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执念,观自在——读《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有感

孟庆焕

<h3>  一念花开,一念花落,一念放下,万般自在。</h3> <h3>  不记得何时何地何种机缘购得此书,只记得它一直静静的躺在书柜里,近日好友骤然辞世,心绪难平,信手翻阅,聊以慰籍。</h3> <h3>  这是一本普遍充斥于机场、高铁站的心灵鸡汤书籍,估计当年购书之时,只是缘于封皮上的“弘一法师”而心动的。说到弘一法师,相信很多人会马上想起另一个名字——李叔同,想起那首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前半生是绝世才子李叔同,后半生是普度众生的弘一法师,这其中的奥妙无人知晓。但能放下一切繁华,弃绝红尘,遁入空门,甘淡泊,守枯寂,岂是一句“放下”能解释清楚的?关于弘一法师不敢妄加评论,读过此书,倒像是干了一大碗鸡汤,虽说都是司空见惯的常理,却也拨开云雾见得月明。</h3> <h3>  此书的书名为《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生命中很多东西得到难,放下更难。放下欲望,放下执念,人只要有欲望,就有可能被欲望控制心智,控制不了欲望,欲望反过来就会控制你。当年为了买苹果手机而卖肾的少年,不知你现在可好?午夜梦回之时,可曾悔不当初?执着于权力、金钱、美女的人们,当死亡来临,这些执念还有何意义?人不快乐、不幸福,不是因为拥有得太少,而是因为不懂得知足,知止。知足常足,知止常止。真正的快乐并不是物质上的富足,而是精神上的充盈,金钱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生活中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貌似有些阿Q,却很真实。</h3><h3><br></h3><h3><br></h3> <p>  大多数人是放不下的,如若都能放下,岂不成佛?即便是佛,恐怕也要不断修行,才能做到六根清净。凡人所追求的放下,应该是放下执念吧?放下那些求而不得的执念,放下那些劳神伤身的执念,享受拥有的幸福和快乐,内心从容淡定。祥林嫂逢人便讲的阿毛,那是放不下失去儿子的执念;南非总统曼德拉原谅虐待自己25年的狱卒,那是放下怀恨抱怨的执念。追求幸福的生活,不是要放下拥有的一切,而是放下不必要的执念。人追求的并非世上所有的美好,而是自己看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求而不得才会痛苦不堪。拿起和放下是一对反义词,有拿起,才会有放下,如果求财得财,求权得权,求仁得仁,就不存在执念了,既然已经得到了,就没有必要硬要放下,只有当得到的一切变成痛苦或者烫手山芋的时候才会放下。凡人放下的,大多是求而不得的执念吧?拿起的是追求的执念,放下的也是追求的执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是做不到的,说“放下”,多少有些矫情,平凡的小女子,会因朋友离世痛哭流涕,会因收到礼物欣喜若狂,会因展卷阅读喜不自胜,会因生活琐事黯然神伤。但我也会放下,放下求而不得的执念,享受自己拥有的一切平淡和美好。“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p> <h3>  此次全球疫情大爆发,人们疯狂抢购的是食物、水和生活必需品,往日趋之若鹜的奢侈品无人问津了。陪在身边的是家人,施与关怀的是挚友,昔日推杯换盏高谈阔论的三教九流还重要吗?也许只有等灾难来临,人们才能真正看清楚,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佛家讲“清心寡欲”,清心难,寡欲易,减少不必要的欲望,舍弃浮躁,放下执念,才会等到幸福来敲门。</h3> <h3>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要学会自省,清扫内心的世界,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大学》中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万事从修身开始,修身就是要修好自己的内心,不被世俗同流,人生才会更从容。群居,守口;独处,守心。</h3> <h3>  宋朝陆九渊说:“慎独,即不自欺。”意思是说,慎独就是不自欺欺人。慎独是一种严格的自律精神,能够做到慎独的人,就可以认定他的修养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修养是一个面对真实自我的过程,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不能做表面功夫。</h3> <h3>  很多人在生活中都会计较得失,算计利弊,最后徒增烦恼。其实,不管是哪一种生活,都有得有失,我们必须明白,人生得失无常,对已经得到的,要懂得珍惜,但不必得意,对已经失去的,不必痛苦,也不必失意。我们失去的多,得到的更多,患得患失是最愚蠢的行为。老天爷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如果把人一生中的获得与失去相加,得到的结果必然为零。得失相辅相成,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生在世得失看似无常,其实冥冥之中自有定数。我们要做的就是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如此安好。</h3> <h3>  一念花开,一念花落,一念放下,万般自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