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诗词屏谈(十四)</h3><h3>石头</h3><h3>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清明节即将到来,市作协已发布“我们的节日·清明”征文启事,《宁阳古韵》即时响应,广大诗友踊跃创作,至目前作品己愈百件,其中部分佳作已分别被《肇庆文艺界》《作家诗文》等颇有影响的媒体平台采用,可喜可贺!诗友在创作中遇到了一个困惑拿不定主意,希望听听我的意见。</h3><h3>这个问题就是:多音字怎样判定平仄。</h3><h3>例:宁</h3><h3>组词:宁阳,广宁(平)</h3><h3>组词:宁可,宁死不屈(仄)</h3><h3>例:喝</h3><h3>组词:喝酒(平)</h3><h3>组词:喝彩(仄)</h3><h3>在诗句里用了多音字,其平仄就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判定,不能在平声的位置用仄声语境的多音字,反之亦然。比如古诗《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中,“相”字在这里的语境应为平声,第六字位置也是平声,所以合律。</h3><h3>此外,我顺便谈谈特殊字读音问题。个别特殊字从今不从古。在古诗词中,我们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字,这些字,古时有旧读音,而现代却已经没有这个旧读音了,或者这些字按古代的节律规则来说,应该发某个旧读音,但是在现代汉语规范音中却找不到这个旧读音.这时,我们就应以今天的现代汉语规范音来读。我们知道,古诗词虽然讲究音韵节律,但当时并没有像现在的汉语拼音这样严密完善的记音系统,因而许多字的读音追究起来十分复杂,有的已不能准确查考其读法了。遇到此类特殊情况,我们应该统一到现在规范音的标准上来。如在古诗词中“斜”字的发音争议就是此类问题的典型表现:</h3><h3>《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按照古代节律,诗中的二、四句的末一个字是“家”“花”,其韵腹都是“a”.因此首句的末字“斜”应该押此韵,其韵腹也应是“a”.但在现代汉语中“斜”已没有“xiá”的音了,所以这个字只好依从今天的发音,读“xié”.《过故人庄》一句中“青山郭外斜”中的“斜”也因为相同原因,念“xié”.还有,“斜风细雨不须归”中”斜”也得念“xié”,如果我们非要将句中的“斜”读成“xiá”那就显得太别扭。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它的旧读音来历,才不至于不知其所以然。</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