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听读 伴成长”——特殊时期线上的“整本书阅读”

美友80259869

<p>  受新冠肺炎的影响,全国各地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工作。作为一线教师,在开展正常的线上教学之余,也要想方设法地鼓励学生阅读。</p><p><br></p><p> <b style="color: rgb(1, 1, 1);">“整本书阅读”逐渐纳入了学生的日常学习中,但受疫情影响,便将我班原本的“线下共读活动”转变为“线上听读活动”。</b></p> <p>  鉴于本学期学习了萧红的《祖父的园子》,我班便于2月6日起开展了“线上听读《呼兰河传》的整本书阅读”活动。</p><p><br></p><p> 此次“线上听读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p> <p>  举办此次活动的原因,是因为受疫情影响,我们班的“共读活动”无法在线下开展,但“隔离不隔爱,停课不停学”,为了让孩子们居家也能保持阅读的习惯,我采取了全班“线上听读《呼兰河传》”的活动。</p><p><br></p><p> <b>通过同频共振的互动交流,让学生理解阅读策略,学会表达运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并将“线上共读”坚持下去。</b></p> <p>  为了方便实践运用,根据本班的实际学情与学生特点,我将学生分为五个小组,<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采取组内监督,互帮互助的原则</b>,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此次共读活动。</p><p><br></p><p> 结合此次疫情的特殊性,为了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概括能力,我将此次“线上听读活动”策略设计为两个部分。</p><p><br></p><p> 一是“线上共读的准备工作”,线上共读活动开展之初,我在班级群里公布了活动内容和规则,积极动员全体同学参与到此次共读活动中,并设置一定的“奖惩机制”,以刺激学生的共读热情。</p><p><br></p><p> 如参与分享、交流的同学,可以获得一朵“玫瑰花”的奖励,玫瑰花累积最多的同学可以参评月度“分享之星”。再如超过三次不参与分享且未向我说明情况的同学,将扣除原有的“玫瑰花”。另外,整本书共读结束之后,会综合评比出“优秀小组”,获奖的小组成员均会获得“线上荣誉奖状”和“线下物质奖励”。</p><p><br></p><p> 二是将“线上共读”活动分为五个版块:每日听书、每日分享、每日交流、每周总结、每月评比。</p> <p> “每日听书”环节,每次选取约15分钟的音频节选,发送到班级微信群内供学生听书。</p><p><br></p><p> 从2月6日起,我班共读已经持续两个半月,已共读完《呼兰河传》,目前正在共读第二本《城南旧事》。</p> <p> “每日分享”环节,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听书,并在小组微信群内语音概括听到的内容。</p><p><br></p><p><b> 通过日复一日的分享练习,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升,部分学生由之前的不敢说、说得少到现在的说流畅、说具体,能明显看到不同学生的进步。</b></p><p><br></p><p> 如我班的李某某同学,起初他是我班上课从不发言的学生,但后来基本能够保证每天线上分享,而且他也开始按时完成作业,特别说明一下,以前他的作业几乎没有主动完成过,每天都是老师们催着他,他才可能会写。</p> <p> “每日交流”环节,师生可以针对听到的内容提出质疑,每日选取一至三个问题,在各小组群内互动交流。学生用文字的方式来呈现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其他同学可以用文字点评。</p> <p>  比如前段时间,读到“小团圆媳妇”被婆婆虐待,一组的某个同学就提出<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小团圆媳妇的死?”</span></p><p> </p><p> 全组的孩子便围绕这个问题交流讨论。单从这个问题来看,我觉得孩子们是真的听进去了,才会去思考文字背后的深层原因。(见上图)</p> <p> “每周总结”环节,学生可以根据一周听书内容写“听后感”,由于我们班有少部分学生的基础不是特别好,所以我<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在字数、体裁、角度等方面都不做限制</span>,只要他能坚持写,我觉得就是一种成功。</p> <p>  随着时间的积累,已经完成了四篇《呼兰河传》听后感,确实有不少孩子能从最初的100字以内到现在的300字以上。(见上图)</p> <p>  基础好一点的孩子,也能从概括主要内容过渡到赏析人物、背景分析等更多层面。(见上图)</p> <p>  每周也会在各组内选一篇优秀的听后感,以供学生参考借鉴,以下是部分优秀听后感展示。(见上图)</p> <p> “每周总结”采取<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组长轮换制”</span>,每周都会有不同的小组长点评总结其他同学的“听后感”,<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以学生管学生”</span>,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锻炼学生的评点总结能力。(见上图)</p> <p> “每月评比”则是根据学生<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分享次数、分享质量、感受内容等</span>综合评比出月度“分享之星”,并制作<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电子版奖状</span>,让孩子们能感受到线上学习的仪式感,能够让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得到及时肯定和鼓励,也能激发更多学生的学习热情。</p> <p> <b>总得来说,此次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b></p><p><br></p><p> 家长们纷纷表示这次“线上共读”活动给孩子们带来了一次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孩子们也表示非常喜欢“线上共读”的学习方式,逐渐养成了每晚听书分享的习惯,不少同学认为应该把这项活动坚持下去,共同听书、分享交流是一件特别有趣的事。</p> <p>  3月30日,我们班共同完成了《呼兰河传》线上共读活动。为了鼓励孩子们接下来的共读热情,我班举行了线上颁奖活动。</p><p><br></p><p> 整个颁奖过程非常热烈,每一位获奖的孩子都会分享自己的感言,家长们也会纷纷点赞,其他同学也可以取长补短,弥补不足!</p> <p> “线上共读”对于学生、家长、老师来说,是一次全新的阅读体验,带来很多新鲜感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p><p><br></p><p> 虽然“碎片化听读”是一种相对便捷的方法,但不利于学生把握文本语言的精美,而<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整本书阅读”最终还是要以文学文本为载体,并且整本书阅读强调的不只是读一遍,而是反复读,因为每一次阅读都会生成不同于以往的理解,积聚起来,才能逐步读出文本背后的文化和思想。</b></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 </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因此,只有将“线上听读”与“线下阅读”有效结合,才能保证学生阅读效果的最大化。为了进一步优化“线上听读”的效果,我们班决定采取“线上听读”+“线下阅读”的阅读活动,即学生一方面可以线上听书,另一方面可以阅读纸质书,通过摘抄优美语句、赏析书中人物、书内练写旁批等方式,加深对原著语言、人物、背景等理解。目前听读的第二本书《城南旧事》,我班试行了“线上”+“线下”的阅读方法,效果相对良好,但还需要进一步跟进观察学生的阅读情况。</span></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 如何将“线上听读”与“线下阅读”有效衔接,需要全面的思考和有效的方法,这也是我目前进一步需要去反思琢磨的地方。</b></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 </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感谢大家的阅读,希望能与各位老师共勉!</span></p>

学生

阅读

分享

共读

上共读

听书

活动

线上

整本书

见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