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br></p><p> 清明节就要到了,看到因疫情而暂停清明节祭扫的通知,心中不免产生一丝忧闷。今春是父亲离开我们的等二个清明。不能去祭拜甚觉不安。谨以这段文字来悼念父亲。</p> <p> 人们常说父亲是一座山,深沉而厚重。像大多数家庭中的父亲一样,我的父亲是我们家的山。</p><p> 父亲是三十年代人,他的身上有着他们那个时代的特质。吃苦耐劳,工作认真上进,思想纯洁质朴,为人实在踏实,这似乎是他们那代人的个性品质特征。也是父亲的品质特征。不会涮滑,不存奸心,为人正派。可能是父亲的事业从一个一般工作人员发展为一个乡党委书记的秘笈吧。</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p>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父亲,所以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做人一定要谦逊,不能骄傲。每个人身上都有你值得学习的地方。我记忆最深刻的父亲的话是:无论你多有能耐都不要瞧不起人,就算是街边一个拉车的也有他的作用。还有,做人不要总想着占光,要有吃亏的态度。因为吃亏是福。正是父亲的这种教育,养成了我今天简单的思维模版,不会瞧不起人,对谁都一个心眼儿,遇事儿从不占光也没有觉得吃过亏。以至于别人都说我单纯得有点傻。</p><p><br></p><p><br></p><p><br></p> <p> 就在前几天,谈起父亲,母亲还在说父亲傻。十几年前,有个老家的邻居来家里借钱。说是老家父亲的好朋友介绍来的。父亲二话不说就答应了。而且当时家中没钱,父钱让父母去借钱给人不说,人家借500元,父亲对母亲说,多给50吧,这么远的路,他来回还要吃饭也得花钱。母亲气得没办法,只好照着做了。后来那人再也不来了,父亲找朋友一打听才知朋友根本不知道这件事儿,也没有让他来借钱这事儿。父亲听后哈哈一笑说:算了,全当帮忙奉送了。把母亲可气坏了。</p> <p> 父亲为人厚道,从不小气是出了名的。所以,小时侯,记得我们家客人不断,总有老家人来找父亲帮忙办事。很让母亲烦恼。因为来的人,不仅要招待,而且有时还要倒贴钱。最让毌亲生气的事儿是,那一年,大伯家的长子想上城里来找个工作,正好赶上一个食品厂在招工,父亲帮忙说成了,但需交压金。大伯说家里没钱,不知咋办?父亲只好做通母亲的工作又替他交了压金。</p><p><br></p> <p> 记忆中,父亲特别慈爱。我们从未从父亲口中听到过一个脏字,更不要说动手了。父亲对我们姊妹的教育是因人而异的。大哥懂事儿,好学。是国家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父亲从不管教。但也很是骄傲。弟弟贪玩不爱学习,一毕业就送去当兵了。挨批最多的是姐姐,她性格泼辣,总不听话,也不爱学习。所以父亲总爱教训她。 </p><p> 对我,父亲可能是更偏爱些吧,记忆中他从没严重地批评过。因为我比较乖巧。父亲常给姐说,小妮(对我的称呼)脸皮溥,不能批评。这也使我养成了任性的一面。尤其是在终身大事上的任性。父亲尽管很生气但最后还是妥协了。</p><p><br></p> <p> 父亲一生与人为善,低调做人,但还是会遭人忌恨。受排挤的事儿也有不少。工作几次调动,但父亲总是说换换环境心情好,工作会更顺心!谁都知道这是他自我安慰。</p><p> 他退休后和父亲聊起一些事儿时,我常说父亲这样的人不适合在官场混。心眼儿少,人老实。父亲总是笑眯眯地说:所以我就不干了,这不退休了吧!</p> <p> 父亲的生活习惯很好。他吃饭很简单,而且细嚼慢咽,从不吃太热的饭。所以他一直很健康,而目精神䦆铄,偶尔有些头晕,脑供血不足的小毛病吃些药也就没事儿了。我常鼓励他目标100岁。他也很爱听,常笑着答应。!</p><p> 没想到在85岁时却患上了食管癌,前后从发现到离去短短不到一年。我如山般敦厚慈爱的父亲,就这样而去了。亲人的离世之痛。虽说是人生必经之痛,但想起来仍让人哽咽,泪眼盈框。尤其是在这一年一度祭祀亡魂的节日里,更会使人凄凄惨惨戚戚。</p> <p> 清明,一个法定孝敬日。今春这个特殊的清明,虽无法前往墓前跪拜,但借一方纸笺隔屏扣拜父亲之灵。愿父亲地下有知。天国安宁。愿父之亡魂不孤,永生极乐。</p><p>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谨以此文慰祭父魂。如同墓前祭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