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

家和万事兴

<p>《集》</p><p>作者:家和万事兴</p><p>听老一辈人说孙由村逢集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孙由村北边一里多路的集后村就是孙由村集市的见证,集后卢姓村庄两千多口人,因为是住在孙由村村后,孙由村逢集了以后才形成自然村,所以取村名叫集后一直沿用至今。</p> <p>我记忆中的孙由集是从1962年,孙由集那时还很大,那时候的集是从孙由村西头行河岸边开始,从行河岸向东经孙由村的东西大街至南北大街连绵不断,总算起来主集有几里路长。老一辈的乡亲们都说:孙由集过去在四州八县很有名,过去的孙由集比现在的中楼镇集还大好多,东边有日照石臼所,西边沂水,南边莒南县、江苏,北边五莲县,每逢四、九各地的乡客肩挑、车推爬山涉水走一百多里的路程提前赶到孙由村赶集。</p> <p>行河岸边是牲口、牲畜市,当时上市的牛、驴、羊、猪成群,有时还有一两匹马上市,市上有经纪人当时孙由村的经纪人张文喜、王如兑,每到逢集这天各地方各村来的经纪人集合起来也有二三十口子,这一个牲畜市比现在的整个孙由集还大很多。</p><p><br></p><p>往东走出行河岸紧接儿童玩具市之类,有各式各样的传统手工制作的工艺品:木类小棒锤、小鼓、瓷小狗、小猪、小猫、小羊、老虎、小兔、泥哨子、小碌轴(又作“碌碡”,石滚碾)、小壶、各种玩具应有尽有。</p> <p>往东门市部(超市)虽说只有一趟几间座北朝南门头房,在东西两头各有一个门共顾客来回流动闭免人多拥挤。里边供应的东西从小物件到大点的东西,烟酒糖茶,布衣鞋帽,日用百货,比较齐全,几个服务员从经理到售货员对顾客特别热情服务非常周到!</p><p>继续往东走再向北大街是海货、海鲜市场从南庙到北庙几百米长的大街两傍都是从东海用肩挑、小推车推走上百里路运来的各种虾、鱼之类,还有几座羊肉汤锅、牛肉汤锅、住宿有旅社,那时买卖做的很红火。</p> <p>食品站卖猪肉好几张桌案好几个人称肉收款,总是还要排很长的几趟队,有时为割点猪肉就得排上半天队才能买到。</p> <p>南头紧靠南庙有卖馒头、大饼、馓子、油条、小锅饼.火烧、豆汁、豆腐、豆脑小吃市等等……。</p><p>乡亲们每次赶集都是赶半天集再买点吃食,嘴馋的爷们(娘们)到牛肉汤锅、羊肉汤锅上的,弄二两白酒一碗汤喝了解解燃眉之急……嘴馋,经济宽松点的带点回家老婆、爷们、孩子们品尝一顿。</p> <p>从小吃市往东走菜市场、肉类市场、粮食市.糠市.柴草市、有经纪人、称子张洪路,买卖成了称子给称称算帐,买主付款后买卖双方再给经纪人称子一定比例的手续费。</p> <p>每年逢年集时还有一个很大的火药市、年画市,说书唱戏玩杂技变戏法的:变戏法的弄两个碗几个圆球一块布在地上一铺,再敲敲锣、吆喝吆喝引来观众就可简单地演出了,等观众看到热潮时收钱,后面再来一个惊险的口吞短剑给观众留个念想。</p> <p>说书的弄个鱼鼓、再弄个打板子在地上一插用一只脚踩踏板,手拍鱼鼓脚踏板开始说唱书,每每到热闹处总有个听我下回细分解或收钱或等待下一集再接上,听众总是听到近傍晚才恋恋不舍的回家。</p><p><br></p><p>还有打挂算命的这里一堆人哪里围一圈一直热闹到天黑才散场子。其它卖山货的有皮袄、皮裤、皮帽子,卖野味的山鸡、野兔、各种鸟类一应俱全。</p> <p>那个时候集市上的人不逢年集也是人济人,到了年集有时人多的根本就走不动……</p><p><br></p><p>集变小是从1966年的下半年已后开始打击投机倒把,扫除牛鬼蛇神,走集体各村时间抓的紧,紧到什么程度那时有个口号:不论是刮大风还是下大雨、就是三九寒冷天或是过新年也吃了饺子就下手,改革开放后各村大量使用义务工村民没有多少时间赶集,至使集市逐渐变小,再后来市口逐渐变少,有的市口绝迹。</p><p><br></p><p>几十年来时代在进步变化一些老的东西跟不上时代步伐,必然被淘汰费弃,现在乡亲们都使用上新的交通工具,赶集的时候速度快,网上购物至使现在的集也将面临頹费状态。</p> <p>最近这些年改革开放村里不再搞农田基本建设,没有义务工年轻人都外出城里打工,并且在城里买房定居的多,结婚生子把父母接去看孩子等等,必然导至农村人减少所以如今的集市上人员也就稀少,每次逢集集上也就只有了了无几的几个人了……。</p> <p>现在的集市上客流稀少</p> <p>烈日炎炎似火烧,口渴难忍又心焦。</p><p>都说车水赛马龙,那见车辆路上行。</p><p>集市萧条难得意,买卖难做人也稀。</p><p>愿有前程可奔赴,亦有岁月可回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