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奕明:浅谈小组合作与在线学习相融合

小陈老师

各位教育同仁们,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班级内关于小组合作与在线学习融合的一些做法与心得。作为新手班主任,这些只是些不成熟的探索尝试,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div>  其实说起小组合作,大家都并不陌生,有很多老教师运用得非常好。所以在七年级带班之初,我也学习建立了班级的小组合作制度,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div><div> 直到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有几个家长一遍夸着孩子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一边在忧虑等寒假来临时,孩子没有学习自觉性,又将会荒废掉整个假期。我便在那时开始思考,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孩子在家时也能像在学校一样规律而充实地度过。</div><div> 于是看了很多的案例,并结合我班学生的特点,终于在放寒假时,建立了班级微信群、班级小组群和小组长群。</div> 然后与我班的学习委员一同制定了寒假作业计划表,将寒假作业均匀分配到每一天当中。学生基本全部自愿参加作业计划,每天定量完成,按时拍照发在自己的小组群中,由组长统一检查,检查后组长再汇报到小组群当中,我再及时跟进,这样学生们不至于寒假开学前突击作业,可以每天都劳逸结合。 这是当时建的小组群,不过鉴于有些家长不知道孩子作业完成的情况,之后的反馈都直接在家长群进行了。 这个方法被我一直运用到今年的寒假,我想,这应该算是我小组合作与网络科技相融合的初步尝试。<div>  而随着今年疫情的到来,直播课等线上学习方式盛行,班级原来线上小组合作的机制倒是可以保留,学生们也运用得很熟练了,这着实让我松了口气,把我教育教学的重点放在精心备课和保障线上学习效果即可。然而几天下来,我发现查作业的效率要比寒假低得多;经过一番调查求证,原来是寒假的时候每天的科目和作业较少,小组长一个人查完还算轻松,然而现在一天排6节课,组长一个人查6名同学、6门学科的作业,确实是太辛苦了,我看了也很心疼。于是当天我就下决心转换检查方式,每个小组内选出各个学科的组长,并建立了学科组长群。</div> 每天各个学科的小组长查完组员的作业后,向课代表汇报,由课代表反馈到学生群当中。 各课代表反馈完后,我再统一汇总到家长群中反馈给家长。 这样家长可以较为直观地了解孩子作业情况。今日事今日毕,在与家长沟通了解情况后,督促学生完成当天的作业。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一些不成熟的尝试,我也在不断进行调整改进。希望我能多做一点努力,学生们可以尽情绽放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