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革命烈士,争做时代新人

Echo

<h3>清明节由来:<br>在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中,有一位叫晋文公,又名重耳,在他41岁那年,因为王位之争,他被迫踏上了逃亡之路。在陪同的随从中,有一位臣子叫做介子推,当他看到重耳满脸疲惫时,偷偷从大腿上割了一块肉做了碗肉汤给重耳喝,这让重耳十分感动。<br>后来,重耳登上王位,为了找到介子推,他做了一件傻事——放火烧山,结果没想到却烧死了介子推和他的母亲。从那之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那一天定为「寒食节」,也就是现在的清明节。<br></h3> <h3>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br></h3> <h3><br>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h3> <h3>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清明节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br></h3> <h3>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比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br></h3> <h3>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h3> <h3>清明节活动学生作品</h3> <h3>曲思睿作品</h3> <h3>苏雨婷作品</h3> <h3>郑懿函作品</h3> <h3>苏琪作品</h3> <h3>姚枞岐作品</h3> <h3>姜天瑞作品</h3> <h3>窦星博作品</h3> <h3>窦鸿娇作品</h3> <h3>王佳鑫作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