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又到三月春暖时,姹紫嫣红欢声起,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宛如那融融的春日如约而至。</p><p><br></p><p> 亲爱的小朋友们,因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们不能像往年一样在喜洋洋幼儿园和老师一起听故事、吃上厨房阿姨亲自做的芥菜煮鸡蛋,体验三月三的民俗风情,那可怎么办呢?不用担心,老师就来和小朋友们分享有关三月三的民俗文化,一起来看看吧!</p> 三月三由来 <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农历“三月三”又称“上巳节”、“女儿节”、“歌圩节”,不仅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壮、瑶、苗、侗等民族的重要节日。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p> 习俗 <p><br></p><p>每年农历三月三,中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地菜即荠菜,在路边或野地裏随处可见,它不仅是营养丰富,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民间不仅有“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谚语,还流传著“春食荠菜赛仙丹”的说法。可见荠菜不仅是佳肴一碟,更是灵药一方。在中药裏,荠菜的药用价值非常广泛,被誉为“菜中甘草”。</p><p><br></p><p> 相传在楚地,人们因为风吹雨打,头痛病很常见。三月初三,神农路过云梦泽(今孝感),见乡民头疼难耐,他找来野鸡蛋和地菜,煮给人们充饥。当人们吃了以后,头不痛了,“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一年不头疼”的习俗也延续至今。</p> 相关故事 <p>NO. 1</p><p><br></p><p>第一个故事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汉人迎接祖先灵魂的日子,用吃鸡蛋的方式悼念祖先,并希望沾点灵气。</p><p><br></p><p>NO.2</p><p><br></p><p><br></p><p>第二个故事是讲在壮族三月三歌墟中男女青年的交际习俗:碰彩蛋。彩蛋是把熟鸡蛋染成彩色用以传情之物。小伙子在歌墟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意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p><p><br></p><p>NO.3</p><p><br></p><p><br></p><p>还有人说三月三,是个古老的节日,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上已节”演变而来的。那时这个节没有固定的日子,一般在三月上旬。“已”是地支中的干位。过去纪年纪月纪日用六十花甲,即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字与地支“子丑寅卯辰己午未申酉戍亥”十二字轮番搭配,以数学组合方式组成六十个组合形式来记日记年。“上己”就是三月中第一个出现“己”的日子,因此叫“上己”。过去,在这一天,人们要到野外郊游踏青。青年男女在这一天得到了彻底的解放,可以不受礼教约束,自由交往。到秦时,“上己节”的活动被正式定在三月初三这一天。这天,人们在郊外水滨荡秋千,放风筝,观风景,青年男女对歌抒怀,各行其乐。到唐代,这种风气还一直流传着,甚至连皇家戒备森严的宫廷也敞开了大门,让嫔妃宫女到郊外欢度一日。诗圣杜甫描写玄宗宠妃杨玉环及其姐妹到长安城外郊游时就写到:“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三月三这个节日发展到后来,在人们的生活中渐渐淡下去了,即使某些仍保留着这一风俗的地方,内容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逐渐成了一个休息、游乐和集市贸易活动的节日。</p> <p><br></p><p><br></p><p>老师话语:亲爱的宝贝们,今年的三月三我们虽不能一起在幼儿园吃一碗营养又美味的地菜煮鸡蛋,但我们可以宅在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过一个不一样的三月三,请宝贝们每天积极关注班级群内信息,与老师互动小游戏。虽然老师内心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见到宝贝们,但目前疫情还未全面解封,具体返园时间还需待定,相信再坚持几天,我们一定可以在幼儿园重聚,到时老师一定会给你们一个大大的拥抱哦!</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欢迎来到喜洋洋幼儿园</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报名热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18873070965(胡园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13487774863(蔡园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13786039001(夏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