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电影是一门大家喜闻乐见的综合艺术,用画面来表达情感思想,用故事来诉说世事变迁,用光影剪切来塑造不同时间和空间。电影比文字更生动、更形象、更直观,因此更能够感染人、打动人、影响人。</p><p> 我是一名初中语文老师。我喜欢看电影,也经常推荐学生们看电影,我认为一部好电影完全抵得上或者超过一堂精彩的公开课。比如,针对七年级下学期学生的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我就推荐学生看三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黄金时代》、《花木兰》。</p><p> 看了这几部电影,学生们就对课文《邓稼先》里氢弹、原子弹的爆炸有了认知,就会明白“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的深刻含义。学生们就会了解到《黄金时代》里原来就讲述了课文里涉及到的三个人:萧红、端木蕻良夫妇和那个萧红笔下随和、有趣、宽容、心有大爱、铁骨铮铮的鲁迅先生。他们更是会把脑海里枯燥乏味的课文和电影里的花木兰结合在一起,懂得了为什么木兰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传颂:当国家陷入为难,能够挺身而出;面对名利,能够转身离去。木兰的大义和淡泊让人敬佩,她是女子,她更是英雄。观看后,同学们会进而联想和思索:谁说女子不如男?在现实生活抗新冠肺炎疫情中,又有多少这样义无反顾的“花木兰”呢?武汉一定不会忘记,中国也一定不会忘记。</p><p> </p><p> </p> <p> 少年时是容易迷茫的,他们敏锐而善感,意气风发却缺少耐心和毅力。渴望友情和理解,一点打击和怀疑就可以让他们垂头丧气。因此,我推荐同学们观看下列影片:《阿甘正传》、《我很想你》(又名《艾琳娜》)、《我们这一班》、《听见天堂》、《冲出逆境》、《想飞的钢琴少年》、《一球成名》、《城南旧事》、《小情人》、《放牛班的春天》、《小孩不笨》、《天堂电影院》、《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飞跃巅峰》、《命中雷霆》、《国王的演讲》、《风中的小米田》、《攀登者》、《中国机长》等励志电影。</p><p><br></p><p> 这些影片会勾起孩子们纯真的回忆,诚实地面对自己伤痛和善感,放下消沉和自卑,让友情做翅膀,让希望和信念做前方,让努力、耐心和坚持帮助梦想起飞、发光,大家抬头并肩自信地走在直通青春的路上。</p> <p> 关于成长的经历,理想的追寻,如何找到和发现真实的自己,如何在集体中发现平凡的重要……这些问题,在孩子们依然喜欢的动画电影会找到答案。我推荐孩子们去看《千与千寻》、《大鱼海棠》、《大圣归来》、《妈妈咪鸭》、《疯狂动物城》、《狮子王》、《寻梦环游记》、《奇幻森林》、《功夫熊猫》、《机器人总动员》、《超能陆战队》、《哪吒传奇》、《爱丽丝梦游仙境》、《疯狂原始人》、《冰河时代》……西方影片中人性的光辉,东方影片中细腻含蓄的情感,都会对孩子们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p> <p>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说过:“富有想象力的作品,能让孩子在年幼时,就感到宇宙有多么广阔,生命进化有多么曲折,而科学是多么的奇妙动人。”科幻电影符合中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他们渴望了解世界和宇宙,对于保护自然和环境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p><p> 近年来电影技术的革新,3D技术的广泛应用,更加吸引青少年观众的热情。我推荐的科幻电影基本来自好莱坞:《E.T》、《人工智能》、《阿凡达》、《2012》、《后天》、《变形金刚》系列、《超体》、《黑客帝国》系列、《哈利.波特》系列,《异形》系列,《星球大战》、《大白鲨》、《金刚》、《地心游记》、《神秘岛》、《安德的游戏》、《勇敢者的游戏》、《复仇者联盟》系列,《侏罗纪公园(世界)》系列,《博物馆奇妙夜》、《海王》、《星际穿越(迷航)》、《速度与激情》系列、《普罗米修斯号》……中国的科幻电影起步较晚,但是去年的《流浪地球》后来居上,希望孩子们好好学习,几年后可以为中国科幻电影增砖添瓦,让世界为中国喝彩。</p><p><br></p> <p><br></p><p> 另外,当周末或许假期来临,或者考试结束,或者孩子情绪低落的时候,还可以选择一些喜剧热血类影片来观看,放松一下心情,寓教于乐。比如:《疯狂的石头》、成龙主演的《宝贝计划》、《十二生肖》、《功夫瑜伽》,《唐人街探案》系列,徐克导演的《狄仁杰》系列,《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战狼》系列,《捉妖记》系列,徐峥的“囧”系列,周星驰的经典《逃学威龙》、《少林足球》、《功夫》、《美人鱼》、《喜剧之王》等等。</p><p> 一年有50多个星期,每周看一场电影的话,一年就可以收获50多部优秀的影片。早期的《闪闪红星》、《地道战》、《地雷战》、《上甘岭》,到近期的《夺冠》(原名《中国女排》)、《我和我的祖国》等更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佳题材。</p><p><br></p><p><br></p><p><br></p><p> </p><p><br></p> <p> 我们初中的语文课本里,更是入选了《一个也不能少》、《音乐之声》、《泰坦尼克号》等电影片段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艺术修养、爱情与责任的启迪和思考。近期热议的影片《少年的你》更是引发了社会对校园暴力的关注。</p><p> 语文的教授和学习不应该拘泥于薄薄的课本,四角的校园,应投身于更广阔的天地,应用更广泛的手段和方法。不仅仅教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还应该把思考、热血、活力还给学生,毕竟“少年强,则国强”。我希望电影也可以成为一种必须的精神营养,一种强有力的教学手段,陪伴青少年的健康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