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的价值取向,就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最大化。然而,如此重要的常规和常态的教学活动却常常难以为继,甚至推向形式主义的误区。如何让集体备课真实发生?宝通中学的回答是:集体备课没有高深的理论指导,而是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只有基于校本参与其中,人人晾晒过关,才能让集体备课真实发生。 <h1><b><font color="#ff8a00">价值导向:从学生立场和单元视角出发</font></b></h1> 集体备课前,学校往往先收缴部分学科先周备课的教案,发现备课中的共性问题,比如过度依赖教材课时内容编排,缺乏单元整体意识;忽视学生的真实起点,包括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和学习潜力等。通过问题的有效收集和发布,老师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备课的认识,学会了基于学生立场进行备课,考虑怎样才能达成“教-学-评”一致性。 另外,在学校的倡导下,老师们在备课时,从整体入手建构一个单元的教学,罗列整个单元的知识点,分析每个知识点要达到的课标要求,梳理教学重难点(分析学生)、分析配套的练习,分割课时,拟定诊断与监测方案,选择补救措施和材料。 <h1><b><font color="#ff8a00">现场晾晒:把集备过程看作教学方案的论证过程</font></b></h1> 论证过程少不了证据。为了精准把握教学起点、诊断学生学习难点,老师们所做的前测、访谈,就是为教学方案寻找证据。方案制定好了,到了集体研讨的现场,需要老师们人人“晾晒”自己的“宝贝”。学科组长要汇报单元备课思路和安排,每位学科组成员既要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又要接受现场的点评、提问和质疑。 以往,常常是少数骨干教师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有时个别老师的思想替代了整个学科组的思考。从今学期开始,学校要求各备课组每周都要“照照镜子”,校长、业务校长、教务主任只要有时间均要全程参与,甚至邀请县教研员和其他学科介入,让教学方案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更具普遍价值。 <h1><b><font color="#ff8a00">氛围营造:有意义的活动把每位教师真正卷入</font></b></h1> 集体备课需要深层次的同伴互助。宝通中学努力为同伴互助提供必要的支撑性环境,比如安全感、归属感,以及教师自我公开、回应同伴的能力。在学校的集备现场,不再是专家一言堂讲到底的方式,更多的则是互助式、茶话式、讨论式,形成了相对温暖、开放的舒适氛围。这种“卷入式”的活动推进,让每一位老师都成为活动的主角。同时,学校也从关注“领头羊”,转变为驱赶“整群羊”,努力做到“不让一个掉队”。 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宝通中学牢牢扭住了提升质量的牛鼻子,用有趣有效的授课内容、活动资源,牢牢抓住网课背后每一位学子的心,成为战疫导学的必胜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