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卫士传(三)巡特警战线防疫事迹

呼兰巡特警王旭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呼兰河卫士传</b></p> <p>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辆警车就是一座灯塔,一支队伍就是一道防线。在著名女作家萧红的故乡“呼兰河畔”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高山,却有着比山还豪迈的雄心;不是大江,却有着比江水更澎湃的激情;不是诗人,却挥洒出无数壮丽的诗篇;不是哲人,却用自己的行动向人们讲述着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奉献。他们身披藏蓝、头顶警徽,为了共同的使命——守卫呼兰河畔人民安居乐业、辖区治安稳定,在新冠肺炎病毒爆发全国人民闭门不出躲避疫情的时候,是这群人同白衣天使一道逆行而上,放弃休假、主动出战、冲锋在前、英勇奋斗,用血肉之躯在疫情和呼兰人民之间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他们就是巡特警战线的全体人员。</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呼兰公安分局巡特警战线防疫事迹之三</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坚守初心 勇担使命</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巡警大队二中队中队长 郭洪权</p> <p>  郭洪权,男,汉族,1972年2月25日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92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任呼兰公安分局巡警大队二中队中队长。参加公安工作以来,他严谨细致、一丝不苟,不计名利和得失,在平凡的岗位上始终默默坚守,只为那一份使命,那一份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信仰。此次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他勇挑重担、身先士卒、冲在一线,将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的使命放在心上,将遏制疫情蔓延扩散的责任担在肩上,舍小家、顾大家,克服自身和家庭困难,马不停蹄地工作、服务在各个交通卡点、便民服务站,全力服务辖区群众,积极应对防疫工作。</p> <p><b> 一、接受使命,要求一线工作</b></p><p> 2019年年初,郭洪权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了“甲状腺右叶切除术、甲状腺左叶切除术、甲状腺峡部切除术、双喉返神经探查术”,经诊断为甲状腺癌。出院后,他毅然返回工作岗位,开展日常巡逻防控、反恐处突、扫黑除恶等各项工作。手术后的他,身体状况已经不再不适合熬夜、劳累、多讲话、情绪激动,但他依然坚守在本岗位上。在巡警大队接到取消春节假期返岗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时候,大队领导鉴于他的身体状况,没有要求他到疫情防控的一线工作,但是他说:“我是党员,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职责。”主动请缨到防疫的第一线开展工作。疫情初期,他带领中队民警、辅警与武警联勤联动,在城区客运站、火车站、加油站、步行街广场等重点部位、重点街路、重点场所开展认真细致的24小时巡逻防控勤务,加大了社会面的管控力度。同时,对过往群众进行防疫工作的宣传,劝阻路上行人尽快回家,不要聚集,要带好口罩。巡逻过程中遇有未戴口罩的老人、流浪汉等,他都会把自己的备用口罩送给他们。在劝阻路上行人不要聚集尽快返家的时候,有很多群众不理解,存在抵触情绪,有的还会说上几句不好听的话。每当遇有这种情况,郭洪权都耐心的和群众讲解新型冠状病毒的危害性和传染性,以及得病后对身体的伤害程度。听到他情真意切的话语,大家都能够配合工作立即返家。在一次勤务中,郭洪权带领中队人员巡逻到西环路与顺记胡同交叉路口处,被社区劝返点的工作人员拦住,解释说有两名疑似发热患者就在路边,请求帮助。郭洪权看到两人所处的位置是路口,过往的群众很多,立即将围观的群众劝散,让队员排成人墙进行隔离。郭洪权马上和疾控中心联系,在没有联系上的情况下,郭洪权立即驱车到疾控中心进行对接,说明情况后,他随即返回原地,向指挥中心汇报情况,积极疏导车辆和行人,配合社区、疾控部门,经过两个小时的工作,两名疑似发热人员被120拉往医院进一步诊疗。</p> <p><b>  二、坚守初心,勇做逆行者</b></p><p> 在防疫工作中,郭洪权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为了防止疫情蔓延,将疫情控制、阻隔在呼兰城区外,1月30日,我区设立了7个防疫卡点,郭洪权带领本队人员在车流量最大的义乌城卡点开展防疫勤务,对过往车辆进行扫码、登记、查验身份信息、通行证、健康证明、运输证明等相关材料。遇到车流量大的时候,他手持二维码逐台车让司机先行扫码登记、录入身份信息。24小时的勤务,三顿饭都在卡点的车上吃,在车流量大的时候,郭洪权经常就会放下手中没有吃完的饭盒,马上投入到勤务中,当疏通车辆后,他的饭菜早已冰凉。鉴于中队民警年龄大、辅警年龄小的情况,他在执行完白天勤务的基础上主动将自己安排在了夜间最难熬的时间段,尽量让队员在劳累的勤务中适当调整。今年的冬天格外的寒冷,执勤的时候,大家要克服寒冷坚持工作,有时为了取暖不停的跺着脚、搓着手,过往的群众被大家的辛苦付出和无私奉献所打动,在路过卡点的时候,默默留下牛奶、面包、饮料、热帖等东西就走。</p> <p>  因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他原来执勤的卡点变更到北门高速便民服务站,这个服务站又是四个服务站中车流量最大的。同时,三班两运转的工作模式调整为两班两运转,工作量剧增。大队领导劝他换个工作量小一些的服务站,他拒绝了,他说:“关键时刻,正是需要我的时候,我不能退缩。”在服务站的每一个勤务,他总会遇到外地人员来呼治疗、捐赠物资车辆找不到路、发热人员到专科医院治疗等等情况,每次都是他驾车将这些人员护送到目的地。说不害怕那是假的,但他义无反顾的冲锋在第一线。</p> <p><b>  三、无私奉献,舍小家顾大家</b></p><p> 每次上岗前郭洪权都会嘱咐队员带好口罩、护目镜、手套等防护装备,执勤中还会不停的检查、不断的叮嘱做好防护措施,每次撤岗,他都会为队员们进行消毒,还会对出勤车辆进行喷洒酒精消毒,生怕自己的队员将病毒带回家中。其实,每次撤岗的时候,他都归心似箭,因为郭洪权的妻子在他做完手术后没有几个月就被确诊为乳腺癌,也做了手术,并且在术后需要定期进行放化疗。因放化疗导致的身体乏力、难受等问题,现在无法煮饭、做家务。就在这种情况下,郭洪权没有和组织讲条件,也没有人逼迫他这样做,但他还是毅然投入到防疫第一线,也许对家庭带着些许遗憾和愧疚,但在他身上体现的更多的是坚定、决然和执着。有时他拉着妻子的手说:“老伴儿啊,等这场防疫战役结束了,我就多陪陪你。”这时,他的妻子就会安慰他说:“你做的都是为国家和人民有利的大事,我没事,不用惦记我,你去执行任务吧。”作为警察的家属,这些年他不在身边的情况太多了,早已习惯。</p> <p>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战役还在继续,感动仍在上演,郭洪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忠诚、服务人员、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深刻内涵,正是因为有像他这样坚守一线岗位“负重前行”的人,才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守护好人民幸福安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