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南京的“桥"文化

蒋/江南

<p>(本人此篇文稿刊登于2008年《剧影月报》第5期,今略作修改并配图片重新刊发)</p><p><br></p><p> 说到 "桥” 南京人并不生疏,南京长江大桥曾经闻名全国,享誉世界。但南京的“桥“文化就不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了。</p><p><br></p> <p>  早在1600多年前,南京就以桥多而闻名。南北朝时期,南京是南朝的首都。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据记载,当时南京就有人口150多万,而其中绝大多数人都是沿水而居。当时南京交通非常方便,"驰道成行,水路成网"。每河必有桥,可谓三步两桥遍于城区。有人作过统计,说南京的"桥名",天上飞的有鸽子桥,地上跑的有老虎桥,最珍贵的叫珍珠桥,名字最贱的叫红土桥,高的宝塔桥,低的螺丝桥,大的大中桥,中的中山桥,小的小粉桥,上的上浮桥,下的下浮桥,翩翩起舞的仙鹤桥,一步一朵的莲花桥。十里秦淮河,历史上就架过许多桥,有来燕桥、文德桥、白露桥、黄昏桥、平江桥、利涉桥、镇淮桥、民富桥、太平桥、长干桥,加上出城的护城河,门门有桥,例如:水西门桥、集庆门桥、汉中门桥、草场门桥、清凉门桥、丁淮门桥……</p><p><br></p> <p>  历史上南京建桥有两个鼎盛期,一是在南北朝时期,二是在朱洪武建城期。朱洪武攻打南京时经过白水桥、督战龙江桥、千军踏过过兵桥、小心桥,明朝遗留下了七瓮桥,为救朱洪武牺牲了生命的韩成,朱洪武进城后为追封他的功绩而建造了韩家桥,都一一记载了这一段段历史。</p><p> 南京以名人的名字立的桥就更多了。例如丁家桥、侯家桥、祁家桥、张公桥、黄公桥、裴家桥、施家桥、程状元桥、刘军师桥、严家桥、管家桥等,每一座带名带姓的桥都保存着南京一段名人的传说。</p><p><br></p> <p>  近些年来,南京把270多座明清、民国时期住宅第院修缮一新,予以挂牌。对城市历史住宅挂名挂牌,世界上许多城市早就开始做了。因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并不是全是高楼大厦,还有历史文化。历史的遗址和留存,代表了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南京为明朝、民国遗址挂牌,成就了南京名城的一大夙愿。其实,南京历史上的古桥有数百座,从某种意义上说,南京就是一座“桥”城。曾经不少市民就提出建议:历史进化到今天,南京的古桥大都空留虚名,都被夷为平坦的大道了,那么是不是这些桥名也都跟着消失呢?有人提出,能不能在原桥的旧址挂一个牌牌,立一个碑,补记一下“桥”的文化。</p><p><br></p> <p>  南京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就开始筑城,自古就被誉为佳丽之地。筑城和架桥是南京建筑的两刃,南京的桥名,使南京的名胜锦上添花,与域俱存,别具风采。有的桥叫人心醉神迷,有的桥记载了历史的故事和人文历史。有人统计过,南京删去了“桥”名,街名就丢掉了几乎一半,就象老北京的胡同一般,去掉了胡同也就没有了老北京。</p><p><br></p> <p>  如今南京的交通仍然是桥的天下。天桥、立交桥、高架桥、长江大桥、长江二桥、长江三桥、长江四桥……成了南京交通的重要枢纽。当南京人享受到天上飞桥的方便时,怎么能忘却了曾经使人出行方便的地上桥呢!</p><p><br></p> <p>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文化留存。一个城市不能只关注现代化建设,就好像人不能只用一个姓名,而失去了姓名的意义。南京城市的文化可以说是桥文化,失去了桥文化,就失去了南京城的文化特征。</p><p><br></p> <p>  古都南京历史悠长。我觉得,南京文化最具特色的莫不过桥文化。这是和其他城市文化相比是最具亮点的地方。西方把威尼斯誉为水城,到处渲染水文化。其实在历史上南京就是一座水城,水围了整个城,水包住了南京许多冈。城市的进步改变了南京,但不应当把南京文化的历史也淹没了。</p><p><br></p> <p>  桥,表现了人们征服自然的智慧,是人类方便生活、美化生活的创举。她缩短了世间的距离,沟通了四面八方。如果人们在交流中架成了心灵的“桥",就沟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桥“是人类心灵中美好的词汇,是人类智慧的产物。</p><p><br></p> <p>  在谈南京“桥“文化之际,南京现有的桥不能再随意拆了,有的桥还应当象保护明清、民国建筑一样加以修缮,这是南京的特色文化。当然保护桥,更应当保护水,否则就失去了“桥“的韵味。南京桥之所以毁没,重要的原因是水资源受到了毁灭。五十年代时,南京城到处还是池塘清清,如今留下了几多?许多河道也只空留纸上名,而失了踪迹。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p><p> 让我们大声呼唤:象保护所有的文化遗产一样,保护南京的桥吧!</p><p> 有用吗?</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