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课文朗诵</p> <p><i style="font-size: 20px;"><u>课前导学</u></i></p> <p>知识点</p> <p>(1)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 </p><p><br></p><p>(2)青海:指青海湖。 </p><p><br></p><p>(3)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p><p><br></p><p>(4)穿:磨破。 </p><p><br></p><p>(5)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p><p><br></p><p>(6)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p><p><br></p><p>(7)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p><p><br></p><p>(8)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p><p><br></p><p><br></p><p><br></p><p><br></p> <p><u style="font-size: 20px;">新授</u></p> <p>鉴赏:</p><p>①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概括了西北边陲的状貌。“孤”可以体现边塞地区的开阔荒凉,可以体会到戍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里渗透了丰富复杂的感情,将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所担负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p><p>②诗的后两句由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 “黄沙”突出西北战场的艰苦特征,“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见战斗艰苦激烈。前一句概括了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人之强悍,同时也说明将士们报国壮志之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他们的誓言。后一句是将士们的豪迈誓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了守边将士不畏艰险、奋不顾身、誓死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p> <p><u style="font-size: 20px;">微课</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