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先父杨德湘,湖南新化人。1932年4月8日(壬申年三月初三)生,2020年1月28日(庚子年正月初四)无疾居家静坐圆寂,享年88岁。</p><p> 先父自幼聪慧,又勤奋好学,一生爱书、读书、购书、藏书、编书。晚年以乡邦文化研究、文献编纂为己任,几乎每年要出本书。在此将先父晚年编纂书籍等作品展现出来,以告慰其在天之灵,亦替其宣传我的家乡新化县。</p><p> 他老人家这几十年工作与编书,得到了许多领导、友人大力支持与帮助,我们家人铭记于心,并和电同磁通过互联网遥相祝福你们及你们的家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一、《箨斋类稿》</b></p><p> 2000年出版,收录1999年以前父亲自己的小篇幅文稿及少量亲友相关文稿。“箨斋”是父亲书房名号,其中“箨”是竹笋衣壳,取其护笋顶石破土扬梢成竹之意(见扉页《竹箨铭》)。</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蚩尤文献•梅山通志》</b></h1><h3> 2003年出版,为《箨斋类稿•历史篇》,收录历代史志、文章中有关蚩尤、梅山的史料。推动县里开展地方文化研究,倡导梅山文化与蚩尤文化旅游事业。</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新化人物史汇》</b></h1><h3> 2013年出版,收录新化有关历史人物的文史资料。以史为经,以文为纬,文史并重。收录历史人物的传记、行状、墓志、寿序、神道碑、回忆录、秘闻轶史、史家评论,以及体现其精神面貌的诗文著作、照片、墨宝。</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四、《新化文征》</b></p><p> 2005年出版,收录新中国成立前新化籍人士诗文,以及客籍人士所著与新化文献有紧密关系的诗文。目录69页,正文1534页,120余万字。</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五、《此君图》</b></p><p> 2000年绘,十多年前我用卡片相机拍下,但遗憾当时没拍下旁边父亲写的对联。当时挂在客厅墙壁,后来那墙渗水,不知是否损毁还是已收藏,得以后家人去清理遗物才知晓。这可能是父亲留存的唯一画作,其它只在几张老照片中能看到局部。</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六、《梅山百咏》</b></p><p> 2008年出版,收录历代及当代人写的新化县境内山峦、江河、岩洞、亭塔、寺观、名人故里等景观及风俗的诗歌。</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七、《新化文鉴》</b></p><p> 2009年出版,汇集新化县九百年来的文史总集,以文系人,以人系事,知人论世,以事明时,起到以古鉴今,存史于文,寓文于史。</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八、《方鼎英将军史传》</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陈天华百周年祭》</b></p><p> 2006年和2005年出版。方鼎英,同盟会会员,1926年北伐战争期间代理黄埔军校校长。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时主张和平清党,保护在校共产党员撤离。新中国成立前夕任四野军事顾问。陈天华,近代史名人,不用多介绍。</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九、《农技小报》</b></p><p> 1982年2月至1986年3月,父亲任县农业局办公室主任时主编的报纸,共出了100期。为全县基层干部、农技人员、农民传授及时准确的农业技术,总结推广先进农业技术。</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十、《曲谱串珠》</b></p><p> 2002年出版。散曲兴起于金、元,盛行于元、明。本书以曲谱为纲,精选元、明若干名篇为例,供低吟鉴赏和学习楷模。</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十一、《梅山风雅颂》</b></p><p> 2012年出版,遴选汇集父亲之前自己梅山文化研究的论文、文史随笔中自觉良好的162篇。</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十二、《梅山骄子成仿吾》</b></p><p> 2011年出版,收录关于成仿吾的研究文章与其故友回忆辞句,以及其部分精品力作。成仿吾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共产党宣言》的翻译者,抗日战争期间任陕北公校校长,新中国成立后先任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校长。</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十三、《梅峒觅珠》</b></p><p> 2015年出版,收录古今名著中有关上梅古邑的变迁、名胜古迹、名人轶事的文章。</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十四、《邓湘皋—湘学复兴之导师》</b></p><p> 2008年出版,汇集邓湘皋有关的文献资料和当今学者专家的专论撰述。提起湖湘文化,大家耳熟能详的有开启者王船山和高峰者曾国藩。但中间是邓湘皋抢救、整理、刊印濒临湮灭的《船山遗书》起了关键作用。他还编纂有《沅湘耆旧集》《南村草堂文抄》《南村草堂诗抄》等。</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十五、《新化熊山 蚩尤故里》</b></p><p> 2008年出版,汇集新化籍学者、专家撰写的关于新化是蚩尤故里的论著,与我国历代古籍有关蚩尤的文献史料,以及有关蚩尤故里大熊山的诗文。</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十六、《萸江历代诗词选》</b></p><p> 2005年出版,选录古代、近代、现代新化籍人士的诗词。资水中段古称茱萸江,简称萸江。因此新化有个萸江诗社。</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十七、《百年辉煌 新化一中》</b></p><p> 2000年出版,应新化一中之请主编的校史。新化一中是1898年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时建立的新式学堂,与北京大学同龄,且一直未中断,在近现代中国实属罕见。陈天华是其第一届学生。父亲和我都在此读高中。</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十八、《杨氏史志》</b></p><p> 2006年出版,应家族之召主编的新化县杨氏家族史志。新化杨氏始祖是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年任广西签判,后辞职归途经邵阳而定居到新化。</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十九、《新化县志》</b></p><p> 1996年出版,父亲任副总纂兼审稿小组成员,负责起草序言、总述,负责总纂政权政协、政务、乡镇企业,搜集杂录中的诗词,负责全志的装帧和图片初选编排。</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二十、《梅山文萃》两卷</b></p><p> 1999年和2001年出版,汇集新化县有关梅山文化研究的论文、史料、文艺作品。</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二十一、《上梅中学创业史》</b></p><p> 2007年出版。晏孝逊,于1931年在县城东边临资水旁的崇阳岭上发起创办私立上梅中学,以家有全部田产做校产。新中国成立初期镇反运动中被处决,2007年平反昭雪。父亲在此读初中,因成绩拔尖,深得晏孝逊校长及老师们的喜欢。晏校长被处决后父亲甚是悲恸与怀念,将哥和我的名字中用“逊”与“孝”可见一斑(我的名字中的“孝”字读书后改为“少”)。出此书前,经由县政协两名委员提议,父亲县里市里奔走呼号,终完成海内外上梅学子们的平反昭雪心愿。</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二十二、《新化资水风光》</b></p><p> 2002年出版,应县柘溪库区旅游开发中心之请参与编纂。记述新化境内资水两岸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旅游文化大观。</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二十三、《柘溪库区新化移民志》</b></p><p> 2002年出版。应县柘溪库区移民开发工作局之请参与编纂。柘溪水电站兴建始于1958年,新化县境内资水段都是柘溪库区,淹没范围涉及29个乡镇,193个村,12万多人,受淹面积15. 6万亩。先后三次离县外迁42917人,五次留库后靠66550人,四次内迁38881人,倒流移民安置8283人。离县外迁地有:绥宁、洞口、城步、新宁、隆回、湘阴县杨林寨、常德市西湖农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二十四、《新化县情》</b></p><p> 2000年出版,《新化县志》原班人马编纂。概要记述新化县境内的历史与现状。</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二十五、《新化县地方电力志》</b></p><p> 1998年出版,父亲应县水利水电局之请参与编纂,任副总纂和负责装帧设计。</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二十六、《八大水系兴建纪实》</b></p><p> 2014年出版,父亲受老友刘友田之托编辑,遵其嘱咐生前不出版,其去世时赶印,在葬礼上发行。刘友田,新化口碑甚高的县领导,也是五十年代末调父亲到县委办的领导,是父亲的老领导、老朋友。这本书由其以回忆录为主要形式,记述其六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末,亲自领导勘察、设计、建设新化县的八大水利工程(炉观坝、碉头水库、茅岭水系、半山水库、梅花洞水库、龙溪水库、太平水库、车田江水库)情况。他及他带领的建设者们为新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后世当铭记!</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二十七、《寻路记 ~ 新化扶贫开发纪实》</b></p><p> 2015年出版,受老友杨国吾之托编辑出此书。本书由杨国吾亲自遴选汇编其二十多年亲历亲见的新化县扶贫真实历史。在1986年国家开始贫困地区开发工作时,新化并未列入国家和省的扶助地区。他用详细的调查材料、真实贫苦家庭事实,以文字调查报告、汇报、电视专题片、内部情况等向地区、省、中央老泪纵横地反映。1993年江泽民总书记看到《内参》中其组稿的反映新化县贫困情况后,感动并做出重要批示,开展全国全面扶贫攻坚工作,新化定为国家级贫困县。这期间他所经历的都是艰辛、周折、非议、打击。他还为新化争取到了革命老区县。在沪昆高铁线路经新化方案被邵阳举全市之力争夺时,他不畏高龄奔走呼号终于保住。今年是国家全面脱贫决胜年,致敬他!新化人民不应忘记他。</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二十八、《六乐居诗话集》</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六乐居文集》</b></p><p> 2000年和2002年出版,受老友晏石成之托编辑出书。晏石成是新化萸江诗社社长,对父亲出书多有帮助,又是文友。“六乐居”是其书房名号。</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二十九、《中华诗鉴》</b></p><p> 2004年出版,收录古往今来事关国家兴亡的诗。</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三十、《箨斋类稿(新编)》</b></p><p> 2008年出版,收录父亲自己的乡邦文化论著、文献编纂资料。</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三十一、《新化历代名人图照》</b></p><p> 2016年出版,收录曾在文化旅游刊物上发表过的新化历代名人的有关资料,配以图典和照片。本书以图照为主,名人简介只突出重点。</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三十二、《邹廷望文集译注》</b></p><p> 2017年出版。邹廷望,新化人,明朝甘肃行太仆寺少卿。《明邹太仆会试朱卷》是其当年在京城礼部会试的全部文章,其十一世孙在清朝任户部主事时将内府秘藏的该书抄录出来刻印,其后人收藏到本世纪重见天日。父亲借回通读,加以标点分段校点,请人简体排版。并研究发现邹廷望文章内容前承宋朝张载理学,后启清初船山思想。本书从后翻是此书影印本。</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三十三、《梅山英杰颂》</b></p><p> 2019年出版,收录父亲自己曾经纂写的和其他有代表性的新化县籍英杰人物的史料与研究文章。这是父亲编纂的最后一本书。</p> <p>附1:</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先父晚年的获奖证书奖牌</b></p><p> 1)1987年娄底地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颁发的“勤学奖”。</p><p> 2)2010年新化县萸江诗社颁发的“诗词终身成就奖”。</p><p> 3)2010年新化县委县政府颁发的“民间文艺研究贡献奖”。</p><p> 4)2016年新化县文联颁发的“终身荣誉委员”称号。</p> <p>附2:</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地方报刊对先父的报道之一</b></p> <p>附3:先父自写的生平</p> <p>附4:我写的祭文</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祭父文</b></p><p><br></p><p> 爹,您德行修得圆满。在这段长时期阴雨天气中,您于阳光明媚的正月初四上午,无疾居家静坐圆寂远行。</p><p> 不孝儿因惧怕肺炎瘟疫,未回家过年,没能陪您最后的日子,顿首泣涕亦无以自谅。</p><p> 您自幼聪慧,又勤奋好学。在上梅中学读初中和县立中学(现县第一中学)读高中时,都是名列前茅的学霸。深得老师喜欢和同学钦佩。然而,高中还差一期即将毕业时,遇1949年时代巨变而肄业。</p><p> 您是爷爷老来得子,时代巨变后,唯有您工作才能维持家里的生存。邻里同学相约去考大学时,您不忍家里生活无着落而放弃。时也,运也,您也因此终生未能外出展翅高飞。</p><p> 为弥补未读大学的遗憾,八十年代,您以五十多岁高龄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第一批获得大专文凭,您我父子同台领毕业证,一时传为佳话。</p><p> 您一生酷爱书。文革中和之前被迫损失了您珍爱的藏书而惋惜。文革后,您如饥似渴地购书、藏书、看书。狭小的住房里尽是放满书的柜子,藏书15000余册,是远近闻名的藏书家。</p><p> 您因爱书而有许多书友时常往来,互通有无,切磋交流,高谈阔论,谈古论今。帮助爱好古文的后生学习成长。</p><p> 您不仅对书友相助,在其它方面也乐于助人。无论乡村邻里还是同事友人,有求的事定会去做好。十年前,为您恩师上梅中学创始人老校长平反昭雪,七十多岁的您带病县里市里奔走呼号,终达成海内外校友们的心愿。</p><p> 在工作单位的您,也犹如读书学习的您也是成绩突出。</p><p> 五十年代您在教育领域工作,在家乡的乡村、区里好几个地方,当教师,任校长,深得学生和同事喜欢。</p><p> 您因任教优异,五十年代末调到县委办公室。但您不适应当时的浮夸风,又因家庭出身不好而在六十年代初调到县农业局。</p><p> 您到农业局后长期在农村蹲点,与乡亲同吃同住同劳动。实践中学习钻研农业技术,您的红薯种植研究成果,在改革开放初获得省、地、县科技成果推广三等奖。</p><p> 八十年代初您任农业局办公室主任,主编《农技小报》,为农民兄弟和农技人员提供及时实用的技术,也发现培养了局里的一批年轻人才。</p><p> 八十年代中,您调回县委办公室,到调研室(后改称政策研究室)任副主任,至退休。</p><p> 退休后,您参与县志编纂,因此而走向了晚年编书之路。其实您的水墨画不错,记得我小时候,您每年过年在家,不仅要写对联,还要画几幅水墨画,有松、竹、梅画,有山水画。画的栩栩如生,意境美好。也不知为何您后来不画了,把毕生精力放到了编书上。</p><p> 您退休后笔耕不断,积极倡导和开展梅山文化研究。2010年获县委县政府颁发的民间文艺研究贡献奖。您在开展地方文化研究的同时,应单位之请编书,受友人之托编书,为乡邦文化编书。虽然大多落款上主要名字不是您,但主要是您编纂的。这二十来年,差不多每年要编本书,直到去年初您编了您最后一本书。</p><p> 今天是您忌日头七,不孝儿谨以此文祭。但文笔拙劣,难望您项背。日后,不孝儿将把您的作品通过万能的朋友圈予以展现。</p><p style="text-align: right;">2020年2月4日 庚子年正月十一 </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