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振·共鸣·共生长——莒南县组织线上“新教育培训”《构建理想课堂的思与行》

莒南新教育

课堂是文化传承的核心地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渠道,是学校机体的中枢神经,是师生成长的关键路径。<div style="text-align: right;">——题记</div> <p>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2020年3月26日,莒南县组织线上“新教育培训”。听河南滑县名师、河南师范大学和河南信阳师院“国培讲师”;曾多次获得省优质、市县优质课一等奖的王辉霞老师讲《构建理想课堂的思与行》。本次线上学习有1.02万人参与直播,其中莒南县有6000余名老师参与。</p> <p>  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什么样的课堂是理想课堂呢?王辉霞老师认为理想的课堂有显著的教学成绩,能上成公开课,有思考、有启迪,并且还要有学生喜欢。新教育实验提出了构筑理想课堂的三境界六维度。</p> <p>  2008年,新教育提出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的框架;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第三重境界: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教学框架的作用是帮助教师理解、规范课堂,它是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工具。第二重境界讲对话、重品质,发掘的是教材之外的知识,是动态的知识在不同背景下的整体把握。第三重境界讲个性、求境界,与生活、生命相融。</p> <p>  如果课堂上没有学生的参与,就根本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思想,所以,新教育理想课堂“六大维度”第一就是参与度。吉尔·哈德斐尔德说:“班级里可能充满了欢乐、友谊、合作和渴望,也可能是沉默、不快、矛盾和敌意。”亲和度和自由度让课堂润泽而又民主。课堂应善于知识的“整合”,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同时,课堂教学要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和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p> <p>  朱永新教授说:“六维度和三境界,如经线和纬线,编织出新教育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的理想课堂。”结合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和六个维度,王辉霞老师认为理想课堂应该有“有效、有度、有思”三个特点。</p> <p>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学习真正发生,是实现理想课堂的根本。王辉霞老师认为构建理想课堂应该满足四个条件:合理的教学框架、有效的学习共同体、“有思”的教学设计、润泽的教室环境。</p> <p>  课堂不是单向式输出,也不是单向式输入。王老师介绍了“五步三查”课堂,学生在独(读)学中预习梳理知识,在合学、展示中合作、探究,在学案整理、达标测试和总结提升中完成反馈、内化和迁移。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建设学习共同体,小组合作、评价。结合“有思”的教学设计和导学案,让教和学更有章可循,提升课堂效率。</p> <p>  润泽的教室里有民主的课堂,他们会倾听、会对话、有应对。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成长、互相成就的课堂,一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分享,尽情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p> <p>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她最显眼的标志。让我们且行且思,共振、共鸣、共生长!</p>

课堂

境界

理想

师生

教学

王辉霞

学生

知识

维度

莒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