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腋下体温36.6度。集中隔离第十一天。</p><p> 解除了三百多个从韩国和其他国家过来被隔离的人员,宾馆安静了很多,六楼的走廊显得更加空荡,平时晚饭都要七点以后才能送到,今天六点多就送来了。 </p><p> 被隔离十多天里,我没有人可以直接说话,唯一可说话的,就是送饭菜的师傅。每天我都在房内戴好口罩,听到敲门声,我立即去开门,在取饭菜的片刻,与他们聊上几句话。</p><p> 从他们的防护服上我看到他们的名字,男的叫朱以新,女的叫王平。</p><p> 朱师傅告诉我,他是江苏盐城人,王平是他太太,来上海工作有三年了。他们是在浦东新区陆家嘴物业公司工作,二月初听说浦东新区医学观察点需要志愿者,他们就在网上报名了,是第一批过来的志愿者。</p><p> 我竖起大拇指说:“你们境界真高!每天都是看见你俩在送饭,收垃圾,如果有新冠病毒,你们是最容易感染到的”</p><p> 他向我摆着手:“没有,没有,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国家有难的时候,我一定要带头,送菜送饭,打扫卫生的工作虽然简单,但肯定也是需要人的。”</p><p> 他还自豪地告诉我:“我也叫儿子去报名了,他在浦东机场酒店(第六医学观察点)做志愿者。”</p><p> 话语很朴素,没有豪言壮语,也不轰轰烈烈,但实实在在。</p><p> 从聊话中我得知,第五医学观察点有工作人员六十人,除了志愿者,还有医务人员、警察和保安,他们二十四小时都住在宾馆里,不能回去,每天都在默默无闻地陪着我们隔离,维护着上海这座城市的安宁</p><p> “你们十四天就可以回去了,我们还的继续隔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解除呢?”朱师傅有点自嘲地笑着说。</p><p> 从交谈中我知道了,他们每天早晨六点就要起床吃早饭,换防护服,每天的工作就是送饭,收垃圾,打扫房间,工作看上去很简单,但很忙碌,经常要忙到晚上十点半才能休息。</p><p> 朱师傅有点惋惜地说,为了防止传染、我们每天要换三套防护服,每套防护服,包括双层手套,头罩,N95口罩,护目镜,鞋套等,大概需要三百多元。“为了不多换防护服,我们都尽量的不喝水”。</p><p> 我看到朱师傅和她太太为了防止新冠病毒的侵入,将防护服的袖口、手套和脚套都是用胶带严密粘合着,一扯下来,这套防护服就不能再用了。</p><p> 听了朱师傅的介绍,我觉得他们工作真的很不平凡,也很不简单。国家为了抗疫花了很大的代价,但也离不开这些平凡人的默默奉献。</p><p> 朱师傅告诉我,这次三百多个人被解除隔离后,一下子就空出来将近三百个房间,为了让后面隔离的人能马上住上,公司又立即调来二十多个人,马不停蹄地整理打扫房间,调换床褥,喷洒消毒,从下午一直忙到晚上才搞停当。</p><p> 我告诉朱师傅,昨天一个晚上我都没有睡好觉,早晨大约四点多时候,都听到走廊里有人在走动,吵吵嚷嚷好像来了不少人。</p><p> 他说是的,这两天来了有二百多个人,因为是夜里集中送过来的,每批过来都会很紧张,昨晚上这儿的医生和我们都忙了一个通宵。</p><p> 朱师傅拉了一下防护服说:“二月一日到现在,我已经瘦了十多斤。”</p><p><br></p><p> 这几天,新闻里都在播放各个省市从武汉撤回的援助医务人员的欢送,欢迎的场面,其热烈隆重的规模就像在欢迎凯旋归来的功臣英模,各省市的主要领导都亲自去机场迎接,场面非常感人。我马上联想到,这样的场合会不会轮到朱师傅他们呢?</p><p> 我想这是不太可能的, 因为朱师傅的工作太平凡了,平凡到没有人会想到举国抗击疫情的人中有他们的名字,有他们的辛劳。</p><p> 但他们的付出,都是中国战胜瘟疫的一部分,如同硝烟弥漫的战场,有冲锋陷阵的,有架桥铺路的,也有送饭端水的,军功章里有他们的汗水,也有他们的功劳。</p><p> 我要加朱师傅的微信,他说穿防护服是不能带手机的。</p><p> 我留了他的手机号,我告诉他,我会记住你的。</p> <p>从他们的防护服上,我知道他叫朱以新,是志愿者</p> <p>他太太叫王平,也是志愿者</p><p>他们都在陆家嘴物业清洁有限公司工作</p> 每天早晨六点不到,他们就要起床,吃好早饭,换上防护服。开始送早饭 <p>中午十点半吃午饭,换上防护服,开始送午饭</p> <p>下午五点半,他们吃晚饭,换上防护服,开始送晚饭</p> <p>每次送餐后,他们要收集隔离人员拿到门外的垃圾</p> <p>每天他们要将隔离人员网上订的快递送到房门外</p> <p>住宿的人员解除隔离后,他们还要负责将行李送到楼下</p> <p>新进人员进来后,他们还要负责将行李送到入住人员的门前</p> <p>解除隔离后的房间马上要进行打扫,当天就要迎接新的入住人员</p> <p>隔离的走廊,每天都要进行上、下午的两次消毒</p> <p>24小时都有医务人员和志愿者在值班</p> <p>照片均手机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