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孝义西南垣上的南营村那方土地上,养育了一群勤劳、淳朴、执着又善良的人,他们就是我的父老乡亲。 </p><p> 很小的时候,父母亲经常给我讲村里的旧闻轶事:后头院里的太老爷薛大智小时候家里很穷,长大后他和他的弟弟们,起初用扁担挑,后来用牲畜驮,靠卖水挣钱,土地里刨食,苦熬实挣,到四十岁时家里已拥有了垣头好地二百亩,大院两宅,还盖起了十间场窑,养了成群的骡马羊,购置了铁轮大车和豪华轿车,成了南营村的首富。南门外新院里的太老爷薛有旺,祖业只有一孔窑洞、两间破马棚和十几亩薄地。他竟是靠勤劳节俭,苦苦经营,不仅购置了土地二百余亩,新建了有窑洞十六孔、瓦房五间的大院,还养了骆驼二十多峰和成群的骡马羊。北头的薛步赢爷爷从小就很有志气,十六岁便随亲戚远赴新疆学经商,“七•七”事变后不得已回到家种地,很快成为庄稼行里的好把式。耕种之余,还先后在兑镇后庄经营过磨坊,在孝义城经营过杂货铺,在本村加工过棉花,因此家境也很殷实。由此供他的儿子上了师范学校,成了当时南营村少数几个吃公家饭的人。还有……言谈中透出了父母深深的羡慕之情,也使我体会到了父母盼儿长大后成就一番事业的良苦用心。</p><p> 稍大后,我面对的是:由于南营村地处旱垣,土地的收益不高,老百姓除了在仅有的几亩土地上辛勤耕作外,冬季农闲季节还要到西面煤窑上,驴驮人背,把炭运到东面去卖,以挣钱养家糊口。到上世纪60年代后,也只是由人背驴驮变成了人驾辕驴拉套的小平车来运,卖炭所得依然是村民家庭的主要收入。那情景竟然和唐代诗人白居易《卖炭翁》里描述的一模一样:“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p> <p> 党的十一届三中会后,西部山区靠丰富的煤炭资源富了起来。没有资源的南营村人民面对现实,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投机钻营,更没有向命运低头,不少青壮年去到乡镇煤窑上下井挖煤。对于他们来说,苦点累点不怕,单怕老板不能按时足额发工资。就是这样的低要求,也让一些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1992年9•2偏店煤矿特大爆炸事故中,南营村就有五名好后生不幸遇难。俗话说,人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不肯向命运低头的村民由此又找到了别的挣钱行道,一时间南营村又涌现出了几十户屠宰户,他们晚上宰羊杀猪,白天骑着摩托车到城镇、厂矿去销售。虽然辛苦点,但也给他们带来了较为满意的收入。大字不识几个的薛廷福竟靠放羊宰羊卖肉供其三个子女大学毕业,并读完了研究生。</p> <p> 南营村人忠厚义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南营一个不足千人的小村子就有薛振声、薛昌恒、宋守身、刘世茂、薛昌威、梁永孝(梁尚清)等十余名热血青年参加了我党领导的抗日决死队和解放军,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p><p> 1938年,刚满15岁的薛振声便投笔从戎,参加了我党领导的抗日决死队,先后担任过连队文书、中央办公厅秘书局速记员。解放后担任过区、县、地委书记等职,1983年从北京市政府人事局长岗位上离休。</p><p> 薛昌威十七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南征北战,曾多次立功受奖。在解放太原的战斗中,我军连续八次冲锋都被敌人压下去,关键时刻,他亲手为自己选定了一付棺材,拾起战友手中的战旗,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迅疾冲上去,把我军的战旗插到了督军府的楼顶上,部队为其记二等功,并把喜报送到家。1950年,他又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的一次肉搏战中,他被敌人围困,但他临危不惧,连读刺到五个美国兵,被战友们称为孤胆英雄,再次荣立二等功。</p> <p> 南营村人诚实守信,做事认真负责。公社化时期曾担任过大队会计、党支部书记的薛延青,任职20多年中恪尽职守,从没发生过任何差错,赢得了群众的尊重和社会的信任,先后被公社煤管站和市能源公司聘任为主管会计,直至年过七旬才告老还乡。目不识丁的乔兴仁,公社化时期是生产大队的车把式,他十分爱护集体的财产,特别是他驾驭的那些骡马。一次去地里拉庄稼,骡马受惊,使大车半边的轮子掉到半人深的土塄下,把辕马窝住不能动。乔兴仁二话没说,立即卸下辕马,硬用自己的莽力将大车拉回路上。上世纪70年代,十年九旱,生产队经常组织社员到三里远的河沟里担水点种。乔兴仁一人同时用两副扁担担水还不落后,受到社员们的交口称赞。由于他工作积极,重活累活抢着干,多次被生产队选为劳动模范、县人民代表,并被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梁才玉还只是个卫校毕业生,论医术也许还有不足,但他为人忠厚,服务热情,有非常好的口碑,年轻时就被地处城关的桥南村卫生所聘为主管医生。他不负众望,对病人视若亲人,经常送医上门。村里有了重病人,他还亲自陪送到医院。这些年来,他与桥南人相处融洽,深得桥南人信任,村里还把管理新型合作医疗的重任交他负责。</p> <p> 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土地上刨食、农闲不敢闲的南营村人从长期的生活经历中,深深地体会到没有文化的苦楚。因此人们非常重视子女的文化教育。就是在那国民党统治的黑暗年代,虽然村民们的生活十分困难,但凡有一点办法,也要创造条件让子女学点文化知识。民国末年,曾当过村长的俺七爷被村民推举担任了学董。任职期间,学校校舍的维修、办学经费的筹集、教师的生活、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等,他都事必躬亲,亲自处理。为了留住一位受村民拥戴的老教师,他想方设法帮老教师在南营安了家。老教师子女多,家庭生活困难,他与村里管社事的商量,划给老教师四亩好地,使这位老教师十分感动,工作更安心,更尽职,也为南营培养了不少人才。新中国成立后,年过七旬的七爷仍然受到村民的拥戴,继续担任学董,使南营的学校教育始终保持平稳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南营村的学校办得更出色,再加上村里有识之士的关心和帮助,南营村学校曾一度成为西南垣上办学条件最好、教学质量最高的中心校,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了许多优秀生源。全村人都重视学校教育,人才自然会不断涌现。据2018年统计,全村大学毕业生已突破200名,并走出了省、厅级干部10余人,县处级干部10余人,科级干部20余人,各类科技人员60多人。真可谓人才济济,俊贤辈出。</p> <p> 薛延忠 曾任中共山西省委副书记,山西省委常委、山西省常务副省长,山西省政协主席。现任全国政协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p> <p> 薛 平 大学文化程度,中共党员,就职于国务院新闻办五洲传播中心。</p><p> 薛 斌 大学文化程度,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就职于中国医药国际交流中心。</p> <p> 薛道成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在职研究生,高级工程师。曾任山西焦煤集团公司党委常委,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p> <p> 薛振华 汾阳师范毕业,中共党员,曾先后担任县广播站站长、杜村公社党委副书记、县委政府机关党委副书记、市总工会主席等职。</p><p> 他从小爱书法,一生躬耕砚田乐此不缀。行书轻盈活泼潇洒,隶书秀郁沉稳持重。其书法作品曾在美国休斯敦、埃及开罗等参展获奖;在国内其作品多次入编,入集,收藏,刻碑,并多次获奖。用整整一年写出的800米的《中国历代皇帝简历书法长卷》曾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栏目专门介绍,称为“中国第一部”书法作品。现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市书协顾问、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在躬耕砚田的同时,还勤于写作,近年来先后出版了《中国历代皇帝简历》、《情满胜溪》两集、《曲艺作品集》、《曲苑杂坛》、《书法专集》等。</p> <p> 薛铁莲 大学文化程度,中学高级教师。曾先后任兑镇初中数学教师、孝义二中初中数学教师兼教研组长、孝义七中数学教师兼教研组长。任教30多年,先后十次被孝义市委、市政府授予“模范教师”称号,连续四年被评为市“优秀班主任”,2007年被评为“山西优秀班主任”,2003以来,连续8年被评为“山西省学科带头人”。2010年被评为山西省特级教师。</p><p> 任教期间,先后有十余篇论文在《中学生报》、《中国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学习方法报》等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之我见》在素质教育征文比赛中获二等奖。</p> <p> 这就是我的故乡,这就是我的父老乡亲。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南营这块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生活、为建设家乡奔忙;他们走南闯北,遍及祖国建设的各条战线,为社会做贡献。他们永远是我可亲、可敬、可爱的人。只可惜我还是对他们了解的不多,不能把他们一一展示,我想他们会原谅我的。</p><p> 谢谢,我的父老乡亲!</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