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手太阳小肠经。</p><p> 气血运行最旺盛:未时,13-15;</p><p> 顺经络循行方向:手(少泽)➡️头(听宫);</p><p> 单穴:19个,左右共38个。</p><p> 1.少泽、2.前谷、3.后溪、4.腕骨、5.阳谷、6.养老、7.支正、8.小海、9.肩贞、10.臑俞、11.天宗、12.秉风、13.曲垣、14.肩外俞、15.肩中俞、16.天窗、17.天容、18.颧髎、19.听宫。</p> <p>1.少泽(Shàozé;通R功臣)。</p><p>定位:</p><p> 在手指,小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p><p>解剖:</p><p> 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及指背动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p><p>主治:</p><p> ①R痈、R少等R疾;</p><p> ②昏迷、热病等急症、热证;</p><p> ③头痛、目翳、咽喉肿痛等头面五官病证。</p><p>针法:</p><p>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yun妇慎用。</p><p>按摩:</p><p> 用指甲尖垂直掐按少泽1~3分钟,也可把5根牙签捆在一起, 点刺穴位100下,可治头痛、中风昏迷、产后无R等症。</p><p>艾灸:</p><p> 艾条悬灸:5-10分钟; 艾炷灸时间:1-3壮;麦粒灸:1-3壮。</p> <p>2.前谷(Qiángǔ;泻火治口疮)。</p><p>定位:</p><p> 在手指,第5掌指关节尺侧远端赤白肉际凹陷中。</p><p>解剖:</p><p> 有指背动、静脉;布有尺神经手背支。</p><p>主治:</p><p> ①热病;</p><p> ②R痈,R少;</p><p> ③头痛、目痛、耳鸣、咽喉肿痛等头面五官病证。</p><p>针法:</p><p> 直刺0.3~0.5寸。</p><p>按摩:</p><p> 常用拇指指腹按揉前谷,每次1~3分钟,对上肢麻痹有良好的调理作用。</p><p>艾灸:</p><p> 艾条悬灸:5-10分钟; 艾炷灸时间:3-5壮;麦粒灸:3-5壮。</p> <p>3.后溪(Hòuxī;治疗颈椎腰椎病的常用穴)。</p><p>定位:</p><p> 在手内侧,第5掌指关节尺侧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p><p>解剖:</p><p> 在小指尺侧,第5掌骨小头近端,当小指展肌起点外缘;有指背动、静脉,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p><p>主治:</p><p> ①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等痛证;</p><p> ②耳聋,目赤;</p><p> ③癫狂痫;</p><p> ④疟疾。</p><p>针法:</p><p> 直刺0.5~1寸。治疗手指挛痛可透刺合谷穴。</p><p>按摩:</p><p> 以一手握另一手掌背,弯曲拇指,垂直下压后溪,每次掐按1~3分钟,可有效治疗颈椎痛、闪腰、颈腰部慢性劳损等症。</p><p>艾灸:</p><p>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20-30分钟;温度:38-45℃; 艾条悬灸时间:5-10分钟; 艾炷灸时间:1-3壮。</p> <p>4.腕骨(Wàngǔ;胆囊疾病多按揉)。</p><p>定位:</p><p> 在腕区,第5掌骨底与三角骨之间的赤白肉际凹陷中。</p><p>解剖:</p><p> 在手尺侧,小指展肌起点外缘;有腕背侧动脉(尺动脉分支),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p><p>主治:</p><p> ①指挛腕痛,头项强痛;</p><p> ②目翳;</p><p> ③黄疸;</p><p> ④热病,疟疾。</p><p>针法:</p><p> 直刺0.3~0.5寸。</p><p>按摩:</p><p> 用拇指指腹按压腕骨,每次1~3分钟,长期坚持对头项强痛、肩关节疼痛均有良好的调理作用。</p><p>艾灸:</p><p>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20-30分钟;温度:38-45℃; 艾条悬灸时间:5-10分钟; 艾炷灸时间:3-5壮。</p> <p>5.阳谷(Yánggǔ;五官“小医生’)。</p><p>定位:</p><p> 在腕后区,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中。</p><p>解剖:</p><p> 当尺侧腕伸肌的尺侧缘;有腕背侧动脉;布有尺神经手背支。</p><p>主治:</p><p> ①颈颔肿痛、臂外侧痛、腕痛等痛证;</p><p> ②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病证;</p><p> ③热病;</p><p> ④癫狂痫。</p><p>针法:</p><p> 直刺0.3~0.5寸。</p><p>按摩:</p><p> 用拇指指腹按压阳谷 每次1~3分钟,可协调脏腑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p><p>艾灸:</p><p>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20-30分钟;温度:38-45℃; 艾条悬灸时间:5-10分钟; 艾炷灸时间:3-5壮。</p> <p>6.养老(Yǎnglǎo;晚年体健靠养老)。</p><p>定位:</p><p> 在前臂后区,腕背横纹上1寸,尺骨头桡侧凹陷中。</p><p>解剖:</p><p> 在尺骨背面,尺骨茎突上方,尺侧腕伸肌腱和小指固有伸肌腱之间;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的末支,腕静脉网;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和尺神经。</p><p>主治:</p><p> ①目视不明;</p><p> ②肩、背、肘、臂酸痛。</p><p>针法:</p><p> 直刺或斜刺0.5~0.8寸。强身保健可用温和灸。</p><p>按摩:</p><p> 用食指指尖垂直下压养老1~3分钟,可辅助治疗高血压、老年痴呆、头昏眼花、耳聋、腰酸腿痛等老年病。</p><p>艾灸:</p><p>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20-30分钟;温度:38-45℃; 艾条悬灸时间:10-20分钟; 艾炷灸时间:3-5壮。</p> <p>7.支正(Zhīzhèng;头晕目眩找支正)。</p><p>定位:</p><p> 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尺骨尺侧与尺侧腕屈肌之间。</p><p>解剖:</p><p> 在尺骨尺侧,尺侧腕伸肌的尺侧缘;有骨间背侧动、静脉;分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分支。</p><p>主治:</p><p> ①头痛,项强,肘臂酸痛;</p><p> ②热病;</p><p> ③癫狂;</p><p> ④疣症。</p><p>针法:</p><p> 直刺或斜刺0.5~0.8寸。</p><p>按摩:</p><p> 每天用拇指指腹揉按支正1~3分钟,可辅助治疗头晕、目眩以及手麻、颈椎压迫症。</p><p>艾灸:</p><p>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20-30分钟;温度:38-45℃; 艾条悬灸时间:5-10分钟; 艾炷灸时间:3-5壮。</p> <p>8.小海(Xiǎohǎi;贫血眩晕求小海)。</p><p>定位:</p><p> 在肘后区,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中。</p><p>解剖:</p><p> 尺神经沟中,为尺侧腕屈肌的起始部;有尺侧上、下副动脉和副静脉以及尺返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本干。</p><p>主治:</p><p> ①肘臂疼痛,麻木;</p><p> ②癫痫。</p><p>针法:</p><p> 直刺0.3~0.5寸。</p><p>按摩:</p><p> 拇指指腹垂直下压小海1~3分钟,可改善贫血者下蹲后站立时导致的眼前昏黑及眩晕感。</p><p>艾灸:</p><p>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50分钟;温度:38-45℃; 艾条悬灸时间:5-20分钟; 艾炷灸时间:3-5壮。</p> <p>9.肩贞(Jiānzhēn;肩周炎的必用穴)。</p><p>定位:</p><p> 在肩胛区,肩关节后下方,腋后纹头直上1寸。</p><p>解剖:</p><p> 在肩关节后下方,肩胛骨外侧缘,三角肌后缘,下层是大圆肌;有旋肩胛动、静脉;布有腋神经分支,深部上方为桡神经。</p><p>主治:</p><p> ①肩臂疼痛,上肢不遂;</p><p> ②瘰疬。</p><p>针法:</p><p> 直刺1~1.5寸。不宜向胸侧深刺。</p><p>按摩:</p><p> 以中指指腹按压肩贞,每次左右各揉按1~3分钟,可治肩胛痛、手臂麻木、耳鸣、耳聋等。</p><p>艾灸:</p><p>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50分钟;温度:38-48℃; 艾条悬灸时间:10-20分钟; 艾炷灸时间:5-7壮。</p> <p>10.臑俞(Nàoshū;预防上肢不遂)。</p><p>定位:</p><p> 在肩胛区,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p><p>解剖:</p><p> 在肩胛骨关节窝后方三角肌中,深层为冈下肌;有旋肱后动、静脉;布有腋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p><p>主治:</p><p> ①肩臂疼痛,抬肩受限;</p><p> ②瘰疬。</p><p>针法:</p><p> 直刺或斜刺0.5~1.5寸。不宜向胸侧深刺。</p><p>按摩:</p><p> 用中指指腹按压臑俞,每次1~3分钟,长期坚持对上肢和肩关节都有很好的保养作用,还可有效预防上肢不遂、肩周炎等。</p><p>艾灸:</p><p>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40分钟;温度:38-45℃; 艾条悬灸时间:10-20分钟; 艾炷灸时间:3-5壮。</p> <p>11.天宗(Tiānzōng;健胸美体按天宗)。</p><p>定位:</p><p> 在肩胛区,肩胛冈中点与肩胛骨下角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凹陷中。</p><p>解剖:</p><p> 冈下窝中央冈下肌中;有旋肩胛动、静脉肌支;布有肩胛上神经。</p><p>主治:</p><p> ①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等局部病证;</p><p> ②气喘。</p><p>针法:</p><p> 直刺或斜刺0.5~1寸。遇到阻力不可强行进针。</p><p>按摩:</p><p> 常用中指指腹按揉天宗,每次1~3分钟,或用艾条灸5~ 10分钟,可使颈肩气血旺盛、胸部气血畅通。</p><p>艾灸:</p><p>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50分钟;温度:38-50℃; 艾条悬灸时间:10-15分钟; 艾炷灸时间:3-5壮。</p> <p>12.秉风(Bǐngfēng;肩胛疼痛就灸它)。</p><p>定位:</p><p> 在肩胛区,肩胛冈中点上方冈上窝中。</p><p>解剖:</p><p> 在肩胛骨冈上窝中央,表层为斜方肌,再下为冈上肌;有肩胛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和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p><p>主治:</p><p> 肩胛疼痛、上肢酸麻等肩胛、上肢病证。</p><p>针法:</p><p> 直刺或斜刺0.5~1寸。</p><p>按摩:</p><p> 按揉秉风3-5分钟,或用艾条灸5~10分钟,可缓解肩胛疼痛。</p><p>艾灸:</p><p>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50分钟;温度:38-45℃; 艾条悬灸时间:10-20分钟; 艾炷灸时间:3-5壮。</p> <p>13.曲垣(Qūyuán;常按可延缓身体老化)。</p><p>定位:</p><p> 在肩胛区,肩胛冈内侧端上缘凹陷中。</p><p>解剖:</p><p> 在肩胛冈上缘,斜方肌和冈上肌中;有颈横动、静脉降支,深层为肩胛上动、静脉肌支;布有第2胸神经后支外侧皮支、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肌支。</p><p>主治:</p><p> 肩胛疼痛。</p><p>针法:</p><p> 直刺或向外斜刺0.5~1寸,不宜向胸部深刺。</p><p>按摩:</p><p> 每天早晚用中指指腹按揉曲垣1~3分钟,对眼部疲劳、上肢不适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还可延缓身体衰老。</p><p>艾灸:</p><p>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50分钟;温度:38-45℃; 艾条悬灸时间:10-15分钟。</p> <p>14.肩外俞(Jiānwàishū;刮痧可治头痛)。</p><p>定位:</p><p> 在脊柱区,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p><p>解剖:</p><p> 在肩胛骨内侧角边缘,表层为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和菱形肌;有颈横动、静脉;布有第1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肩胛背神经和副神经。</p><p>主治:</p><p> 肩背疼痛、颈项强急等肩背、颈项痹证。</p><p>针法:</p><p> 向外斜刺0.5~0.8寸,不宜直刺、深刺。</p><p>按摩:</p><p> 按揉肩外俞3~5分钟,或用艾条灸5~10分钟,可治疗肩背疼痛、颈项强急等肩背颈项疾病。</p><p>艾灸:</p><p>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50分钟;温度:38-50℃; 艾条悬灸时间:10-20分钟; 艾炷灸时间:3-5壮。</p> <p>15.肩中俞(Jiānzhōngshū;让肩背更有力)。</p><p>定位:</p><p> 在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2寸。</p><p>解剖:</p><p> 在第1胸椎横突端,肩胛骨内侧角边缘,表层为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和菱形肌;有颈横动、静脉;布有第1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肩胛神经和副神经。</p><p>主治:</p><p> ①咳嗽,气喘;</p><p> ②肩背疼痛。</p><p>针法:</p><p> 直刺或向外斜刺0.5~0.8寸,不宜深刺。</p><p>按摩:</p><p> 按揉肩中俞3~5分钟,可缓解颈肩疼痛。</p><p>艾灸:</p><p>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60分钟;温度:38-52℃; 艾条悬灸时间:10-15分钟; 艾炷灸时间:3-5壮。</p> <p>16.天窗(Tiānchuāng;五官疾病就找它)。</p><p>定位:</p><p> 在颈部,横平喉结,胸锁乳突肌后缘。</p><p>解剖:</p><p> 在斜方肌前缘,胸锁乳突肌后缘,深层为头夹肌;有耳后动、静脉及枕动、静脉分支;布有颈皮神经,正当耳大神经丛的发出部及枕小神经处。</p><p>主治:</p><p> ①耳鸣、耳聋、咽喉肿痛、暴喑等五官病证;</p><p> ②颈项强痛。</p><p>针法:</p><p> 直刺0.5~1寸。</p><p>按摩:</p><p> 按揉天窗3~5分钟,或用艾条灸5~ 10分钟,可治耳鸣、耳聋等耳部疾病。</p><p>艾灸:</p><p>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20-30分钟;温度:38-45℃; 艾条悬灸时间:10-15分钟。</p> <p>17.天容(Tiānróng;缓解落枕不适)。</p><p>定位:</p><p> 在颈部,下颌角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p><p>解剖:</p><p> 在下颌角后方,胸锁乳突肌停止部前缘,二腹肌后腹的下缘;前方有颈外浅静脉,颈内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的前支、面神经的颈支、副神经,其深层为交感神经干的颈上神经节。</p><p>主治:</p><p> ①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等五官病证;</p><p> ②头痛,颈项强痛。</p><p>针法:</p><p> 直刺0.5~1寸。注意避开血管。</p><p>按摩:</p><p> 用中指指腹按揉天容3~5分钟,能缓解落枕带来的不适,用艾条灸天容5~10分钟,可治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等五官疾病。</p><p>艾灸:</p><p>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20-30分钟;温度:38-45℃; 艾条悬灸时间:10-15分钟。</p> <p>18.颧髎(Quánliáo;色斑粉刺一扫光)。</p><p>定位:</p><p> 在面部,颧骨下缘,目外眦直下凹陷中。</p><p>解剖:</p><p> 在颧骨下颌突的后下缘稍后,咬肌的起始部,颧肌中;有面横动、静脉分支;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p><p>主治:</p><p> 口眼歪斜、眼睑动、齿痛、面痛等。</p><p>针法:</p><p> 直刺0.3~0.5寸,斜刺或平刺0.5~1寸。</p><p>按摩:</p><p> 常按摩颧膠,每次1~3分钟,对面部有很好的保养作用,可提升气色,振奋精神,还可以预防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面部疾病。</p><p>艾灸:</p><p>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20-30分钟;温度:38-45℃; 艾条悬灸时间:5-10分钟。</p> <p>19.听宫(Tīnggōng;耳聋耳鸣就找它)。</p><p>定位:</p><p> 在面部,耳屏正中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p><p>解剖:</p><p> 有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布有面神经及三叉神经第3支的耳颞神经。</p><p>主治:</p><p> ①耳鸣、耳聋、聤耳等耳疾;</p><p> ②齿痛。</p><p>针法:</p><p> 张口,直刺1~1.5寸。留针时要保持一定的张口姿势。</p><p>按摩:</p><p> 常用的按摩手法是一压一放,力度适中, 每次双侧同时按压1~3分钟。可治疗耳鸣、耳聋,也可用于辅助治疗面瘫、牙痛等头面疾病,有活络通窍、聪耳明目的功效。</p><p>艾灸:</p><p> 艾条悬灸:10-20分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