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八年级语文组召开“疫情下的作文教学”视频教研会

jingingingin

<p>  停课不停学的活动开展了近两个月,为了交流分享前一段作文教学经验,迎接即将到来的4月6号举行的线下考试,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及写作水平,2020年3月26日晚上八点,市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组召开了第七周教研会——“疫情下的作文教学”视频直播教研会议。主抓教学的梁校长莅临指导。</p> <p>  两个多月的分别丝毫没有冲淡大家的感情,个个热情高涨,早早的进入视频会议等待会议开始。</p> <p>  教研组长练以敬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开场白:我们相聚春意融融的春夜,有种劫后余生的幸福感,网络隔空对话让大家不断刷新着久违的亲切。</p> <p>  梁校长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的教材进行了一半多了,距离学期结束还有十来周,大家一定要利用好教材,利用好丰富优质的直播资源;同时重点突破,就语文学习而言,尤其是作文教学需要下大气力。接下来,与会教师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际依次发言。</p> <p>  教风严谨、富有思想的贾莉平老师首先发言,贾老师就抓紧平时的作文训练及考场作文技巧深入探讨。贾老师的写作课辅导就像绣花,一针一线用心勾联;也像雕塑,于精雕细刻里趋于形神兼备。</p> <p>  接下来,歌喉与琴技、颜值与文采俱佳的张小卫老师强调两点1、作文素材积累立足课本,课时练,做到课本知识反复积累,扎实字词、文段、语法、作文结构、思路的积累,扎实小练笔,寓学于提升。2、作文小组间互批,组长记录好作文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统计表,推荐优秀作文给老师,在班级群里推出每日一篇优秀作文展示,亲子共阅,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p> <p>  孟红梅工作室成员、富有才气、见解独到的王玉洁老师从克服写作庸俗化、巧借时事来写读后感的方法拓展训练写作水平。</p><p>  王玉洁老师还提出,学生不仅要会读有字书,更要读好生活这本无字书。</p> <p>  于琦老师就八年级上、下册语文教材对作文教学的具体要求做了比较,指出下册作文训练将更加深化,他以《作文要善假于物——引导学生从视频、热文里捕捉创作灵感》为题谈了看法。</p><p> 于老师谈了三个方面:1、要做一个善于读书写作的语文老师。他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了如何用教师的习惯去影响学生。2、作文教学要在体裁多样、构思巧妙上下功夫,尽力克服学生写作中存在的假大空老等顽疾,还作文以灵性。3、教师要有搜集资料的习惯,诸如短视频、图片、热文等素材,并以“敬业奉献”类、亲情母爱类、生活原生态类、聆听自然的声音类等分类整理,试图通过兴趣带动、典型引路来撬动孩子们的创作思维,激发灵感,帮助孩子们走进广阔的社会生活里,去体察事态万象,去妙手偶得那浑然天成的奇思妙想。</p><p>  于老师还推荐了市教委基教科公众号推出的八小李伟华老师的《疫情就是打开的语文书》,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事,关注身边人,如此,才会有源头活水。</p> <h3>  大家边听边做笔记,不愿错过这么一场视听盛宴。</h3> <h3>  练以敬组长评价道,把胸口贴在生活的热土上,感受百姓的喜怒哀乐,用美颜的方法表达出来,带给读者美的享受,从而揭示活着的意义。这就是作文。</h3> <p>  梁校长对于本次教研活动做出总结:语文学习是人文情怀的培养,而写作则是人文情怀的书面表达。学生善于思考了,乐于写作了,那么,语文的素养就提高了,作文成绩就上去了。</p> <p>  不知不觉,教研活动持续了1小时 46 分,春意阑珊,但是料峭春寒挡不住大家相聚的亲切和畅谈的热情,大家仍然意犹未尽,迟迟不愿意关闭视频直播。在梁校长亲切的“晚安”中结束了本次充实而又温暖的教研会。</p> <p>  “今夜微风轻送,把我的心吹动”……大家枕着对学生的关爱、对教育的热爱、也把教研活动的满满收获,连同歌曲《最真的梦》一起入眠,养精蓄锐,努力期待着大实验教育园地的一树花开 。</p> <p>附录:(教师发言稿)</p><p><br></p><p> <b> 作文那些事</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b>贾莉萍</p><p> 我读书时,老师告诉我们:“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我开始教书时,全社会都在呼吁:“学好电脑和外语,迎接机遇和挑战!”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经常会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有一种被轻视的凄凉。但是,面临着学生升学、考试的现实,面临着语文分值不断提高的舆论,我们又不得不接受前方的任重道远。</p><p>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一篇作文的成功与否,决定了整个语文考试的成败,所以,关于作文教学,我想就个人看法,跟大家交流两层意思。</p><p>一、平时的训练(适应于七、八年级)</p><p>  有一首歌谣概括了学生作文时的状况“一看题目就摇头,摊开稿纸咬笔头,苦思冥想皱眉头,一个小时没开头”。原因在哪里?学生说:“没东西可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此,我是这样进行阅读积累的:</p><p> 1.要求学生每周阅读《青年文摘》、《校园文学》、《读者》、《意林》、《思维与智慧》、《哲思美文》等杂志或文学作品,进行读、摘、诵、用,每人准备一个摘抄本,每周摘课外词语5个以上,注音并解释;摘抄课外佳句5个,精彩段落一处,由组长检查汇总。</p><p> 2.要求每小组每天要由不同成员写一句格言作为小组座右铭,并选出书写认真、含义深刻的警句推荐给全班同学积累。</p><p> 3.从电视、多媒体渠道、甚至街头巷尾进行积累。如河北电视台《读书》栏目积累的台词是:“茶以静心,书以养心”,中央4套旋转舞台积累的台词:“人生是个大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中央商业银行的公益广告:“山因势而变,水因时而变,人因思而变”......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倾听积累、交流积累等等。有了材料,写作时就会情至文出,思到章成。</p><p> 有了“米”则可炊,那么,怎么炊呢?</p><p> 我个人觉得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经常写。我习惯让学生坚持写日记,七年级课程较少,坚持让学生每周写5篇以上,提倡每天写日记。每一篇日记,都要认真取一个小标题,以锻炼围绕中心写作的能力。具体做法是:内容不限,文体不限,写法不限,字数有限,要求每篇不少于150字。八年级课程渐多,要求每周3篇,每篇300字以上。九年级写周记,每周一篇,字数600字以上,这样,就和中考作文接轨了。</p><p>  我们初中阶段所有的努力,都是奔向中考。那么考场作文该何去何从呢?</p><p>二、关于考场作文</p><p>  首先,考场作文不同于自由写作,自由写作可以是一种宣泄,一种抚慰,一种心灵的净化......可以借用,甚至可以不点明主题。而考场作文说白了是要“取悦于人”的(取悦改卷老师),我认为它应该是一种炫示,炫示你的文采,你的思想,你所有的文学积淀,就是把你最高水平的东西拿出来给人看,你要让阅卷老师通过这一篇文章,给你的写作素养定一个最高分,所以,它必须要点明主题,老师也更愿意看到你真实的思想和情感。</p><p>  具体写作流程,归纳如下:</p><p>1.审题:</p><p>①审出关键词语,审出命题者的意图</p><p>②用好提示性的信息,审出深刻立意</p><p>③挖掘第二思维,审出有内涵、有深度的内容。</p><p>2.立意: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p><p>准、真、深、新</p><p>3.拟题——题好一半文</p><p>①巧用修辞:如:心是一颗会开花的树(比喻),初三老人跟我的约会(拟人),助人为乐过时了吗?(反问),“独眼大将军”(借代),给生活加点苦吧!(呼告)</p><p>②巧妙变用:如:学海无涯乐做舟、弄斧就要到班门、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p><p>③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如:三个女孩一台戏、谁的眼泪在飞等</p><p>4.写作内容:</p><p>一个学期的作文训练,大致可以有这样几个方向:</p><p>a.叙事悟理类 b.抒情悟理类 c.成功励志类 d.失败励志类 e.温暖中的亲情 f.矛盾冲突中的亲情 g.社会热点类。</p><p>  最后,考场作文,归纳起来就是做到这样几点:</p><p>一段描写</p><p>两句名言</p><p>三句好话</p><p>四种标点</p><p>五个段落</p><p>六种修辞</p><p>七百来字</p><p>八股不要</p><p>九个成语</p><p>十分整齐</p><p>  这些是我个人作文教学中的做法,然而,因人施教,教无定法,独行速,众行远,我更希望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能和大家一同探寻,共同进步,成长的路上,永远有你,有我。</p><p>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战疫’下的作文教学中”教研活动上的发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玉洁</p><p> </p><p> 对于“战疫”下的作文教学,我结合第三单元的写作主题:学写读后感,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期求教于方家。 </p><p>   “‘ 战疫’下的作文教学,”为我们接下来的线上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学生会有更深的感受力,更深的生活体验,更鲜活的素材,更可以产生共鸣。</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鲜活素材</b></p><p>  语文学习要多读书,写读后感无疑是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是读者、作品与作者发生反应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除了读有字书,“生活”这本无字书更值得我们去读。疫情刚开始阶段很多人在街头巷尾谈笑风生,面对灾难你置身事外,明天遭遇灾难的可能就是你,我们的敬畏之心去了哪里?疫情下的那些条幅:“现在请吃的饭都是鸿门宴;今年上门,明年上坟;发烧不说的人,都是潜伏在人民群众中的阶级敌人。”这些宣传语干脆利落,利于老百姓理解。但同时却是没有温情、没有婉约、没有含蓄、没有人情味的。而另一些宣传语我们来看看:“少出门、多居家、网络拜年乐大家;科学应对、群防群控、战胜疫情!”这些不同方式的表达有没有触动到你?后来疫情发展到一定阶段,很多道路被挖断,阻断的不仅仅是疫情,更呈现出大众杯弓蛇影的心态。所以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感触到的都可以拿来写。我们也可以在这个特殊的场合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电影,引导学生写观后感。</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技法点拨</b></p><p>  学写读后感可以运用引、议、联、合的模式进行训练。</p><p>  1.引-处理好“读”和“感”的关系。我们经常见到很多同学在写读后感的时候,容易犯引述原文过多的毛病,“感”的内容薄,被隐没在引述当中。“感”是作文的重点。中原名师孟红梅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训练学生开头段落不超过三行。我们也可以为学生设定原文引述不超过三行,帮助学生处理好“读”和“感”的关系。这样就可以逐步做到简单引述事件,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p><p>  2.议-反复阅读原作、深入研究。比如我在读叶圣陶的《稻草人》的时候注意到一句反复出现的句子:“他定在泥土里。”完成了一篇文章发表在公众号上。所以抓住某一个章节、片段来写,抓住感触最深的来写,分析这件事对社会、对人们、对自然等的影响。</p><p>  3.联-联系其他相似或相反的现象或事件,深入分析,揭示问题的本质。比如对于疫情中的宣传标语你是唱赞美诗还是写出大众的极端心态?</p><p>  4.结-给出结论或引起反思,提出建议或表达希望。结尾处的写作应当引导学生写出像豹尾巴一样剪短有力的文字。</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范文引路</b></p><p>  作文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也很有必要,我在要求学生写作文的同时,规定自己写两倍的内容发表在公众号上,用自己的行动点燃学生创作的热情。比如我们班的张佳音的文章《陪你一起等花开》,蒋立峰的那篇《陪你度过难关》已经发表在我的公众号上。在网络化的今天,孩子的学习并不会受到影响,孩子在家的表现只是他在学校学习状态的再现。真正自律的学生会在这个假期多读书、看电影、写作,让自己沉静下来。 对于检查方式,学生可以通过拍照传图的方式,老师进行批阅,择优发表,让更优秀的作品引导更多学生去创作。</p><p>  这次疫情是我们所有人经历的集体记忆,学生正是在写作中走进世界,发现世界,观察世界进而关照自我!</p>

作文

学生

语文

写作

教学

老师

教研

疫情

读后感

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