> 学校正大门两扇装饰面门像二本直立的巨型书本,校门楹联为篆书《年年桃李,岁岁芬芳》,古式书院规划设计风格独具书香韵味。&nbsp;</p><p class="ql-block"> 读书期间经常走出校门在河边闲走,看到月亮升起、波光粼粼,水上人家停船做饭,拿起水勺从容荡开水漂物、舀起江水淘米洗菜,一天学习的紧张心情得以片刻的松弛。</p><p class="ql-block"> 一个星期六的傍晚,同故里七八名学生在江边走着走着,突然有人提议走回家去,大家立即响应,四个半小时后到家了,已经是深夜时分。</p><p class="ql-block"> 5. 学潮汕话。开课后我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听不懂潮汕方言,全班只有3名客家人,学校老师们全部是地地道道的潮汕人,没有一个老师懂客家话,成为上课第一大障碍。老师虽然特别关照我们,有问题就用潮汕普通话解释一通,听得还是一知半解,我只好每天多学一点,同学们都给予热情帮助,从听懂再开始模仿,一个月后听课基本无碍,二个月后方言交流,三个月后自行上街,十个月时间听惯了县城老师的讲课,后来我说潮汕话都略带揭阳口音。</p><p class="ql-block"> 6. 贫寒学子。学生集体宿舍很拥挤,大通间仅留一人走动的通道,我和十多名同学住在破旧的礼堂边厢,门窗四面透风,没有卫生设施,日常生活闹出无数笑话,不堪细说。</p><p class="ql-block"> 每天早餐3分钱,一砵稀粥加几片潮汕咸菜。中、晚餐学生自带大米食堂统一蒸饭,排长队吃5分钱的菜帮汤,偶尔有几块薄如纸片猪肉,同学们佩服厨师的刀工,私下说吃猪食。</p><p class="ql-block"> 一名全宿学生一年的基本费用约200多斤大米,统一上缴100多元钱的燃料费和菜钱,农村班的学子家庭基本口粮都无法保障,取得现金主要靠出售农副产品,多数家庭只能缩衣减食,甚至向邻居借款错粮。我每一个月回家背走20多斤米,母亲总会特意炒一小瓶子萝卜干,里面放几块瘦猪肉,算作日常加菜,父亲虽有固定工资收入,但全家人必须省吃俭用供我读书。</p><p class="ql-block"> 为了不伤学校大雅,我和其他同学一样,开始了长年穿鞋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7. 男47女3组合。全班50名同学仅有3名女生,师生们看到这个组合无不惊奇感叹,赞叹三名女生真豪杰,更多的叹息理科女生难觅。通常从初中年级开始,优秀的女性理科生就普遍存在百里挑一的现象,优秀的理科生美女就可能是万里挑一,这个班里居然有三名美女,瞬间倾倒全班男生,结果同学一年的男生们没有一个敢于主动和女生说话,成为日后同学叙旧的热点话题。</p><p class="ql-block"> 2009年同学聚会,用餐时有人私下与女同学旁坐的男同学商量,要求交换座位就餐,出价200元,消息传开又引来一片开心的大笑和声讨。</p><p class="ql-block"> 大学期间,有幸与七八位8班同学同城就读,其中还有一位班花,节假日里常常群来群往,互相走动交流。偶尔有机会与班花单独说话,每次都是我低着头,正面都不看她一眼。那时多么期待毕业分配能和她再到同一个地方!后来听说她去了更远的地方,遐想之心不变。</p><p class="ql-block"> 上帝点亮了一个个生命之光,最耀眼的那盏光芒悄然暗淡,上帝居然忘了为她添一点油,令人扼腕长叹!</p><p class="ql-block"> 后来又一次同学聚会,与另一位班花同车一程,终于按耐不住冲动,中途休息时交换座位,总算挨着班花坐了一会,尽情聊着当年的好光景,内心依然澎拜。到了目的地,只能怏怏不乐下车,心里尽是埋怨,谢同学为什么把车子开得这么快!</p><p class="ql-block"> 男生矜持、女生害羞,高二8班男神的情商依然空白。</p><p class="ql-block">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无奇秀!</p><p class="ql-block"> 8. 名师群英像。</p><p class="ql-block"> 语文老师班主任许声健,恢复高考后从农村中学来到揭阳一中,对待学生比自己的孩子还亲,擅长文言文和作文指导,连续二届学生高考出高分,只恨我偏理科,语文基础差,高考分数仍然最低。</p><p class="ql-block"> 数学老师郑国栋,镇校之宝名师,中年人瘦削高挑略驼背,讲学以启发和引导式为主,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成绩提高最为明显。</p><p class="ql-block"> 化学老师李奕龙,镇校之宝名师,中年人脑门锃亮,教学方式善于归纳、记忆和综合应用,启发性极强,我的成绩稳步上升,拿到当年全校化学竞赛第一名。</p><p class="ql-block"> 物理老师林声乐,镇校之宝名师,身材发胖嗓门洪亮,应对难题和偏题得心应手,基础好的同学更是锦上添花。</p><p class="ql-block"> 政治课老师林树才,长像瘦削、脑门前凸、眼球前鼓,活脱脱一个滑稽演员,逗笑又有趣,同学们听了他的课后都会感叹说,以前的政治课都白读了,原本枯燥乏味的政治课,在他的讲台上神气活显,他出现在哪个班,哪个教室就会爆发出一阵阵笑声,同学们甚至盼望政治课的到来,成绩节节提高。</p><p class="ql-block"> 英语老师林兆怀,凤毛麟角的好老师,由于未正式列入高考总分课程,只作为重点线以上考生10%加入总分成绩,同学们存有轻视现象,她就想方设法强化和提高学生成绩,每天课前、课后走进班室教几句,学校墙壁、走廊、门柱和树干上都贴有英语句子,其做法完全可以视为现今街头小广告的开发鼻祖,同学们走到哪里都能看读几句。</p><p class="ql-block"> 9. 老师引路,自身修行。课堂上教学内容积累着名师多年心得,几乎完全甩开课本,课后提示讲课内容来自某全国高中名校,推荐辅导资料名目,我至今仍记得数理化自学丛书是名师推荐之一,只有县城新华书店才能买到全套,认真研读感觉帮助很大。</p><p class="ql-block"> 班室后排经常有旁听生,换了一拨又一拨,没有一位坚持到最后,所以一个名字没能记住。后来了解到,他们跟不上这个班的进度,名师提示性讲课,学生领会就不再浪费时间立即跳过,确实为难那些有资格旁听的学生,进得来很不容易,听得懂更不容易。</p><p class="ql-block"> 老家学校老师向我索要一中教学资料,如获至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