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缘起:2019年国庆学校的朗诵比赛,我为班级学生选了《诗经·国风·秦风》中的《无衣》篇。首次接触《诗经》,大家表现出非常高的兴趣。接触《无衣》后,在当天一道和梦想有关的题目中,我看到许多男生想去当兵,还有两位女生也想当兵。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传统诗歌的影响力和小学生学习古诗文巨大的潜力。</p><p> 联想到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困难很大程度在于古今语境不同,那么了解和拉近生活距离便可能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所以我想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古代社会,继而减少对古诗文的陌生感,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p> <p><b>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b></p> <p>1.二十四节气文化积累</p><p> 结合传统节日来学习古诗词也是大家常用的一种方法。我在教学中也进行了进一步的尝试,主要是在课外进行尝试。随节气引导学生积累二十四节气的诗歌,结合节气勾连古今,希望能够引起他们对古诗词和古代文化的兴趣。</p><p> 除了引起兴趣,还要让学生在积累中进行学习迁移。我会把诗句中字词的含义标注,引导他们关注古诗词中常见的字词释义,通过阅读增加学生接触这些字词的机会,以便学习迁移。同时启发学生这些字词便是掌握古诗词的一种“密码”,让陌生晦涩的文言作品可以通过“密码”进行解析,降低文言的陌生感。这对学生今后的初中、高中语文学习也是大有裨益的,希望可以通过日积月累,减少学生理解古诗词的难度。</p> <p> 比如在积累“雨水”篇目时,因为三年级上册学习过《赠刘景文》,诗句“最是橙黄橘绿时”与我向他们展示“雨水”节气诗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诗句“最是一年春好处”都有一个词语“最是”,有几位学生直接就能联系旧知,说出“正是”的意思,其他学生在提示下也说出了诗句的意思,通过自己的积累理解诗句的意思让他们很开心也很轻松,也更加愿意积累了。</p> <p>2.与作品建立平等关系</p><p> 传统文学作品本就是古代文人在日常生活中创作出来的,原则上学生可以通过这些作品了解古代文化与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我们现在的白话文是一个创作道理,如果可以,我们也能仿写出类似的作品。因此,在古诗词和文言文教学时,不过度阐释文本,让学生首先借助文本内容去感知古代文化或社会情况,先与作品建立平等交流的关系,减少学生对文言的畏难心理和距离感,继而根据需要进行赏析。</p> <p> 比如三年级下册的《守株待兔》一课选自《韩非子·五蠹》,简单向学生介绍当时百家争鸣,这是法家代表韩非子用来阐明自己学派观点的文章,而《守株待兔》就是他用来阐述自己观点举的例子。</p><p> 这种写作方法许多学生本身已经可以做到,这不仅会减少他们的畏难心理,有的学生甚至会从创作者角度思考这些寓言故事的用意。也有学生对《韩非子》产生兴趣,找来《郑人买履》、《自相矛盾》、《三人成虎》、《讳疾忌医》等故事进行阅读。</p> <p><b>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p> <p> 也正因为前期的一点积累,在学生第一次学习文言短文《司马光》时,我想尝试用小练笔的方式,鼓励学生使用文言句式进行创作,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文言的简洁、韵味。</p> <p> 文言文是古人生活使用的语言,现在通过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生活创作,也可以降低学生对文言的距离感。在进行简单的文言写作时,他们必定要根据自己的积累进行创作,同时对词汇的选择与使用也可以提高他们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在课堂上,因为我也提前带着学生进行了简单的练习,对于自己写成的作品,学生颇有自豪感。许多孩子用词恰当,写得非常好,这也让我为学生的潜力感到惊奇。</p> <p><b>三、积累源深后可知</b></p> <p> 了解古代文化、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绝不是这么一年半载的积累足够的,朱熹尚且感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现在的我们更加不能懈怠,学生此时的点滴积累,就是后来的水到渠成。</p><p><br></p><p><br></p><p> 最后,小学教育阶段是学习传统文学的关键时期,对学生来讲,学习传统文学无论作为民族责任还是学业任务都意义重大。身为语文教师,将传统文化教育和教学任务更好地结合是需要不断探索和学习的,感谢碑林进校提供的线上教研机会,让我们能够更快更详细地对具体的教学问题进行讨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