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霞浦县柏洋乡坑口村院边自然村,位于霞浦县西北部,该村海拔200多米,四面环山,处在群山峻岭之中,距县城60多公里。村落占地5平方公里,面积40亩。全村大部分姓吴,户籍人口860人,目前常驻人口200多人。</p><p> 据吴姓族谱记载,自宋代天圣二年从浙江泰顺库村迁入至今已将近一千多年历史,经繁衍生息,祠堂20多个,人囗达2万多人。</p><p> <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古民居,古村落,蕴藏着厚重的历史传统文化。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19年6月6日被国家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六部委批准,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中。</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院边村落选址和建设,遵循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及周易风水理论,整个村落坐北朝南,依山伴水,油行溪绕村而过,村落建于半山腰上,己构成山环抱,藏风聚气的格局。</span></p> <p> 民居建筑特点为院落大厝,正座建筑为三开间(或五开间),左右两侧由山墙和廊庑.正前方由院墙和廊庑围着,也是”四水归明堂”,很像”四合院”,但左右和正前方只有廊庑没有房间,又不同于”四合院”。</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院边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也是坑口岭战斗遗址,当时参加革命斗争的烈士达40多位,相当于当年人口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村中所有青壮年都参予革命事业,幸存者只剩6位,1935年均踉随叶飞.陈挺等领导北上抗日。</span></p> <p> 历史影响,故事丰富。</p><p> “贞操延祺”清道光二十七年,进士.授兵部侍郎.督学福建余树铭,为浣溪泰伯101世裔孙吴延柱妻林爱兰守寡三十一年贞节而题。</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恒孟遗风”清同治七年,兵部侍郎福建巡抚李为,为吴家驹母(正凱公第四夫人)六十寿诞而题。</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随着城镇化.市场化.现代化的进程中.乡村传统文化受到城市化的冲击,日益呈现出衰落之势,绝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劳务,或迁入城镇生活,村里仅是留守的中老年人。乡村传统文化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撑,使振兴乡村传统文化困难重重。</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近年来,该村党支部.村委会为加强村传统文化建设,成立村振兴传统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请上级有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勘测.规划.筹建等前期工作,取得成效,去年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文化村名录中。</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图: 右为村党支书吴运枝;左为原柏洋供销社退休干部吴琼发,现为村振兴家乡传统文化建设而出力。</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编者寄言:重塑乡村传统文化是项光荣而又艰巨的工作,需下大力气与决心。一要加强宣传,提高认识的深度与力度;二要做好细仔的规划,周密的组织,因地制宜,循序进行等;三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补助资金尽快到位;四要广泛发动并通过承包.合作.股份制等方式,将资金.技术.人材等引入,以多元素,多渠道的形式,推动复兴乡土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span></p> <p> 霞浦县老年大学退休老同志摄影提高班,郑兴.林长树.姚屹生三位学员,受院边村"振兴乡村传统文化领导小组的邀请,前往摄影釆风,并编辑美篇。感谢该村领导的热情接待。 </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p> 以上部分照片及资料由村党支书吴运枝同志提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