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孩子们迎来小学的学习和生活之前,很多家长内心忐忑焦虑,担心孩子适应不了紧张的小学生活,也怕孩子输在小学的起跑线上。</h3><h3> 今天我们看看著名教育专家钱志亮教授是如何谈“幼小衔接”的!</h3> <h3>过早学会课堂内容,导致幼儿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刚入学时感觉很轻松,老师教的都会,于是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加大,许多孩子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出现“厌学”等问题。</h3> <h3>那么,幼小衔接究竟应该衔什么?</h3><h3><br></h3><h3>小学阶段相对幼儿园阶段,在学习习惯上、学习方式上、人际关系上和老师的评价标准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幼小衔接只注重孩子知识的培养,忽略了注意力水平、学习能力、学习兴趣、自理能力等的培养,往往是耽误了孩子小学阶段的学习。</h3><h3><br></h3><h3>幼小衔接,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教授在《入学早知道》一书中,总结了以下八个能力:</h3> <h1><b>1、视知觉能力</b></h1><h3><br></h3><h3>视知觉能力是指以视力为基础,使孩子能够对视野内的物体进行观察和辨别的能力。</h3> <h3>视知觉能力分为空间知觉、视觉辨别、背景辨别、视觉填空、视觉再认、视知觉速度</h3><h3><br></h3><h3><br></h3><h1><b>2、听知觉能力</b></h1><h3><br></h3><h3>个体的听觉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展成为听知觉,既由“听”到“听到”再到“听懂”,即听知觉能力</h3> <h3>听知觉能力分为听觉注意、听觉分辨、听觉工作记忆、听觉广度、听觉稳定性、听觉加工速度</h3><h3><br></h3><h3><br></h3><h1><b>3、运动协调能力</b></h1><h3><br></h3><h3>运动协调能力是指运动期间机体个部分活动在时间和空间里相互配合,合理有效的完成动作的能力。</h3> <h3>运动协调能力可分为大肌肉、精细肌肉、平衡协调</h3><h3><br></h3><h1><b>4、知觉转换能力</b></h1><h3><br></h3><h3>将一个通道的信息转换到另一个通道的神经活动过程称为知觉转换,亦称“感觉间的整合”或“通道间的转换”。</h3> <h3>知觉转换能力可分为听转视动、听转动觉、视转言语、动转视听</h3><h3><br></h3><h1><b>5、数学准备能力</b></h1> <h3>数学准备能力包括数数、对应、比较、分类、排序、图形建构、时间、钱币、数字推理、数感等</h3><h3><br></h3><h1><b>6、语言沟通能力</b></h1><h3><br></h3><h3>语言沟通是以语言为媒介进行的人类交流方式</h3> <h3>语言沟通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语气表达、情感语言、音量、词汇积累、态势语言、看图讲话、语言理解</h3><h3><br></h3><h1><b>7、社会适应能力</b></h1><h3><br></h3><h3>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为了在社会更好生存而进行的心理上、生理上以及行为上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与社会达到和谐状态的一种执行适应能力。</h3> <h3>社会适应能力自我效能、情绪稳定、同情分享、处理冲突、文明礼貌、自理能力、自控、交往能力<br></h3><h3><br></h3><h1><b>8、良好的学习品质</b></h1><h3><br></h3><h3>学习品质,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h3> <h3>良好的学习品质包括坚持、积极、责任、思维灵活、独立性、合作性、集中注意力、整洁有条理、荣誉感、好的学习兴趣、生活规律等</h3><h3><br></h3><h3>所以说幼小衔接教育并非单纯的识字和学会简单的算术等知识的过程,而是这八大能力的准备过程。</h3><h3><br></h3><h3>本次钱志亮教授的讲解为我们深度解读以儿童为本,科学做好幼小衔接,使我们更进一步的去了解如何为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工作,让我们受益匪浅,收获颇多。<br></h3> <h3>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