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农耕文明时期,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货物运输是以水路和陆路两个渠道,时间长,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文化交流闭塞,就形成各地的文化,各地都有不同的特色,虽大同而小异。</p><p>从诸子百家到汉唐,几百年的文化积淀,留传下大量的诗词歌赋,到宋代更是达到巅峰,宋代文人饱读诗书,洋溢着浓郁的书卷气息,这些文人均有浓厚的文化素养,创造了大量诗词,在宋词中大量表现高山流水,抒发情怀,于平常处寻找诗意和雅致,于日常中追求艺术格調。</p><p> 中国的瓷器烧造历史悠久,从最初的陶到宋代的优美瓷器,烧造的技术不断进步,烧制技术的成熟,创造出大量的名品,宋代有闻名遐迩的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到南宋时,品茶,斗茶之风盛行,文人雅士竟相逐之,各大窑口自然烧造符合文人欣赏水平的高雅茶具,然,名品难得,烧造成功率低,再加上一千年岁月的蹉跎,流传下来少之又少。</p><p>宋代茶盏作为南宋时期绚丽的景色,自然深受文人的推崇和喜爱,留下大量的诗词。</p><p> 对茶盏的评价,首推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对茶盏的记叙。</p><p> 1盏贵青黑色,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奥发茶采色也。</p><p><br></p><p><br></p> <p>这是宋代的青黑色茶盏</p> <p>如何理解这句古文,盏贵青黑色,茶盏以青黑色为尊贵,玉毫条达到为上,可以拿一块没加工过的玉石,看玉纹,玉的纹路达到条状的为最好,取其火奥茶色,自然就是烘烤的茶叶颜色,看实物来证明这句话</p> <p>2.底必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宜立易于取乳,从这里了解到宋代茶盏造型</p> <p>这宋代茶盏烧飞了,颜色没烧出来,用实物来考证历史文献,这一猜都是不靠谱的</p> <p>3.兔褐金丝宝碗,松风蟹眼新汤,无因更发次公狂,甘露来从仙掌</p> <p>看到这个标本,才真正理解这个诗句的含义</p> <p>据宋代史料《延福宫曲宴记》 记载,里面有描述,盏象疏星淡月</p> <p>图片看起来不清晰</p> <p>兔毫紫瓯新,蟹眼清泉煮,雪冻作成花,花闲未垂缕</p> <p>这是紫色的盏</p> <p>这是紫泥做的盏</p> <p>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焙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紫,皆不及也</p> <p>宋代茶盏的绀黑</p> <p>银丝宝碗标本</p> <p>这紫红色的盏宋人经常用,碗壁上有斗茶用竹刷打出来的痕迹</p> <p>宋代棕红色的茶盏</p> <p>陆游的诗里也有描述,可以考证南宋的历史,红丝铠,看到标本就知道是这类茶盏,估计窑址就在庾岭也有可能,这需要实地考察</p> <p>这就是文献中说的鹧鸪斑碗</p> <p>鹧鸪斑茶盏标本</p> <p>看这首诗里的意思,如果没标本,就曲解了诗中意</p> <p>根据实证标本,确实是有紫泥的茶盏</p> <p>都说器物自己会说话,这些标本可以印证宋代束口盏的风彩和当时文人雅士斗茶时的乐趣,实证研究以事实为依据,考证古代的历史文献记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