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陈友谅的传说

方说

白马山 <h5> 陈友谅,(1320~1363),湖北沔阳(今仙桃)人,中国元末大汉政权的建立者。出身渔家,自幼崇尚武艺,粗犷豪迈,心计颇丰。<br> 关于陈友谅,笔者查阅过多种版本的史料,几乎都在说:陈友谅于鄱阳湖大战中中流矢而亡,在长江大桥蛇山引桥南侧有座衣冠墓冢(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br>果真如此吗?<br> 有关其鄱阳湖大战之后的情形却在湘西之溆浦(龙潭)、隆回、洞口一带的广大民间有着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版本:口头传说、勒石碑刻、寺庙神像等等都足以否定陈友谅在鄱阳湖中流矢而亡的以往定论。<br><p> </p><p><br></p><p><br></p></h5> <h5> 云峰宫部分神像</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复修的云峰宫</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鄱阳湖里中流矢:雾里看花未必真</h1> 陈友谅,元顺帝仁宗延祐七年(1320年)出生。<br>1350年八月,谅在洪湖率渔民千余人起义,参加徐寿辉、邹普胜、倪文俊等人领导的天完红巾军,以功升元帅。成为一方豪杰,与淮西朱元璋、江浙张士诚齐名。<br> 元至正十七年(1357),陈友谅袭杀倪文俊。十九年,杀害天完将领赵普胜,挟持徐寿辉,自称汉王。至正1360年,派人在江中沉杀了徐寿辉,于江州称帝,自立为帝,建国号大汉,改元大义。随即统军沿江东下,攻打朱元璋的据点应天,因部下或自立为王,或被敌重金收买不战而降,只得放弃江州退都武昌。于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五月率两湖军马25万(号称30万)进攻洪都,历85天久攻不下,后遭敌火攻,且被切断退路,被迫水上突围,在换乘小船出舱指挥战斗时不幸被流箭射中头颅而死。<br> 他真的死于鄱阳湖水战?并中流矢而亡?非也!否则,怎会只衣冠墓留世?!据此而推之,其死于斯战者说,是因为“有人见其头颅中箭”;而所以设衣冠墓,当是没找着尸体所致。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吴世勇夫妇及杨爱盛</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白马仙山“宝莲寺”,湘中奇观第一峰</h1> 从溆隆交界处的隆回县麻塘山街上循公路往白马山(现为省级森林公园)方向约7公里处有一“关圣殿”,绕此殿再上约3公里许,海拔1710米处,有一座清嘉庆年间由大水田廖世斌先生为首承建、光绪年间扩建、公元1985年重建的“宝莲寺”。内以纯木料构成,四周围以石墙(湖南省重点宗教活动场所),气势恢宏。<br> 顶峰处(海拔1781米),两巨石呈人字形相互依撑,上端高昂,直指苍穹,下部拱成天然石屋,能避风挡雨。<br>宝莲寺原建于峰项。是为纪念元末陈氏三仙姑而建,纯用石料砌就。后因地基原因坍塌而改至现处(相距约1.5公里)。<br> 据庵中册记并与新化陈氏族谱比对,传说中之“三仙姑”乃陈佰万公第十八世孙陈思玉之女永贞公主(汉王之姐)、汉王之贴身侍女彐女、神女。<br> 传说中,陈友谅、陈友德、陈友杰三兄弟均立地成佛,被当地百姓奉若神明。<br> 在溆浦龙潭的大华乡与麻塘山油溪坪交界处的红岩岭,有万佛寺(后更名“云峰宫”)。是为传说中的汉王陈友谅所建,尊为“红岩大王”(见“红岩大王的传说”)。原建在峰顶,1945年抗日战争最后一次大会战——“湘西会战”时日军将其作为前线指挥所和伤病医院,为战火所毁。今人为感其志,在原建稍下之山腰北面背风处新建“云峰宫”,内供其塑像,并留碑记。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灵汉宫门额上的文字</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神话故事真神奇,“退马占山”成典故</h1> 话说陈友谅自鄱阳湖与明太祖朱元璋一战之后,便元气大伤,一路南逃。<br> 当逃至湖南省隆回县雪峰山余脉白马山(原名白茅山)地界时,已是白雪皑皑的严冬,其队伍早被朱元璋消灭殆尽,仅剩兄弟姐妹及少数亲兵。在走投无路之际,忍不住号啕大哭。心想自己以前是何等的英雄了得,尔今竞然被一个不入流的小角色追起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正要自我了断时,忽有一白发长者问其来由。谅告之。长者手捋银须,似有所思,对谅说:你们将马掉过头来,将马屁股转朝山上,如若马愿退走,或许有救。言毕,飘然而去。谅思其言尽管荒谬绝伦,但已别无他法,只得一试。结果也真是奇了怪也。马果真尽数往山上退去。后面追兵顺着马蹄印往前追赶,陈友谅等逃过一劫。<br> 陈友谅心想:能有如此怪事,肯定是神仙搭救于我。看来打朱元璋是打不赢了。不如就在此地安顿算了。于是,女眷就在今隆回县麻塘山乡白马山之绩麻塘安身。因常常为当地百姓做好事,人们尊称其为“白马仙姑”,并建白马山庵堂(改建时更名“宝莲寺”)。男丁就在邻近山头安驻下来。<br>从此,白茅山变成“退马山”,美名叫做“白马山”。<br> 从此,陈友谅自己占驻红岩岭,兄弟陈友德占驻今溆浦县大华乡、龙潭镇、葛竹坪镇、龙庄湾乡交界之处的车岩岭,陈友杰则占驻今溆浦县与洪江市交界处的古鄜山。他们兄弟三人分别在自己所占山头修筑营盘(宫殿)。亦因与当地人们为善,被人们尊称为“红岩大王”、“车岩大王”和“古鄜大王”。<br> 陈友谅刚从白马山过来时是落脚在青山坑,后来才搬至红岩岭顶上的。由于时代久远,加之战乱使原始资料失传,谁也搞不清他的生殁情况。<br> 令人难以置信却又不得不信的是,1991年清明节前两天,红岩村十一组吴世勇(1942年4月生)、其子吴传水以及杨显玲、吴特传四人(如今都健在)在红岩岭老庵堂东面山脚处的桐子坑挖山。这山是吴世勇家分得的责任山,周围长满了水竹,既不见坟堆,也没见有人挂过青。可他们在挖土时却挖出一棺材。但见棺盖绯红,棺墙已腐杇垮塌。他们将棺盖翻到一边,见棺内长有一大串像牛肝样的红菇朵(即菌子,据描绘应是灵芝菌)和一些像月饼样的东西。尸体像干蛤蟆样,牙齿整齐而洁白。吴世勇的亲戚家有人行医,听说过棺材里的菇朵可以治病。于是他们将茹朵拿了回去,尸体的头部被吴用锄头敲烂了。<br> 到了清明节那天下午,吴传水、杨显玲、吴特传和吴世勇的妻子刘美龙(娘家温内虎岗)都害起了病,有头晕的,有肚子痛的,有头痛的。当时刘正在纳鞋底,纳着纳着顿感头痛,而且越来越痛。痛着痛着就发起了神经,像着了魔似的大骂吴世勇不该挖坟,自称是红岩大王什么什么的。边上人见此情形,便着人将其姑父喊来,给红岩大王烧了几锉纸才得以稳定。<br> 这时,都认为是红岩大王在作怪,要他们赶紧将拿回的东西都送回原处重新埋好。<br>吴世勇自感罪孽深重,为使红岩大王不再作怪于他们,夫妻二人主动以信士的名义,在其原墓葬处垒坟并刻立石碑,请师傅念了经,点了四十天的灯。 <br> 说来也真是奇怪,就是这么一番折腾,不吃药病全都好了。<br> 红岩大王和白马仙姑的故事在溆邵两地交界一带广泛为流传。<div> 车岩大王陈友德的灵汉宫,为典型明初石质古建,现保存相对完整。据传,德修行得道,是为千髯佛,当地人称其为“千髯和尚”。殁后葬于该山顶梁西北向之台地,舍利塔毁于文革。其事亦有碑刻遗存。</div> 陈友杰则在古鄜山落家,与洞口县江口一女孩成家,被人尊称为“古鄜大王”,与“蓝”、“廖”二仙齐名,后人为其塑像立庙。殿宇位于溆黔交界的古鄜山主峰朝安江方向。记不起是什么时候,一股大风将之吹起降落至今新殿所在的坡地上。善男信女们认为这是天上神仙帮其搬家。于是在该处新盖殿宇留传至今。油麻洞大竹园庵堂、古鄜山庵堂均供有神像,传说特别灵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江口曾有数百人到大竹园庵堂祭祀,请当地四、五两队社员帮忙为他们做后勤工作。古鄜山山头冬季积雪之景观异常壮丽,是为龙潭八景之一的“鄜梁积雪”。<br> 陈友杰娶洞口江口张氏女子为妻。邻地黄茅园油麻洞大竹园、油榨山等庵堂都供其像,灵验得很。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江口张姓人曾到大竹园作祭祀,办后勤。今油麻洞上年纪的人都晓得。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茅园大竹园庵院(内供古鄜大王)</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诸葛亮三算刘伯温”,神机妙算天下闻</h1>在中国,以龙潭命名的地方很多。但这个是湘西溆浦龙潭,乃“金龙之潭”,因潭中有龙而得名。不可一世的日本鬼子就是因为打不过龙潭才在芷江洽降的。<br>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于征五溪蛮时不仅在龙潭垴上修了诸葛城(国家文物志有载,龙潭谌氏族谱有传),而且还埋下三块石碑算计刘伯温,打下了“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玄机。<br>明太祖朱元璋知道诸葛亮到过龙潭,并著过兵书。多次要刘伯温研习。但刘伯温自恃聪明,从来不去看它。甚至根本就不相信诸葛亮真的能“前知五千年后知五千年”。当征讨陈友谅追到这一带时,正值六月天气。陈友谅在古鄜山下设卡堵截朱元璋。朱的队伍行进至黔阳(今洪江市)湾溪地界,先行官回报说前面有三国时诸葛亮留下的碑记。刘上前一看,但见上面刻着“湾溪到湾潭,损兵三千员——诸葛亮”。<br>刘压根不信。命队伍继续前进。结果在古鄜山青界地段遭到了陈友谅的袭击。刘到黄茅园湾潭休整清点兵员时,不多不少,刚好死了三千人。到了龙潭的岩碑(今岩板),先行官又报称前面有诸葛亮的碑记。刘往前一看,——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br>“什么前朝军师诸葛亮!还前知五千年呢?连我的名字都不晓得,也敢打玄机?”。刘气得浑身发抖,便一脚踢去。碑被踢翻了。可是又有字显现出来:“怒发冲冠刘伯温”。刘看后,自下里一笑了之。<br>一日,队伍到达葛竹坪三碑(今山背花瑶梯田所在地),刘又接到有诸葛亮所留无字碑的报告。刘传令挖出来看看,可是挖了几尺深也没挖出,只报说有些影子,未见有字。刘前往,由于影子太低,只好跪下去看。这一看,令他大吃一惊,只见摇着羽扇的诸葛亮画像旁清晰地现着两行字:“刘伯温下跪,拜服诸葛亮”。至此,刘伯温不由自主地在诸葛亮画像前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回至行帐,刘再也忍不住了,马上拜读诸的兵书。其中一页清楚地写道:“友谅草龙,出鄱阳,入龙潭,洪武流矢,荐去天堂……<br>刘伯温参不透其中玄机,但他在龙潭追打了很久,也没追着陈友谅。后来只得作罢,离开了龙潭。<br>据初步考证,以上传说基本属实。从侧面印证了葬在长江大桥蛇山引桥南侧为什么只可是衣冠墓冢,实际上陈友谅已逃到湘西溆邵交界处,在龙潭的红岩岭出了家。<br><br><br><br><br><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白马山宝莲寺</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白马山宝莲寺(2)</h3>