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朗读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

Hi,芷伶兒

<h3>💭课文朗读:</h3><h3>👏🏆🌸孩子的朗读有很大的进步了,继续加油!</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本文讲述了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牺牲,经过了一番强烈的心理斗争,最后决定将毛岸英埋葬在朝鲜。表现出了毛主席常人的感情,伟人的胸怀。</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 📝理解中心句:</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span></h3> <h3>📝📖课文赏析:</h3><h3><br></h3><h3> 我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第十课:《青山处处埋忠骨》的写作方法。</h3><h3><br></h3><h3> 课文主要写毛主席闻讯儿子牺牲后,决定将遗体安葬在朝鲜的故事。这个故事确实让人感动,其具体的描写方法是:通过刻画主人公毛主席当时的样子,包括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达到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目的。</h3><h3><br></h3><h3> 第十课最大的写作特色是正面描写。具体表现在:</h3><h3><br></h3><h3> 第一处,动作描写: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h3><h3><br></h3><h3> 第二处,语言描写:“岸英,岸英!”毛泽东情不自禁地喃喃道。</h3><h3><br></h3><h3> 第三处,神态描写:毛主席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h3><h3><br></h3><h3> 作者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反映了毛泽东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他丧子后悲痛的心情和对儿子毛岸英深深的怀念之情。</h3><h3><br></h3><h3> 那么,下面这个片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呢?</h3><h3><br></h3><h3>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h3><h3><br></h3><h3> 赏析:这段话主要是对毛主席心理和语言的描写,写出了毛泽东思想感情的变化。先是以父亲的身份,希望见到儿子的遗骨,然后以国家主席的身份决定,将岸英安葬在朝鲜。毛主席做出这一艰难而痛苦的决定,突出毛主席常人的父爱情怀和伟人的博大胸襟。</h3><h3><br></h3><h3> 说他是常人,是因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他也像所有慈爱的父亲一样,深深爱着自己的孩子。说他是伟人,是因为他那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我们爱戴他,怀念他。</h3><h3><br></h3><h3> 总而言之,综上所述, 课文就是这样从正面抓住主人公毛主席的细节描写,多角度地细腻刻画,让他的形象丰满而大气。</h3><h3><br></h3><h3> 那么本单元写人记事的作文,我们就要学会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那就是正面描写。</h3> <h3>  清朝的林则徐写过一首诗《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h3><h3> 这两句诗的大意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当时,清王朝正值内忧外患之际,很多人都明哲保身,而林则徐则认为,国家的命运就要个人不计生死,体现了林则徐的爱国情操和博大的胸怀。</h3><h3> 在这里“以”的意思是“用、把、拿”的意思。“生死以”就是用自己的生命。</h3><h3> 这里也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知识点,在汉</h3><h3>语中,凡是用两个相反意义的词联合组成新的词语,往往其中只有一个字,是真正的意义所在,这首诗中,“生死”一词,真正的意思是“死”,“生”只是用来构成双音词,做一个陪衬。</h3> <h3>🌴特殊假期以来,</h3><h3>每天关注孩子在家自主学习的动态,</h3><h3>老师辛苦啦!</h3><h3>关注的同时,</h3><h3>一定要保护好眼睛👀哦。</h3><h3>再次</h3><h3>感谢老师的辛勤教导,</h3><h3>孩子</h3><h3>能有如此负责的恩师,</h3><h3>万分感恩。🌻🌹🌹🌹</h3><h3><br></h3>

描写

毛主席

课文

朝鲜

忠骨

儿子

毛岸英

伟人

内心世界

林则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