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开学时间不得不往后推迟。为了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化龙镇辛店小学全体老师全身心投入到线上教学中,各显身手,各出奇招,演绎精彩线上课堂。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王民生:一个人的课堂也精彩 </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一部手机,一根自拍杆,一间空荡荡的教室,手机那边的26个孩子,这是一堂普通的二年级语文课。授课老师是化龙镇辛店小学校长——王民生。自1月26日开始,他就坚守在校园,每天做好值班、打扫卫生、消毒、上报表格、上传下达等一系列的工作。2月10日后,他又多了一项工作——当主播。王民生任教二年级语文,刚开展线上教学时,他利用微信群分享寿光市教研室录制的优质视频来辅助学习。近期,化龙教育学区推广更高效的钉钉授课,他又组织老师们进行技术培训和线上教研,迅速掌握了钉钉直播授课的“门道”。白天在学校的这段时间里,他就利用教室的一体机进行授课,让孩子们看到课堂,找到课堂上课的“感觉”,大大提高了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朱林儒:从“懵圈”到“老手” </div><div> 58岁的朱林儒老师,已经有42年教龄了。即将退休的他担任四年级数学老师。刚开始接到线上教学的通知,朱老师很“懵圈”。微信就会回复个“收到”,怎么上课?可开学没有具体时间,不能光发视频光让学生自学呀。他就把所有人都当成了自己的“老师”。教研时问同事,在家问孙女、儿子、儿媳妇。经过“培训”,朱老师终于“上岗”,并日趋熟练,成为微信授课的操作“老手”,表现优异。线上教学开展以来,他每天按时上课。眼睛看不清屏幕,就戴上老花镜;老花镜戴时间长了,眼前又是模糊一片,他就发语音。班里有几个底子差一点的孩子,他更是紧盯着,就怕孩子们落下课。有的家长已经复工了,他就利用晚上家长在家的时间,把当天的学习内容再讲一遍。虽然年龄大了,眼睛不好用了,但那种教书育人的劲头可一点也没减少。<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徐广才:“只要肯学,年龄不是问题”</div><div> 即将退休的徐广才老师,是辛店小学五年级的数学老师。面对线上教学这个任务,也是头沉了好几天。刚开始,他利用微信群和空中课堂进行手机授课。进行了很短的时间后,他发现这种方式对高年级数学教学来说,效果很一般。经过教研,他发现别的班级有利用QQ群进行上课的,可以分享屏幕,还能听到学生声音。徐老师看到这种方式效果比较好,于是他就向年轻的数学老师们请教。没有电脑,他就每天到学校去上课;没有QQ群,他就在其他老师的指导下,申请QQ号,建群;不会操作上课步骤,他就戴着老花镜,一步一步跟着学。终于,徐老师熟练地掌握了QQ群上课的“技术”。上课时,可以点学生回答问题,可以让学生拍照上传题目,并在屏幕中显示出来进行集体讲解,大大提高了学习的质量。“只要肯学,年龄不是问题。一遍不行两遍,我早晚学会”。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头,五年级的线上数学“课堂”,依然是精彩纷呈。<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张新文:从微信到钉钉,不一样的课堂,一样的精彩</div><div> 学校副校长张新文,还担任着四年级班主任兼语文老师。自学校防疫工作开展以来,他几乎每天都来学校转一转,看看有什么需要做的工作,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线上教学开展后,他扎扎实实用手机和电脑开展教学工作。语文是一门听说读写相结合的科目,各种能力的提升渗透在学习的细枝末节里面。在需要学生听的时候,他就发朗读的链接;在需要学生说的时候,他就让学生发语音;在需要学生写的时候,他就让学生写完上传,他再批阅;为了时刻锻炼学生认字和阅读,他整个上课过程全凭双手打字。近期,学区号召老师们运用上课效果更好的钉钉授课,他又及时跟进学习,很快掌握了钉钉的操作方法和技能,并很快运用到实践中。<br></div>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上学”模式中,辛店小学的各位老师们积极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尽可能地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真正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