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在这美好的春日里,我们原本应该在美丽的校园里备课、上课、研讨、交流,经历专业成长的过程,体会专业提升的快乐。</p><p> 一场疫情阻断了我们返回学校的脚步,可是我们的专业成长不能因为隔离而停滞,孩子们停课不停学,我们更要停课不停研。熊芳工作坊于3月23日进行了一次线上学习交流活动。</p> <p> 我们共同学习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编辑室主任,编审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王永春老师的讲座《小学数学教材与教学改革》。学完后大家纷纷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p><p> </p><p> </p> <p> <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i><u>熊芳老师</u></i></b></p><p> 王老师今天的直播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工智能时代,小学数学本质与价值的重构。王老师说我们要抓住三个核心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模型。以人教版一年级小学数学为例,我们认识自然数最本质的就是要认识十进位值制计数原理。学习计算,要把计算当成推理。我们要想清楚,20年后的人工智能时代,人和计算机会有明确的分工,人要干一些计算机不能干的事情,比如思考、推理、建模、编程,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培养学生形成这些素养。二 是革命的课堂。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所以在我们的课堂上要做到以下几点:1.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 2.复习、关联。复习与关联不仅仅是单元结束时进行,每节课都要有新要求。每节课都要进行复习、关联、结构化这样的训练,最终达到学生自主关联,学生慢慢学会画思维导图,掌握结构化的知识。3.类比、比较、转化。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数学最本质的东西,能够举一反三。如认识了9到10这些数的产生,那么学生就要自己会认识19到20,29到30……这些数的产生,这其实就是十进位值制计数法。4.交流。王老师说我们要让交流变得有效。学生要交流最主要的东西比如数学概念,命题,概念之间的关系,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学习的感受等等。学生要发展核心素养,教师的教学就要抓住核心素养展开,这就需要我们有驾驭教材,理解教材的本领。我们要能够通过现象抓住本质。我们在教学中目标会发生偏差,就是因为我们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准确,今天的这节直播课给了我们很好的引领。当然,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要想准确的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还需要我们自己继续沿着正确的方向去钻研、领会!</p><p> <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i><u>罗晓宏老师</u></i></b></p><p> 有幸听了王老师的《小学数学教材与教学改革》直播课,他从现行人教版教科书存在的问题、小学数学教材改革和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三个方面理论联系实际给我们做了交流。现行的人教版教材,有两个方面不足一是数学本质体现的不够;二是数学学习的方法体现的不够。“四基”落实的不均衡,最重视基本技能,尤其计算中重算法轻算理;“四能”中发现问题体现的不够,分析问题用分析法、综合法分析数量关系不够;概念、命题间缺少关联、结构化。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该如何克服教材中的不足,从而逐步向生本教材的理念靠拢呢?1. 从纵向和横向整体解读教材;看清数学本质,感悟思想。认真对待教材的每一个细节,赋予细节更深的内涵和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让教材细节丰盈课堂,从而达到“四基”均衡发展。2. 每一册的数学书都编排的有数与代数领域的解决问题、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解决问题,我们要以此为契机用分析法和综合法教学生来分析数量关系,可以提前做好课件、也可以相机板书,让学生经历这两种分析方法的过程。3. 除了综合与实践领域,其它三个领域都有概念课。王老师说:“复习与关联不是每个单元结束了才有,而是每节课都要进行复习、关联、结构化这样的训练,最终达到学生自主关联,掌握结构化知识”。这段时间的线上教学我把五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上完后,接着上的是第四单元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这些知识点放在一起可以让学生慢慢画思维导图或是做成数学小报,在画、在写的过程中自己体会知识前后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样做是不是可以分散概念课的难点呢?</p><p> <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i><u>宋显玲老师</u></i></b></p><p> 拜读了群里两位小伙伴儿的感悟随笔,再次走进王永春老师的《小学数学教材与教学改革》直播课堂,颇有感触。王老师结合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对现行人教版教材存在问题进行了剖析,以“生本”为核心,明确了小学数学教材和教学改革的方向。近几年连续带六年级,越发觉得自己的课堂就像生锈了一样,缺了生机,少了味道。今夜,我细细思考,开展数学教学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新课标提出我们的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四基四能”的培养,新时代更要求我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人才。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常常将“应试”作为课堂教学的指挥棒,颠倒了“学会”与“会学”的位置,机械重复的训练,让学生丧失了数学学习的兴趣,更限制了学生可持续发展,“导航”出现了严重偏差。空喊理论,脱离实践,自然会与时代脱节,因此我应该时时把握住数学教学的总方向,只有树立长远的育人目标,才能培养出有价值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我们的教学,不是往学生的脑袋中倒装东西,而是让知识真正在学生的脑海里生根,慢慢生长出来。学生学习也不是为了占有别人的东西,而是为了生长自己的知识。数学课堂,需要学生去猜想、验证、操作、发现、尝试、交流,这些过程,看似耽误了功夫,实则是思维的碰撞,真正数学学习的发生,这才是数学课堂该有的样子。</p><p> <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i><u>冯艳老师</u></i></b></p><p> 认真聆听了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主编王永春老师的《小学数学教材与教学改革》的专题讲座,王老师针对现行人教版教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方向,更是给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理念—教育走向生本。“生本”就是把教育的全部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以学生发展为教育的主体。生本教育就是要以数学知识为载体 以数学核心素养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自学能力。今后教学中如何践行“生本教育”呢?一、借助生本教材,教学中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生本教材重点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整体自主建构,掌握重要思想方法,培养核心素养。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 二、把握生本教材,教学中关注学生能力发展。“课程标准”指出:有价值的数学不仅是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有用的数学,而是对学生从事任何事都有用的数学。”学习数学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学中我们应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架设学生的“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桥梁,是他们真正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解决问题,知行合一。三、用好生本教材,着眼未来的发展课堂。一节课应该是能够打动人心、着眼学生未来发展的。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关联,将零散的、单一的知识形成知识链,前一节课与下一节课做好过渡衔接,有助于知识建构。让学生在趣味中学,发展学生的情感;在理解中学,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应用中学,发展学生的能力。我们要为孩子们播下智慧的种子、思想的种子、创新的种子和希望的种子,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幸福地收获着,成长着。</p><p> <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i><u>王福万老师</u></i></b></p><p> 今天我听了主编教材的王永春老师《小学数学教材与教学改革》的专题讲座。王老师主要是对现行人教版教科书做了一个梳理和反思,接着又对小学数学教材、生本教材、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等方面做了分析和展望。通过学习有这样的一些思考。1.从低年级起,就一定要加强对数学本质的认识。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的去探索数学的本质,改进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数学学习才能有可持续发展。2.复习与关联。我听到这儿,让我想起吴正宪老师上过的一节六年级的复习课,是四则运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把加、减、乘、除法有机地联系起来,课后让学生谈感受的时,有个学生说:以前我认为加法就是加法,减法就是减法,乘法就是乘法,除法就是除法,它们各自是各自,现在我觉得它们是一个融合的大家庭,它们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我真没想到就这样的一节复习课,会达到这样一个效果。所以,新课学习很重要,但把各个知识点有机的联合起来也很重要,每堂课开始中间结束都要不停的去复习关联结构化,把知识串起来,形成网状结构。3.教和学思想的转变。随着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那些简单的运算,大数据的处理,繁重的体力脑力劳动都会交给机器人,那还有我们人什么事呢?当然是进行数学原理、思想方法的建模,大数据的编程等。所以从现在开始要转变教和学的思想,要重视学生思维。</p> <p> 富兰克林说,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p><p> 志同道合的一群人在一起读书、思考、交谈,那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我们会将这种幸福一直延续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