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色枝头诗意闹

在远方

<h3>吕雪冰,字如之 。1949年生,安徽省来安县人,安徽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心仪清雄奇富的画风,淋漓中求厚重,质朴里尚文采,并辅以金石书法和文学素养,努力使作品洋溢着雄浑的气势和隽永的诗意。颜其居寒香斋,安徽省美协、书协会员,出版有《吕雪冰画集》《冷庐花鸟画集》。</h3> <h3>墨色枝头诗意闹</h3><div><br></div><h3>花鸟画家吕雪冰——性灵王国的逍遥者</h3> 1、喝对艺术“头口奶”<div><br>该遇见的终会遇见。譬如,遇见一个人,看见一幅画。一个偶然的机缘,我在来安城遇上著名花鸟画家吕雪冰先生。</div><div><br>车在雪冰先生寒香斋门前停驻,好客主人亲自迎进门。落座,刘二刚手书“冷庐”入目。奉茶,对坐倾谈。以半日之闲,得见本土之贤。巨划算。</div><div><br>倾慕先生久矣。聊着聊着,话头过渡到他的师承上。雪冰先生冲我一笑:“学画这些年,我很少说我的师承。不是师承拿不出手,也不像孙悟空那样,是师父不让说。我是怕别人会多想。”</div><div><br>听罢很好奇,雪冰先生的师门肯定大有来头,便央他:“水有源树有根,可以说来听听!““我从小就有一个胎带的爱好,喜欢画画。20多岁时,有了访师问友的想法,听说合肥有个人画得好,后来辗转找到他。他当时也不过30来岁,念我心诚,也可能觉得我还可造,就收我为徒。我师父叫王守志,师父的师父叫萧龙士,现代著名的花鸟大师。”</div><div><br>听到这,我忍不住出声:“萧龙士可是白石老人的亲传弟子啊。齐白石可称为现代花鸟画第一人。您原来出自齐门,难怪如此!”</div><div><br>雪冰先生告诉我,这也正是他为什么很少提及师门的原因,他不想被人以为想攀附名门。本就是再传弟子,如何叫攀附?雪冰先生也太低调了。</div><div><br>雪冰先生学画经历很艰难,当时通迅主要靠写信。师徒间交流只能通过写信或亲自坐大客车到合肥师父家中住一宿,“或聆听其谈艺论道,或观其笔走龙蛇,或赏其刀凿石转”,多年来得恩师教益,雪冰先生至今铭感不忘。</div><div><br>雪冰先生当时已在滁县建安公司木材加工厂上班,收入极低。为能买得起绘画材料,有一次夜里他与一位赵姓同事从滁县用板车拉了八百斤柴油到来安,一个来回整整走了一夜,得运费10元。两人平分后他的运费却还了账。为买笔墨纸张,他经常向赵姓同事借钱。</div> 师父告诉他,功夫在画外。他便四出寻找各类书籍来供养思想的发育。适逢文革期间,一是没钱买书二是他想要的中外名著与绘画理论书无处买。没办法,他竟然去一个单位的图书室偷了一麻袋书,全是文学名著。“这是我一生中唯一干过的丑事。我当时想书想疯了!后来我下放,这些书一直陪着我。”我也笑着替他解围:“孔乙己不是说了,读书人的事,怎么能算偷呢?”<div><br>师从王守志,喝对了艺术的头口奶。雪冰先生的绘事走得正,少了弯路。</div><div><br>艺术头口奶,往往决定艺人一生的成长。很多从艺之人因第一口奶缺钙的缘故,技法上骨质疏松,视域上一叶障目,成了艺术路上的一个跛足客。雪冰先生的师承源头是白石老人,艺术的源头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龙脉。</div><div><br><div>他无疑是幸运的,这份幸运却是他历年修行的所得。</div></div> <br><br> 2、“雪冰花鸟,人画俱老”<div><br>中国花鸟画,是中国式审美培植出来的岩中花树。扎根于写生、寄托于寓兴,归依为写意。她是艺家内在块垒的一种外挂,是丹心结为丹青后的一种吐纳。</div><div><br>年前雪冰先生赠我一本《冷庐花鸟画集》。内存全是他从艺近五十年的精品。有行家品藻:“雪冰花鸟,人画俱老”,实为谠论。</div><div><br>雪冰先生的师门老祖白石老人专长花鸟,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为工绝,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艺术主张“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开红花墨叶一派,以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div><div><br>“白石老人不画不熟悉的事物,他喜欢揣摩生活中花、鸟、虫、鱼的特点,钻研它们的结构、特点、习性和生活规律。立志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有人讲,花鸟画不求形式,只求意到神会,寓情于物,这是误读。对现实的观察、提炼、概括的前提是研究对象的属性了然于胸。苏东坡在《书黄签画雀》的跋语中说‘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我对苏东坡这个良心告诫深以为然,如果不能仔细观察事物,就算画一辈子,也是一个眼高手低的画匠。”雪冰先生说。</div><div><br>这则齐门花鸟写意的法则,这些年来雪冰先生在一直坚守。</div><div><br></div><div>雪冰先生的花鸟写意作品,小处精细,大处疏朗,用笔不专以形似,不刻仿古人,而物景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笔韵高简。雪冰先生在绘事上一直追求“意境有余则篇幅见短”,目的是“须留与读者思量”(佩特语)。</div> 以墨来概括自然界的色彩,是中国画色彩一大特点。以色助墨、以墨显色,一向为人运用。齐白石以浓墨画白菜,旁边并列两个带有黑蒂的深红小辣椒,色彩感觉十分鲜明。他所画的黑白蜡台,插上红色蜡烛有着同样的效果。<div><br>雪冰先生有一幅《竹鸟图》,右上角是两只八哥,左下方是一丛竹子,两只八哥是黑色的,而竹子却是用朱砂画就的。朱砂的红破了墨一味的黑,色彩对比度分明,一股强烈的艺术张力,满纸四溢。小荡一笔,即见他在对师门技法的赓续与变法之妙。</div><div><br>一幅画的构图,与意境要相配。说到这,雪冰先生例举了《韩非子·喻老》里的一个典故——象箸必将犀玉之杯。</div><div><br>雪冰先生说,“这原是一个讽人故事,于我观之却是关于绘画的比方。古人强调意在笔先,立意就是总纲,章法布局是一定要与立意要相配。就像象牙筷子,必须配以犀玉之杯,配个破水瓢来喝酒,整体风格就不搭了。”</div><div><br>他还有一个重要补白:先前腹稿,但它只能确定大致立意,重要的在于落笔后能随机应变。开始“一画”的乾坤初定,始于一但不能囿于一,后来的笔笔相随,随形就势,打通用笔的任督二脉,葆有画面节奏感的江山一统。文与可的胸有成竹,最终画出来的,很难是胸中原来的那杆竹。</div><div><br>雪冰先生花鸟画的源头是中国文化之河,花鸟虽然是一条“小道”,却可以直通艺术的罗马,是可“与天地同其造化者”、可以成教化、助人伦。其所画,多托个人审美的情趣与传统文化的纲常。这样的小花鸟,便是大写意。</div><div><br>这样的似工细却意境飘逸的花鸟艺术,亦是雪冰先生心中的妙品。</div><div><br>花鸟世界里,雪冰先生设色用墨,百丛媚萼,一干枯枝,墨则雨润,彩则露鲜;飞鸟栖息,动静如生,顾盼有情,大巧若拙,工而入逸。</div><div><br>其间勾留之巧、穿度之奇、呼应之灵,顿挫之妙,非十分纯熟,十分淘洗,十分脱化,必不能到此地步。凡此种种,皆藉他胸次书卷气所赐。</div><div><br>雪冰先生的花鸟画只怡情养性、涵养韵机,从不以迎合媚俗为能事。在雪冰先生看来,笔墨当随时代的“时代”,是对中华传统人文精神世界的挖掘与时代精神的拓展。</div><div><br>墨道经年,雪冰先生已深窥白石老人笔精墨简之“减法”堂奥。观其历年画册收藏的花鸟精品之作,每每运笔,讲究意境,从不拖泥带水,找截干净。大片的空白处理,计白当墨,虚实相生,无画处自现妙境。</div><div><br>花鸟画上题诗跋,常可补视觉文化(具象绘画、抽象书法)之不足。但一味喧宾夺主,便会失却绘画艺术的主打性。</div><div><br>雪冰先生服膺的八大山人就是一例外,他的花鸟画很少题诗题句。很大的一张白纸,中间只画了一只熟睡的小猫。他以奇特变形与奇妙空间相倚合,把观者导向了空间的流动与物象变异的奇处。</div><div><br>本着“凡有所学,要能化而用之”原则,八大山人这种“寓目最多,用笔反少。”的节制而素净、拿捏得当的艺术分寸感,雪冰先生在自己的花鸟实践中多有斩获,且有推陈出新之妙。这不禁让人想到大理段氏的“凌波微步”,凌而不乱。笔力如飞鸟四处逸出,身体却从来没有撞上规矩之壁之险。这等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本领,唯有身上装了超声波的夜蝠差可比拟。</div><div><br>忽然想到一起事:雪冰先生很少提及师门,或不止是为防攀附之讥,可能在他的艺术潜意识中,一直存有突围前贤与师门大阵的想法。</div><div><br>有一幅字可为我的揣想佐证:九十九岁萧龙士为雪冰先生题赠“奋进”,一直在挂他床头。想来,从尚法到变法,应是一直挂在他心头的头等大事。</div> 3、我的“鹰”在哪里 <h3><br></h3><div>每一位个性化的画家都有自己的艺术追求。保尔·海泽的“猎鹰理论”要求每一个作者都要经常向自己提出这个问题:<br>我的“鹰”在哪里?那使我的故事区别于其它成千上万篇故事的独特之点在哪里?在吕雪冰的花鸟世界里,他的艺术追问是:那使我的“花鸟”区别于其它成千上万个花鸟的独特之点在哪里?</div><div><br>到底何为“区别”?是不是指艺术家区别其他同行共性之外的个性?</div><div><br>可能觉得这个问题难于诠释,雪冰先生那天用一个故事来浅出:《一千零一夜》中有一个“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故事。阿里巴巴虎口夺食,竟把强盗的财宝给偷了,强盗就来到阿里巴巴的家后,拿出粉笔在门上画了一个“叉”作记号,然后就走了。</div><div><br>阿里巴巴有一个聪明女仆发现门上有个白粉笔画的叉记号,也拿出粉笔,在全城所有人的家门口全画上了“叉”记号。强盗回去后就带着首领来到了城里,没想到每家每户的门上都有一模一样白粉笔画的叉记号,分不出哪个叉记号才是阿里巴巴的家,只好灰溜溜地回去。强盗首领后来决定自己去找阿里巴巴的家。首领知道,画记号是没用的,当他找到阿里巴巴的家时,他就记住了具体的住址。</div><div><br>讲完,雪冰先生伸出食指:这强盗首领显然要比他的部下强不少。那个强盗所画的都一样的“叉”,就是画家的共性。画得跟所有人一样,别人没法找到你;而强盗首领的办法是记住“具体的住址”,这就是个性。画家的个性就是其人一枚同中见异的文化指纹。一个好的画家必须要有这种指纹,别人才能区分你,“记住”你。</div><div><br>那天,雪冰先生还有句潜台词没说出来——同绘花鸟画,同中能见异,方是大名家。</div><div><br>中国花鸟写意画本身是一种变型的艺术活动。花鸟写意创作,起点站是像形,中途还要停靠在一座叫“似与不似之间”的临时站台,终点站是传神。技法只是手段,写意与传神才是目的。</div><div><br>花鸟写意,其实就是表现人类情感的一种符号,它的作用是表现人类情感,而不是再现某种现实。一幅好的花鸟写意画,它整个意向性活动会不断地或隐或显产生一个意义场、一个艺术“意境”,它将“触目横斜千万朵”浓缩在“赏心只有两三枝”之中。而它的内在表述,一定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有着“别有深情一万种”的审美喻指。</div><div><br>对写意花鸟画家而言,其本职工作就是把感性知觉控制在笔墨本身的感受上,尽可能把观念感受到的事物加以简化,舍却琐碎的细节,使表现形式与笔墨的统一变得更单纯。绘画的本身并不存在“数驴毛”的那种笨伯手法,线条与墨色本身就是一种概括性的绘画语言,如果简化与舍弃一旦过了头,就成了鲁迅先生所谓的:“我们的绘画,从宋以来就盛行‘写意’,两点是眼,不知是长是圆;一划是鸟,不知是鹰是燕,竞尚高简,变成空虚。”</div><div><br>雪冰先生的大写意花鸟,“立意高远而简静,笔墨精纯而新奇,技法多变而高难。”他的画法有个显明特征:用笔尚简。简化到什么程度为宜?雪冰先生说:“这时就需要中国哲学的第一高人——‘度’先生出手了,套用苏东坡的老话,就是,简到不可不简,舍到不可不舍。欲画好花鸟写意,须运用审美知觉的规律、妙借简化的形体、变形的处理,暗示的手法等等,来获得与现实在结构上的对应的形象,籍此取得以一当十,以少胜多,以小见大,以刹那见永恒的审美效果。此运用之妙,须存乎于心。非局中人不能办!”这番见道之言,也正是雪冰先生这些年努力践履且心向往之的大境。</div><div><br>歌德说:“一件美的艺术作品构成了一个完美的圆圈。”一个有始有终的从艺生涯本身就是一个完美的圆圈。从艺近五十年,雪冰先生用一枝笔,让他的花鸟们伫立在艺苑的红杏枝头上,时时春意闹。他的艺术人生,也因此画成一个完美圆圈。</div><div><br>金庸以为最好的人生方式——“就是大闹一场,然后悄然离去。”雪冰先生的艺术人生恰恰相反——上半场生活低调,下半场艺术热闹。他让一个个稍纵即逝的时间片断变成涵泳美的艺术符号。让美好变成一种可能,让短促变成一种不朽。是他毕生的艺术追求。</div><div><br>“也许我的追求与自由王国去鹄太远,甚至磨穿铁砚也难以企及,但我相信,我的画中跃动着我的思想,承载着我的呐喊,流淌着我的性灵。”雪冰先生如是说。</div><div><br><h3>吴家凡</h3><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